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27申峻松张玲陈金平胡旭旭

科教导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自主创业培养模式高职

申峻松+张玲+陈金平+胡旭旭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任务的转型与突破,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培养现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介绍了“课程体系设计、创业氛围营造、杰出学子引领、实践基地建设、创业政策保障”的学生自主创业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 自主创业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76

“五年來,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不断扩大。2015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为3.9%。自2011届起,该比例持续增长,2015届相对于2011届增长了1.7个百分点,增幅达77.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向提出了新问题,是培养毕业生竞争现有岗位,还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归根结底是要以创业教育的思维培养人才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创业教育为例,从分析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培养现状,介绍了“课程体系设计、创业氛围营造、杰出学子引领、实践基地建设、创业政策保障”的学生自主创业培养模式。

1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培养现状分析

1.1 高职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分析

在全方位创业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虽对创业有着或多或少的憧憬,但是由于对自身创业能力的评估不足,缺少创业精神和勇气,仍然选择先就业的颇多,创业只是备选,作为不确定方向。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这种学习只停留在创业理论知识的大众化教育,个性指导较少,在各种创业竞赛活动参与创业计划的锻炼与实践,学生普遍觉得缺乏指导和政策的帮扶,很大一部分创业想法只停留在书面上,实施起来困难。多数大学生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导致政府、社会、学校三方共同助力学生自主创业的合力不强,学生了解创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

高职在校学生对于自主创业大多数从个人角度出发,觉得可以自己做老板,实现自我价值,少数学生会考虑到社会责任的问题。毕业后考虑自主创业更多是考虑到就业不如意,存在对于就业环境的无奈,希望以创业改变生活方式,对于创业的社会责任感理解不够,没有真正理解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2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培养过程分析

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高职院校开设了创业知识理论课,但创业实践较少,对于学生创业实践指导不够;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拓宽渠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但现在的学生仍然对创业没有太高的热情,创业课程尚停留在理论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也有待提高。

自主创业氛围不浓。学生普遍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主要的,对于创业课程学习次要的,存在主科和副科的区别对待,学生对于创业课程的学习存在应付心理,各种创业讲座、比赛活动存在一阵风现象,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学校没有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业评价指标的一部分。

自主创业指导老师缺乏。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授课老师多数由辅导员担任,大多只进行创业理论的讲解,缺乏专业知识、企业锻炼经和创业师资的系统培训,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

1.3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类型分析

在校自主创业型。这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创业知识,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学有余力,富有创业激情,并对创业有了初步方向,在校期间牵头组织创业团队,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创业土壤尝试创业,毕业前就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毕业即创业型。这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学习方向明确,入校后自我职业规划清晰,确立了毕业后即创业的理想。这部分学生大多受家庭环境、父母工作影响,在校期间注重专业技能锻炼和提高,寒暑假期间选择意向性企业进行岗位实习,积累了创业实践经验,毕业后回生源地创业。

就业再创业型。这类学生是高职毕业生创业的主要类型。学生在校期间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由于毕业后创业条件准备不充分,就业一段时间,积累资金、社会资源等创业条件,再自主创业。

2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 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注重学生创业品质、创业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的同步推进,将创业教育贯穿整个专业教育过程,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开设创业实训、KAB、SYB等课程,与当地劳动部门合作,利用政府资源开展创业能力资格认证课程,聘请校内外创业导师,为学生授课。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根据农牧类专业特点,进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利用校内专业实践基地,养殖场即课堂,做中学,学中做,学生轮岗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必修课程注重专业知识和创业基础,实现创业教育系统化、内容多样化,选修课补充创业实践相关内容,如项目选择、公司组织框架、资金管理、团队组织、商业模式等,实现创业教育个性化、特色化。

2.2 创业氛围营造

创业需要土壤、水分和氧分,环境和氛围很重要,良好的创业氛围能给学生带来创业动机,创业信心,让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不会感到孤独和冷清。创业氛围需要政府、学校及企业来共同营造,协同推动,通过学生创业社团建设,学校创业环境渲染,企业文化渗入,政府创业政策引领等四个层次的协同营造。江苏农牧科技职院学院以“创业园”校内实践基地为载体,成立校级、二级院系学生创业社团,以“众创空间”创业服务中心为辐射中心,结合学院办学特点,整合政府、企业等校外有利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系列活动,创业项目指导,通过讲座、沙龙、论坛、比赛等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宣传的引导和创业文化氛围营造。学院经常举办各种创业大赛,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如举办全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创新创业大赛。endprint

2.3 杰出学子引领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成功创业者的引领、示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成功的创业者来自于在校创业实践团队和毕业生创业成功典型。高职院校要注重有创业意愿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指导,通过筛选相对成熟的创业项目和学生团队,配备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和创业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指导参加各类创业比赛,通过比赛不断完善创业方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在校创新创业学生典型。典型示范的作用往往胜过说教,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进行创业经验分享,使学生感受到自主创业并不遥不可及,人人都可以参与创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金牧生态养殖团队”就是在校生创业典型,以生态养殖和“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开启了在校生也可以自主创业的梦想,创业团队负责人在学院小有名气,创业做的有声有色,影响了一批想创业但又不敢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院每年筛选综合素质强、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加入“凤凰学子”培养计划,通过培养杰出学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

2.4 实践基地建设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要相融合,自主创业学生培养必须有一个供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平台。创业园和校内创业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重要环节,它们是学生创业实践的试验田、活教材和孵化场,创业者可以在真实环境中,通过创业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发挥创业技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过江苏现代畜牧示范园、江苏中药科技园和创业一条街“两园一街”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在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训教学的同时,也提供了创业历练的平台,“两园”提供种养场所,涉及农牧各产业链,种养结合,“一街”提供经营门店,满足不同专业需求,形成了“前店后场”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

2.5 创业政策保障

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政策的支撑,创业落地生根,茁壮成长需要学院、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护航。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鼓励学生创业,对休学创业的学生保留学籍,以科研促创业,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创业实践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学院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对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提供奖励性经费扶持。每个创业创业团队提供双导师指导,创业实践和专业指导相结合,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不让问题过夜。宽松的创业环境和优惠的政策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指导学生先做起来,没有后顾之忧。学院提供校内创业实践资源,与企业横向合作和利用地方扶持政策,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廣阔空间。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院校,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必须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核心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已经来临,无论从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还是培养优质的创业者来说,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

[2] 余彦蓉,肖利秋,董平.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培养模式探析[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2).

[3] 王谦.基于学生“创业园”的高职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35).

[4] 张音宇.“草根创业”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典型研究与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创业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