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外体育微活动实施策略运用研究

2017-11-27张磊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摘 要 近几年的学生身体素质的连续下降已是很现实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具体的原因分析,考虑到仅做好学校内部的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还不够,要争取到校外的时间,加以利用。于是,提出了“基于学生需要的校外体育微活动实施策略研究”的课题,我们着眼于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采取六大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与实践。策略一:校外体育微活动与课堂体育教学相结合;策略二:设置切实可行的校外体育微活动内容;策略三:建立练习反馈与评价机制,保障锻炼成果;策略四:营造校内外一体的体育文化氛围;策略五: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施展的舞台;策略六:让家长成为校外体育微活动实施的主体。

关键词 学生需要 体育微活动 实施策略

近些年来,在日益繁重的文化课家庭作业影响下,以及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大环境推动下,许多儿童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身体素质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些情况给我们增加了很多忧虑与担心。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体育老师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把孩子们真正带回到运动中来,让这些青少年成为“阳光少年,阳光伙伴”。

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各地开始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学生身体素质没有明显得到改善,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具体的实施中,很多人只想到的是学校体育,却忽略了其余的时间和空间,校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指导十分堪忧。我对所任教的学生和部分任课老师进行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在校外没有锻炼的习惯,其中的20%左右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也是偶尔锻炼。任课老师方面,除了体质测试阶段有80%以上的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但是平时几乎没有老师会关注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体育老师也是如此,很少关注学生课后的体育练习,这样的调查结果实在让人更加担心。

一、校内外体育活动结合点不到位的原因

校内抓好大课间及体育课堂教学,然而学生身体素质仅靠这些是无法达到真正“阳光”的,具体从学校及家庭层面教学的有以下五个“不够”,值得努力。

1.老师关注度不够——意识不够

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师更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缺少对学生健康的重视。体育老师较为注重体育课堂教学,但是对于学生课外的体育锻炼情况缺少了解与关注,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采取针对性的策略,缺少菜单式的体育活动内容,同时也没有把体育课堂教学和校外体育活动有效结合。

2.没有评价机制——反馈不够

虽然在体质测试阶段,部分老师给学生留了一点体育作业,有的老师也会在平时建议学生多运动,但是缺少检查与反馈,即使有反馈,形式也比较单一,对于学生的身体差异也没有区别对待,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3.缺少体育文化氛围——宣传不够

体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层面在日常的管理中缺乏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引导,没有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宣传媒介,比如电子屏、学校网站、广播站、校园橱窗等,学生缺少对健康知识、体育知识的了解,师生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身体锻炼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4.展示个性的平台少——巩固不夠

学生有表现的天赋,有的学生课外锻炼了,但是缺少展示的平台,学校没有很好地开展大、小规模性的体育活动展示,平时的运动会等都主要是针对班级里的“运动苗子”开设的,那么其余学生的个性特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5.没有利用好家长资源——参与不够

所谓校外,毫无疑问学生在校外的时间,家庭成为主要场所,那么家长应该是其中的一个指导与实施的主体,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家长普遍缺乏支持学生锻炼的意识,当然,这个现实存在跟学校的引导不够有关,学校缺少建立一定的沟通、交流与协作的机制,缺少具体实施的措施。

要解决学生身体素质低弱的问题,单靠学校开展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是不够的,校外的时间如何有效运用,也是关键所在,校外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提出“基于学生需要的校外体育微活动实施策略研究”,所谓“校外体育微活动”,就是学生利用校外(家庭、社区等)平台,在小范围、零碎时间内完成的体育锻炼与游戏活动,这些活动是学生能够实施并不受场地、器材过多限制的运动,包括体育课堂学习的一些体育项目或游戏等。实施校外体育微活动的尝试,适当布置一些简便易行,适合当地特点的体育活动内容,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及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及能力。

二、基于学生需要的校外体育微活动实施策略

1.校外体育微活动与课堂体育教学相结合

校外体育微活动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教师在布置校外体育微活动任务时,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际,精心选择适量的体育活动内容。首先,体育微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是复习巩固体育倮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可以在二年级上完一节跳绳课后,多数学生还不能掌握跳绳的方法,不会连续跳,就可以建议学生用课外空余时间练习,争取在下次体育课时能连续跳。学生通过复习,就会掌握跳绳的方法、技巧。

2.设置切实可行的校外体育微活动内容

将适合小学生锻炼的体育活动设置成为学生喜欢,便于锻炼的项目。根据低、中、高不同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些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体育项目。我们所倡导的校外体育微活动是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学生从内心喜欢参与,才会去努力锻炼,才会产生最终的实效。

在实施校外体育微活动中,要对锻炼项目进行更换与调整,可以一个月调一次,可以根据单元学习的需要,也可以根据程度的不同逐步更换与调整,这样,可以始终保持新鲜感,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我们不妨设计仰卧起坐、跳短绳、踢毽子、转呼啦圈、立定跳远、跳房子、跳舞毯等活动项目,这些项目均容易操作,而且场地限制也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得到增强。endprint

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要求,跟踪观察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项目,以改善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根据目前学生耐力、上肢力量、爆发力等方面的薄弱点,设置一些锻炼项目,不定期地进行量化评定,以此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低年级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短期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观察进步情况,不断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激励学生敢于挑战自我,从情感的角度内化为自己实际的需要。

3.建立练习反馈与评价机制,保障锻炼成果

任何练习与活动都要有评价,这既是对学生锻炼付出的肯定,也是对学生锻炼情况的反馈。布置活动内容后不进行检查和适当的评价,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因此,学校要对学生所参与的校外体育微活动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价,这也是校外体育微活动能坚持下去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校外体育微活动的完成情况,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先天体质有差异,具体练习条件、家庭背景和个性心理发展都存在着差异,要注意区别对待,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完成体育微活动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有运动实践的成功感和认同感。可以通过校讯通等形式,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将学生在家进行体育微活动的情况真实地反映给学校,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保障校外体育微活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使它更具生命的活力。

4.营造校内外一体的体育文化氛围

校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能够反映了学校整体体育活动的现状,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良好的校外体育锻炼习惯,能够体现该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现代文化内涵。校外体育微活动应当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校外体育锻炼和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电子频幕、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进行氛围渲染,同时,还可利用“开放式体育节”、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家访、校讯通等形式大力地宣传校外体育锻炼文化。目前,各乡镇、社区参与体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可以充分利用好社区强有力的作用,联络社区分管文体工作的同志,共同宣传,形成合力。营造一种强烈的校内外一体的体育文化氛围,使身在其中的学生和家长受到全方位的感染。

5.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1)学校每个月都有小型体育竞赛活动,以往主要是以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锻炼为主的一些项目进行竞赛,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学生参与练习的校外体育微活动有机地结合进来操作,通过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大课间的实践和校外的个人锻炼,再利用小型竞赛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比赛,有助于学生锻炼的目的性地增强,有助于巩固成果,激发学生进一步参加校外体育微活动。如果场地、时间允许,完全可以设置不同程度的比赛,我们知道学生的先天条件是不一样的,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分不同程度开展比赛,比如设置成A、B、C三个层次的级别比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鼓舞,并继续积极参与运动。

(2)组织开展体育运动“校园吉尼斯”或“年级吉尼斯”评比活动。学校少先队每年都有“小蜜蜂行动”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结合进行开展。例如组织开展花样跳绳争霸赛,评选毽子王、跳房子高手、跳远能手等各项“体育大王”评比等。

(3)在每年一届运动会或体育节上,让一些班级和学生进行校外体育微活动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有很多,除了展示运动技术与运动能力外,还可以展示学生摄影作品,学生将平时锻炼的活动画面通过摄影和摄像的方式保留下来,带到学校布置专版进行展示,这样做,就形成了立体式的展示效果。

6.让家长也成为校外体育微活动实施的主体

要使校外体育微活动真正有效地开展下去,成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学校还要大力开发现有的资源,以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包括器材的购买、锻炼条件的创造、锻炼的协助等。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应该是每天一小时,在校由体育教师组织实施,但其余时间,包括周末和节假日在内,教师就可以以布置家庭体育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或共同参与下完成一小时的锻炼。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家长参与校外体育微活动,提倡做孩子的榜样。可以借助校运会、亲子运动会等活动,选择性进行家庭体育技能展示与指导,包括六一节活动,就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亲子运动展示,作为家长给学生的六一节日礼物,如“亲子跳绳”、“家庭呼啦圈”、“老少踢毽子”等富有趣味性又容易操作的亲子体育活动,这样更能使校外体育微活动长久地开展,同时又能不断提高其身体素质。

三、校外体育微活动实施成效

通过实施校外体育微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觉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并可使校内与校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的有些体育活动方法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复习和巩固,进而熟练掌握,这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解决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一些碎片时间练什么、怎么练的难题,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重要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因而,校外体育微活动是学校体育的有效延续,教师应当既研究教材、学生,还要研究校外体育微活动的内容与锻炼方法,做到有的放失,并对校外体育微活动的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追求实效。

通过校外体育微活动的设计与布置这一媒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校外体育锻炼,通过展示、反馈与评估,激励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一方面有效地衔接课内与课外体育教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现代社会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寻求一种较易操作又富有实效的校外体育微活动的基本模式。依托学校、家庭、社区等平台,使学生初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凸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通过研究,带动家庭成员一起,积极参与锻炼,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健康、快乐、智慧的优秀青少年。

参考文献

[1] 白燕,朱亚成.我国校外体育活动研究综述[J].体育时空,2016(4).

[2] 刘菲.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服务管理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13).

[3] 张庆飞.省级城市少年儿童校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4(5).

[4] 许世岩,周伟.西部地区中小学学生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 迟天祥.美国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1990(6).

[作者:张磊(1983-),男,河南焦作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初中英语课堂中体验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