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干预原则及对策思考

2017-11-27侯怡

科教导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对策

侯怡

摘 要 随着网络的日渐发达,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愈发严重,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本文全面分析了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干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沉迷网络 心理原因 干预原则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74

1 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

大学是个体学习知识、创新创造、交流思想和发展个性的关键时期。信息时代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平台,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并学会如何使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凡事过犹不及,由于网络的强大吸引力,当前部分大学生未能正确使用网络、过度沉迷网络,导致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症的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男生群体中非常常见,甚至是一个宿舍的集体行为。

目前大学生是沉迷网络的学生群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群体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更为严重。因为高职院校的學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心智发展水平相对较差,进入大学后,面对盛行的网络文化,不少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们没有正确利用网络平台去学习知识,而是将网络作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交途径和娱乐载体,过度沉迷于网络社交和游戏,不思进取、生活颓废。

大学生沉迷网络对自身危害极大。(1)影响学业。学生一旦沉迷网络,会导致学习目标丧失、学习积极性降低,他们不由自主地走进网络、经常性地选择逃课上网、荒废学业。据调查统计,近年来因沉迷网络影响学业(考试挂科、休学、退学和延期毕业)的比例占大学生总人数的9.78%。[1](2)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沉迷网络,会导致腰酸背痛、手腕关节不适、视力下降、头晕目眩、大脑中枢神经持续高度兴奋,更严重的还会出现血压升高、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发生生命危险。近年来,因过度上网,在网吧内猝死的大学生案件不断发生。(3)影响心理健康。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可以使患者在短时间内保持高度兴奋,但下网后会出现十分严重的无聊感、失落感和颓废感。[2]此外,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人,容易忽视现实世界的情感体验,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大学校园,因沉迷网络游戏和网聊,导致心理自闭、抑郁甚至引发校园危机事件的现象时有发生。

2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分析

对于在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辅导员以及更高层面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来说,预防和处理大学生沉迷网络事件,是一项势在必行的艰巨任务,必须做到“快狠准”。其中,“准”是指正确分析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这是解决问题的先行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此前有学者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很多,包括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和管理方式、家庭环境和教育等。本文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面对发达的网络,仍然能够做到合理利用网络、适度上网,而沉迷网络的高职院校学生必然有其自身独特的心理特征。

(1)自制能力弱。大学阶段和大学以前的管理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很大差异,在大学,不会有老师整天管制学生,大学的课程也没有那么紧张,十分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无法正确认识大学的宽松管理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度自我放纵,自我控制的能力急剧减弱,尤其是本就厌恶学习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这导致他们在接触网络游戏之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2)独立性差。高职院校的学生独立性相对较差,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对游戏不感兴趣,但为了与宿舍同学打成一片,有更多的共同话题,盲目从众、无原则的合群,主动融入到玩游戏的宿舍同学中间,自甘堕落。还有学生是在舍友的诱导下逐步丧失自我、随波逐流。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因为这部分学生性格缺乏独立性,从而主动或被动地从众,一步步陷入网络虚拟世界的深渊。

(3)缺乏理智。调查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理智水平普遍较低。进入大学后,一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另一方面,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能力不强。因此,极其容易发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进而出现无所事事、空虚无聊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状态,理智水平较差的他们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比如十分具有诱惑力的网络,这是他们逃避适应大学校园环境、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3]

(4)心理自卑。部分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严重,导致他和班级同学相处过程中,一旦受挫,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否定和逃避心理,

无法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向他人虚心学习、也无法真正融入到班集体。因而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成就感和满足感,在网络世界里,没有人清楚的知道他的真实性格和生活状态,他可以虚拟一个完美的自己,也可以呈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所以网络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3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干预原则

3.1以学校为主导,预防先行、及时干预

首先,以学校教育为先导,预防先行。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组织开展一系列网络相关的主题教育,包括:网络知识教育、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和学校上网纪律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认知,将学生沉迷网络的不良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次,将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微观干预层面和学校的宏观教育层面相结合,及时干预本班沉迷网络的学生,本着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对那些有沉迷网络倾向或已经沉迷网络的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做到及时干预他们沉迷网络的行为。

3.2以学生为主体,关注需求、灵活应对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沉迷游戏的现象,不能敷衍了事,应当做到以学生需求为主体,本着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注重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和感受,准确分析不同学生深陷网络的真实原因。endprint

对那些有沉迷游戏倾向或者已经沉迷游戏的学生,不能一直停留在口头教育和批评上,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疏远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应当把思想教育和实际干预行为相结合,用具体行动去帮助学生走出游戏、走向校园。在解决学生沉迷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阻力,我们应该针对具体情况随机应变,不断修正我们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以保证问题的有效解决。

3.3以辅导员为主力,共同干预、形成合力

由于辅导员(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且辅导员(班主任)日常工作细枝末节,学生事务繁杂,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做到全身心放在某一个网络成瘾学生的转化问题上。

然而,对于沉迷网络学生的干预又必须做到及时有效。因此可以将学生家长、班级同学、舍友这几个重要的角色纳入到具体干预过程中来,合力解决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有些在教室或宿舍内的细微思想工作、行为干预,可以由班委和同宿舍同学来完成。因此我们需要完善网络成瘾学生的干预机制,将家长、班干部、班级同学、舍友共同纳入到干预机制中来。

4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解决对策

4.1加强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新生入学之际,学校通过组织有意义的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方式,以及如何在大学阶段开展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认识到高考结束并不是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恰恰相反,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也要学习职业技术知识,与中学时期相比,大学期间更应当博学广识,全面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逐步了解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期规划、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辅导员(班主任)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2丰富校园文化,积极举办校园活动、成立社团组织

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和氛围,是帮助网络成瘾学生走出网络世界、走向现实生活的重要举措。学校和各个院系应当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有意义,丰富多彩的各类科技、文化、娱乐、体育等校园活动。此外,多成立一些符合大学生需求和喜好的社团组织,让那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和学习,形成属于他们的良性社交圈。让这些丰富有趣的校园活动、社团活动逐步占据学生上课之外的业余时间,让学生从无所事事的状态转变为热衷于校园活动、社团活动,逐渐把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吸引到现实校园生活中来。

4.3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很多成功戒掉网瘾的大学生案例表明,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可以提高挽救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几率。辅导员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从学生内部去突破,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制能力、增强独立性、提高理智水平、摆脱自卑心理,让他们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从而走出网络虚拟世界,走进校园。教会学生摆脱自卑心理的方法,如:专注自己的特长,争取获得一些个人荣誉;降低自尊水平,不要处处跟别人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积极地悦纳自己,而不是消极的自我否定或自怨自艾;学会谦虚,不如其他同学之处,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而不是选择逃避和疏远。

4.4注重沉迷網络学生的跟踪及反馈,以防情况反复

解决学生沉迷网络问题的后续跟踪关注不容忽视,既然是游戏成瘾,让学生戒掉游戏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我们还要注意防范学生情况好转后又再反复。当某一阶段学生沉迷游戏的事情处理结束,学生状态得到明显好转后,一定要及时跟踪关注,继续督促和提醒,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胡在东.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高校学生工作之思考与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7(2):149.

[2] 李忠武,陈丽清.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保山学院学报,2013(2):4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