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2017-11-27孙梦琪
孙梦琪
摘 要 塑造健全人格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學生的参与与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其自身很特有的方式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健全人格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人格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
1.1人格
“人格”,这个概念来自于希腊语,原意是人们在交往中为克服和掩饰自身缺憾作用的面具,以后逐渐演变成认识自身和改变自身的理想参照。马克思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这就说明人格是统一的个体,具有人的社会化性质。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人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人格,即个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以及自我教育所获得的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的思想、品德、心理的有机综合。
1.2大学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所要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符合现实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绝大多数人实际思想道德状况,是个人良好道德、思想行为、自我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统一。大学生健全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健全人格相近,由于当代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环境下成长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担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应该由正确的政治观、正确的道德观、健康的心理以及较强的能力四方面构成。要求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较强的能力,发展成为心理健康人格、道德人格以及法律人格相统一的大学生健全人格。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2.1决定作用
人格的形成往往是教育、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环境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中,自我教育通过不断的自我选择、调节、完善所达到的具有自觉性、积极性的一种人自身内在的条件和基础。但只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自我教育通过内化的过程将其转化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继续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外部环境是人格塑造的外部条件,人格塑造容易潜移默化地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只有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外部环境向有益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积极健康的方向去发展,不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观点的系统学习,大学生才能对健全人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将其逐步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行为举止,以实现个人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2.2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左右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以及发展的程度。健全人格符合现实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绝大多数人实际思想道德状况,同时与现行法律和社会公德要求一致。而理想人格是崇高的,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我们认为从健全人格到理想人格的发展是人格培养的正确方向。由于大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在当今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更容易受影响形成人格偏差和人格障碍,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不被法律所强制性要求的被指责或批判的行为举止。因此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首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逐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进行真善美圣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最终目标。
2.3推动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健全人格的塑造,通过满足一定的人格发展需要,使其成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内在的驱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人格的行为与人格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人格的发展需求层次越高,才有可能产生较高的人格。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制定
并完成一系列的目标,同时达到符合自我需求和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格需求的内在驱动力量,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只有先满足人格基础的需求,同时推动人格的发展,提升人格的素质修养水平,从而达到健全人格以及理想人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是不断发展着的,要将人格需求与人格发展始终结合起来相统一。
3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由于容易受内部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人格偏差和人格障碍,大学生的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不会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引导使其得到健康发展,而这种对人格进行不断修正和引导的动态过程就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一般而言,自我教育通过人的内化过程,能够促使人更加客观地认识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并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对自我不断地进行修正和调整,辩证地分析并解决自我与自我的矛盾、自我与他人的矛盾、自我与自然的矛盾以及自我与社会的矛盾,使自我达到比较平衡的状态。同时通过满足自我的人格需求,激发自我的内在驱动力量,促进个体获得不断进步,从而解决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关系,最终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一。自我教育对人格还具有调整和控制的作用,通过自我教育对自我进行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我进行人格目标的确立,促使大学生加强自我意识进行健全人格塑造,同时调整控制人格的情感,进一步发展大学生的才智素养。大学生还应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我人格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人格发展,严于律己,对自我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目标的实现。endprint
3.2重视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
家庭是在一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途径,潜移默化地推动大学生对健康心理人格、道德人格、法律人格进行全面的发展。要想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首先需要培养较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对个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潜移默化也是长远持久的,家庭教育能够影响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素质与修养的初步形成。只有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融洽的交流沟通,才是个人在形成发展健全人格过程中重要的前提保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能否成才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父母只有对孩子灌输良好的家庭人格教育,才有可能推动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带有社会性,因此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须要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改革开放发展迅猛,社会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体现为一把双刃剑,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大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党的十五大工作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同时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3.3搞好先进的学校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以及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孕育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的润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受教育者得到应有的尊重,能够发挥主体性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平等的互动关系,更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想要搞好先进的学校教育,就必须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度,只有规范、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与引导。而教师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给大学生带来正能量,才能推动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3.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心理人格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只有先建立健康的心理人格,才能進一步拉动法律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三者相互影响,三者的统一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大学生健全人格。对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合适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分析处理自我与外界的矛盾关系,使自我有意识地向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方向发展,同时将人格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以人格教育为中心,开设相关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及时发现并纠正大学生人格在形成与发展种的问题,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0.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79:10.
[3]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test/2007-08/29/content_730614.htm,1997-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