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景下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调整研究
2017-11-27赵礼寿
赵礼寿
摘 要 数字背景下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调整以产业升级为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政策的调整。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出版政策,借鉴经验,对我国出版企业的所有制、经营形式和管理方式制定新的政策内容,推进产业升级。
关键词 出版产业 产业升级 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68
数字背景下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调整以产业升级为目的,涉及政策内容的多个方面,比如组织政策、结构政策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政策的调整,因为企业是产业的组成单位,是整个出版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根据我们国家出版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国有出版企业是整个出版产业的核心所在,研究国有出版产业的政策发展对于我国出版产业政策的调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出版产业升级为数字化出版产业的基础。
本文以国有出版企业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的过渡中政策调整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希冀为现代的出版产业转型提供历史经验。当时的国有出版企业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是“放权让利”改革,具体的措施包括企业下放、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承包三种形式,在出版产业内部用的比较多的改革措施主要是后面两种形式。
1 国有出版企业经营形式的改革
此阶段的国有出版企业经营形式改革在出版环节和发行环节都有体现。放开国有出版企业的经营形式方面,在出版环节上,协作出版和自费出版是这个阶段的改革的主要措施。协作出版主要是指一些社会单位与出版社合作,取得该出版社的书号,然后负责出版过程的一种方式,其最早起源是1984年湖北、辽宁等地的一些科研单位自筹资金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科研类的图书,以缓解市场上科技类图书不足的情况。①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开始对协作出版进行了政策的支持。1985年1月1日文化部颁布《关于在协作出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通知》,里面对协作出版进行了肯定,“目前,在改革中出现了协作出版(有的地方称合作出版或委托出版)的形式……这种形式能补出版社编辑、印刷、发行力量之不足,从而能增加出书、缩短周期,已经受到相当广泛的注意。看来,它不失为对出版社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②其后“协作出版”这一形式的逐步发展过程中,政府又出台了一些政策来使其发展规范化,比如1985年6月7日文化部颁布的《关于出版社兼办自费出版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里面提出,“自费出版是一条补充的出书渠道。出版社可以在完成本社出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编辑力量和印制力量、适当安排自费出版业务”, ③对自费出版进行了肯定。
在发行环节方面,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一是对购销体制进行改革,增强图书发行业的活力;二是国有书店开展多种经营,以便于多方筹措资金发展图书发行业;三是出版社自办发行,促进出版社对本版图书的销售。
在购销体制改革方面,1982年6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会上首次提出了“以国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通环节的图书发行网”。 ④1986年7月1日国家出版局颁布《关于推行图书多种购销形式的试行方案》和《全国新华书店改革试行方案》,里面具体提出了推行发行渠道的“一主、三多、一少”的模式。
国有书店开展多种经营方面,1984年10月12日文化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改革新华书店经营体制的若干意见》,里面提出了扩大新华书店的经营范围,可以兼营与文化体育有关的商品;1991年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关于加强国营书店多种经营管理的暂行规定》,里面提出国营书店“开展多种经营,原则上应以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及与图书发行行业相关的经营项目和服务项目为主”。 ⑤
出版社自办发行方面,1981年6月17日国家出版局颁布《关于改善出版社自办发行的意见》对出版社销售本版图书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意见;1982年7月10日文化部颁布的《关于出版社和新华书店业务关系的若干原则规定》对出版社自办发行办法也做了具體的规定;1991年8月12日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关于出版社自办发行图书的暂行规定》,里面对出版社自办发行进行了多方面的规范,比如出版社自办发行的图书范围方面,该规定提出,此办法主要是扩大本版图书的发行。
2 国有出版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
在国有出版企业管理方式改革方面,政府主要是对国有出版企业的管理权限进行了下放,以便于增强出版企业的自我经营能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方式、书价以及企业利改税等方面。
出版企业管理方式方面,在出版领域主要是1988年5月6日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的《关于当前出版社改革的若干意见》,里面明确提出了要逐步推行社长负责制,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坚持按劳分配。发行领域出台了一些政策,强调将企业经营权下放,主要的政策有1984年10月12日文化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新华书店经营体制的若干意见》里面就提出了“简政放权”,改变图书发行体制政企不分的状况。
图书定价方面,此时期主要是从印张定价模式转向了控制利润率的模式。这种变化的来源主要是印张定价模式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印张定价的基础主要是原材料的计划配给(主要是纸张)和图书的统购包销,这些都是计划经济下的运行模式,但是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原材料的定价开始往市场化转变,同时政府改革了图书发行机制,取消了统购包销的图书销售机制,这使得出版社的运营风险加大,原有的印张定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形势,必须改革。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来进行改革。1984年11月3日,文化部颁布《关于调整图书定价的通知》,里面提出了图书定价“保本微利”的原则,中小学课本由各地方自行定价;一般图书进行调价,中央一级出版社按照图书定价标准确定定价,地方出版社图书定价则由地方进行管理。但是随后由于原材料特别是纸价的飞涨,使得原有图书定价的标准很难被执行,所以政府又开始了新的改革,最先出台的政策是1988年3月30日新闻出版署转发了《同意印数在3000册以下的学术著作和专业著作可参照成本定价的通知》,里面批准学术研究专著、科学研究资料、最新学科介绍、小学科的工具书、著名科学家文集、世界科学名著这几类图书印数在3000册以下的,可参照成本定价,销售利润率一般不超过5%。1988年8月2日国家物价总局颁布《关于改革书刊定价办法的意见》,里面也提出“同意改革书刊定价办法。定价原则仍按保本微利原则掌握。具体价格水平,采取控制定价利润率办法。即在5%~10%幅度内考虑……定价权仍由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分别管理……对有价值的学术专著定价权下放给出版社,由其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售价”。 ⑥endprint
利改税是我国改革国家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核心内容是将企业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将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以此来建立企业的经营激励机制。我国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也顺应国家的改革形势,出台了出版企业利改税的系列政策。真正开始实现出版企业利改税的政策是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里面提出从1983年开始,全国文化部门的出版系统(含中央和地方的出版、印刷、发行、物资等单位)实行“利改税”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将企业税率由55%降低为35%;二是取消纸张的财政补贴,其支出按购进价格计入成本;三是职工的福利基金占工资总额的11%,计入企业管理成本;四是取消企业的固定資金占用费和流动资金占用费。⑦
3 国有出版企业的承包制改革
承包制实际上也是管理权限下放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在当时全国各行业强调搞活国有企业,而承包制是当时的一种主要的改革方式,所以将其单列出来分析。在当时的出版产业中推行承包制改革的主要是发行领域,主要有如下政策:1983年2月25日文化部颁布《1981~1990年全国出版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里面提出在出版产业要逐步推行责、权、利相结合的承包责任制;1984年10月12日文化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改革新华书店经营体制的若干意见》里面也明确提出新华书店要推行经营承包制;1988年5月6日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改革意见》,里面提出“在放权的基础上,国营书店实行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中心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的,要抓好承包的配套、深化、完善、发展……小型门市部、书亭和乡镇书店,可以实行集体经营、租赁经营或试行股份经营”。 ⑧
4 总结
总体来看,当时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版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出版政策在企业形式、管理方式和所有制改革三个方面积极推进,为我国的出版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当下,我国出版产业由于技术发展的要求,对产业升级提出了时代要求,我们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对我国出版企业,特别是国有出版企业的所有制、经营形式和管理方式制定新的政策内容,推进产业升级。
注释
① 郝振省.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3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
② 文化部.关于在协作出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通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法规[DB/OL].
③ 文化部.关于出版社兼办自费出版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法规[DB/OL].
④ 刘杲,石峰.新中国出版五十年纪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74.
⑤ 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国营书店多种经营管理的暂行规定.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法规[DB/OL].
⑥ 国家物价总局.关于改革书刊定价办法的意见.百度公司.法律法规[DB/OL].
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百度公司.法律法规[DB/OL].
⑧ 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改革意见.百度公司.法律法规[DB/O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