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

2017-11-27李怡梅钟春华陈一诗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图书馆

李怡梅 钟春华 陈一诗

关键词: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信息服务

摘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后,随着理念创新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级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多数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和硬件设施得以更新换代,因此新技术已不再是图书馆的优势。打造特色文献资源,开展深度读者服务活动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1-0085-02

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建图书馆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分布之广,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这些图书馆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信息技术优势十分明显,信息处理能力日益强大。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任何先进的技术最终都会被广泛运用,从而失去它的新意和亮点[1]。当新技术不再是一家图书馆的优势时,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深度就成为衡量图书馆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新一代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要重视馆藏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只有为读者提供不同于互联网的、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才能使图书馆在与信息时代的竞争中保持文献信息服务的优势。笔者以长沙市图书馆“东亚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中心建设为例,探讨了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1“东亚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中心建设的背景

2016年7月,长沙市当选为2017“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代表城市(以下简称“文都”)。这是湖南省第一张“文化标识”国际名片,不仅为湖湘文化与世界接轨拓展了更广泛的空间,也是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品牌。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古城长沙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密切与日、韩等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历史纽带,打造独具魅力的亚洲文化精神家园,将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标识的现代化大都市,长沙市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以丰厚的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整合原鹿儿岛文库和多年来收藏的原版外文图书,承担了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中心的重任。

2文献资源中心的建设措施

2.1文献采访前期做好调查研究

成功的文献采访案例,一定是遵循了“最好的图书、最多的读者、最少的开支”的原则。印刷精美、内容经典的外文图书价格不菲,围绕以最少的开支采购最好的文献这一原则,我馆首先调查研究需要收集的文献资料,统计本馆原有馆藏,根据读者查阅记录科学地统筹“文都”书籍复本数量,避免重复采购而导致资金浪费。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国家对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加大,利用外文文献的读者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白领阶层、公务员成为主要读者群。为进一步掌握读者需求,我馆建立了读者群、新书采购建议等沟通、交流平台,通过网络了解外文图书排行榜,随时掌握读者需求和发行动态,同时请教高校专家、学者的专业意见,逐步形成外文文献采访要点和馆藏特色文献建设体系[2]。

2.2文献资源建设力争全面详实

“东亚文化之都”活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开展3届,评选出了中、日、韩三个国家的9个历史文化名城。为增强读者对“文都”当选城市的了解,促进各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我馆通过多种渠道采购收集这9个“文都”城市的文献资源,并新增订了3种2017年当选城市的原版图书和报刊,以全面的角度和详实的馆藏文献展现“文都”各城市的特色与悠久历史。

2.2.1遵循持续发展的文献采访原则。我馆文献采访原则包括:①针对性原则。采购文献资源必须与“文都”建设紧密相关,能充分展现历届“文都”的建设成果,为读者提供了解东亚文化的窗口。②系统性原则。文献采购时要注意系统性原则,保证文献资源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内容上的完整性。

2.2.2采取多渠道文献收集方法。我馆在明确文献采购的范围后,采取邮局征订、网络采购、现场采购、互联网搜集、整理汇编、接受捐赠等多种方式获取文献资源。如:从外文进口书商订购日韩原版书籍,确保原版书籍所占的比率,让读者体验原汁原味的东亚文化;通过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站搜集具有保存价值的绝版或停刊“文都”文献,提升文献资源中心的专题性;在大型图书交易会现场采购,查漏补缺,完善文献资源中心的图书品种;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完成历届12个“文都”当选城市文献资料汇编30本。另外,我馆通过与外事办联合开展的外事交流活动,接受日韩企业赠送的大量日韩原版书籍。这些种类丰富的图书,既扩充了资源中心的文献类型,也丰富了我馆的特色馆藏资源。

2.2.3建立高素质的文献资源建设队伍。根据资源中心建设要求,我馆利用新馆扩充人员编制之际,大量招收高素质人才,组建了一支精通互联网、信息搜索、数据采集技術和外语知识的年轻专业人员队伍。同时,我馆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图书馆专业知识和文献资源建设所需的各种技能,在实践中掌握鉴定文献价值的能力,从而为资源中心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3]。

2.3举办特色活动,扩大读者群体

围绕“文都”建设这一主题,我馆在收集“文都”文献资源的同时,还注重开展系列相关活动:一是开设“名师讲坛”,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带读者走近东亚,领略文化魅力,探讨文化精髓,提升文化素养。二是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围绕东亚文化开展系列体验活动,把主动权交给读者,提升读者的活动参与度,同时与各大高校学生志愿者合作,丰富文化体验形式。三是举办影视欣赏会,通过东亚文化体验活动的开展,增强读者对日韩文化的浓厚兴趣,多元文化馆策划的外文影视欣赏活动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2.4打造文献资源中心专属网络平台

收集专题文献资料、开展特色配套活动是文献资源中心建设重要的两个方面,但因时空限制,让读者参与度受到局限。为此,我馆专门打造了“文都”文献资源中心网络平台,让读者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了解东亚文化、感受东亚文明,不断提升现代化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4]。endprint

我馆依托微媒体平台,推出“文都”相关活动微信,介绍主题文化知识,辐射更多不能来到现场的读者。活动结束后,我馆会发布微信文章,总结活动内容,并建立读者微信群交流平台,分享参与活动的收获。我馆还在官网建立“文都”文献资源中心专题版块,上传数字化文献资源和讲座等活动视频,在完善网络平台的同时也实现了文献资源中心全方位的宣传渠道。

3成绩斐然,发展空间广阔

我馆“文都”文獻资源中心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其作用已逐步显现,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了相关领导和国内外同仁的肯定以及广大读者的认可。上级领导已为“文都”文献资源中心特批了每年所需的专项建设经费,为后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现“文都”中心收藏的文献资源中有历届“文都”当选城市建设资料汇编、日韩文物图片精选集、覆盖多个门类的日韩原版图书以及报刊。同时,中心大力加强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在线上线下同步展示“文都”建设成果。为推广“文都”资源,扩大“文都”影响力,资源中心联合外事办和高等院校长期开展“文都”系列国际国内文化艺术推广活动,满足市民各种文化需求,三位一体打造“文都”资源中心,深受读者的欢迎与喜爱。

4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措施

“文都”资源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包括:①文献资源更新速度较慢。由于原版书籍采购周期长、手续复杂,较难保证文献的时效性,导致文献资料较为陈旧,更新速度较慢。②文献资源无法外借,读者利用不便。因经费有限,“文都”的外文文献资源均无复本,目前所有“文都”文献暂不外借,读者只能在阅览室阅读。③网络平台建设时效性不强。因涉及与自动化、信息服务等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同时有待整理上传的电子文献资源量巨大,造成“文都”文献中心网络平台的建设难度较大,也导致网络平台的部分信息不具备实时性。

“文都”资源中心采取的措施包括:①进一步扩展图书采购渠道和途径,提高外事交流频率,在外事活动中互通文献资源,保证图书文献的时效性。②优化文献布局,建立丰富的信息来源渠道,开展二、三次文献服务[5],开展数字化加工、文献资料汇编、复印等外借服务,方便读者阅读。③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信息服务,打造时效性与全面性兼具的便捷网络平台,不断提升读者服务质量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吕冰清,李正祥.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略[J].图书馆建设,2010(9):12-18.

[2]仰煜.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探究[J].图书馆建设,2011(11):42-44.

[3]杨天解,万戴戴.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J].图书情报工作,2011(1):55-56.

[4]袁芳.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的变革[J].图书情报工作,2015(9):91-94.

[5]何笕.探析互联网时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档案信息,2017(1):71-85.

(编校:崔萌)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微信平台在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