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奏响自主课堂序曲
2017-11-27赵燕
赵燕
【摘要】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努力探索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中年级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学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多读、多写、多思、多查、多归类;教师应多为学生搭几座台子,让学生在这缤纷的学习舞台上充分将自己在预习中的发现展现出来。我们可以让孩子任一任小老师、当一当小演员、做一做小辩手。
【关键词】预习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044-02
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这一句话说出了预习的重要性。
而从平时的观察和调查来看,不少教师在语文学科上布置预习时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笼而统之,没有明确的要求;2.预习作业太随意,时有时无;3.预习作业没有层次性,没有针对性;4.不能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反馈等等。大部分学生对待预习,或停留在读一读课文,查一查字词典和工具书,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或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不动脑不分析。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它既不利于学生听课,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教”的过程,更是学生自己阅读,“学”的过程。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努力探索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
一、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走近课文
方法是解決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中年级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学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预习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采取不同的预习形式,便可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进而各显神通。
(一)多读
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读书任务要做到:对(字音读正确)、通(语句读顺畅,不加字,不漏字)。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课前预习始终的最基本方式。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
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预习中的读,不仅仅指读课文,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如预习《三顾茅庐》可以布置阅读《三国演义》,预习《黄河的主人》时布置阅读描写黄河的诗句、俗语,作者袁鹰的其他作品……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语文世界将更精彩,阅读天地将更广阔。
(二)多写
“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些文章,或语句优美或重点句集中突出。预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试着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或自己认为重要关键的句子,将其摘录下来,并对其中的妙处关键处加以点评赏析。
预习时还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不同符号如“---”“──”“~”“√”“…”等圈画出相应的词句、语段。醒目标出,并适当做些批注,写上自己的理解、感受等待到课堂进一步交流。如《田园诗情》一文 ,作者从草原写到动物,从白天写到晚上,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草原和草原上的牲畜写得活生生的。只要学生根据提示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关键的词句,层次就一目了然,课堂理解、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三)多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提问能力是预习中,也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这种能力是在不断练习中才能提高的。预习了一篇文章,有哪些疑问?有什么需要提出来课堂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都是预习中要考虑的。同学们都能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讨论才会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对文章的解读才会更有深度。平时我常鼓励学生在预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 在学习中问,在问中学,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质疑。
(四)多查
常规课文的预习,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利用 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预习,有效掌握生字、新词 。如预习生字,我曾给学生设计出查字典的表格如下:
在“字意”这一栏中,我要求学生选择根据这个生字在课文中所组成的词语中的意思填写,这就遵循了语文学习中借助语言环境学习字、词、句的原则。在“组词”这一栏中,我要求学生组三个词,一个是书上的新词,两个是课外的常用的词。解释词语的预习,词义必须联系上下文解释,这样可避免学生不动脑筋地抄袭词语解释。一开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规定必须解释哪些词语,然后再逐步过渡到让学生按其所需,自己决定。这不仅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也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预习时难免会遇到不理解的词句,不了解的名人、作家等,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查”。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查资料、查互联网……力求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掌握第一手资料,待到课堂进一步交流,深入理解。如《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讲叶欣在与非典作战中的事迹。文章的主人公和非典是学生较为陌生的,必须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加深印象。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课堂交流就会得心应手,也会很有成就感,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endprint
(五)多歸类
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对于同一类型的学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
对于阅读教学第一教时,我引导学生用“三读三想预习法”。一读课题,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二读课文,想想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想想读了课文,有什么想说的话或想问的问题写下来。对于阅读教学第二教时,我引导学生用“精读批注预习法”。认真读课文,对于文章的重点段画上“△”,多读几遍,在关键句子、有感受之处写下感想,或在疑惑之处做好标记。对于作文的预习,我引导学生用“提前积累预习法”。从材料的搜集,活动的体验,情感的酝酿等,教师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布置预习,从素材、语言、方法积累、生活体验等方面着手做预习工作,使学生能主动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工作。
二、搭桥建台,让学生走进课堂
在学生预习之后,怎样检测他们的预习效果,真正将预习融入阅读教学的整体中去呢?我想:此时,教师应多为学生搭几座台子,让学生在这缤纷的学习舞台上充分将自己在预习中的发现展现出来,让他们尽情展示自我的风采,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种预习检查,一反传统的一成不变、消极压抑,反而因此开创了几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不时以惊喜,时时都保持新鲜与好奇。
(一)任一任小老师
让学生在课堂上,担任一回小老师,将自己在预习中得到的知识传授给同学,无疑会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促使他们在以后的预习中精益求精。当然,小老师也很可能有不少错误,那就让其他同学补充更正。对于古诗的教学特别适合用小老师助教的形式。如在学习《池上》一诗时,我事先就在布置预习时,诚聘小老师。几位候选人出台后,根据他们各自的预习情况选拔出一位正式小老师,三位候补小老师。对正式小老师进行了一些课堂常规方面的指导后,我就请他直言问题。待他说完,我从中选择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向他作了当场解答,其余问题请他自己琢磨或请教他人。简单的一番培训后,小老师正式走马上任。虽有些拘谨,有些生涩,但小老师的讲课却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待他上完,我再请三位候补小老师进行补课(相当于补充发言)。随后,小老师还聘请助教进行了情境演练。小老师教得有声有色,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二)当一当小演员
一些课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学生在预习时可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等。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来演一演。趣味盎然的演出之后,再来评一评他们在预习中的体验是否恰当,理解是否到位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必然十倍于平时。《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本身是一幕独幕剧,故事很精彩,我便在布置预习时请有能力有兴趣者进行课本剧的编写与排练。课堂上的表演,孩子们显得都很投入。通过点评,孩子们体会到了公仪休的聪明机智、清正廉洁。
(三)做一做小辩手
当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所探知的结果不相同甚至相反时,可开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做一回小辩手,使他们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存异求同,比较鉴别,在原有的认识上获得再进步,《祁黄羊》一文,预习读完后,对于祁黄羊这一人物形象,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说祁黄羊很自私,有人说他为国出以公心。到底文本要向我们展示怎样的人物形象呢?课堂上,我放开手脚,让孩子们自由辩论,从课文中寻找自己的论辩依据,在激烈的辩论中,人物形象越来越清晰,人物品质越来越明晰。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让预习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预习扎扎实实为课堂服务,让预习切切实实奏响自主课堂的序曲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2]蒋宗尧.中小学教师教学实用基本功 [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