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27薛红争扈文秀
薛红争+扈文秀
【摘 要】 文章分析了西部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发现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存在年龄普遍偏大、兼职导师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学校导师队伍建设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在博导遴选条件中,主要对课题级别做要求,新增副教授岗位申报博导的政策,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引进高顶尖人才担任博导,为导师“招生审核”制度的完善铺路。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年龄结构;在职博士生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三级学位制度,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为最高学位等级。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称“博导”)是指导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引路人,这个身份就决定了在攻读最高学位期间导师所担任的重要角色。而指导博士研究生首先需要取得博导资格。根据规定,只有具有一定能力的教授,才能指导博士研究生,博导比教授的层次相对更高一些。在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条件方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年3月下发的《关于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的几点原则意见》(学位〔1999〕9号)进行,《意见》突出的是博士生指导教师现有科研水平和能力,对其教学指导能力和培养质量却没有明确要求,也鲜有考量,将一些年轻有为的副教授排除在外,对扶持年轻的学术骨干未能起到突破作用。可见,在最初确保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行政审批权的进一步下放,《意见》在某些方面束缚了高校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发展。
一、学校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笔者所在高校是一所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基础能力建设高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142人(含兼职),全部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
目前学校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要求新聘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具有博士学位,受聘教授岗位满1年,科研成绩显著,作为第一负责人目前或曾经主持与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研究领域相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且近三年科研经费数额有明确要求,分会评审通过后,由学校聘请校外专家组织通讯评议,通讯评议结果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审议、投票,决定是否具备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二、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查统计,学校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年龄峰值在53岁,平均年龄在52岁,年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就年龄结构而言,有学者提出应以正态分布为优化目标,年龄的峰值在40岁为最优结构。参照此优化目标,表明我校指导教师队伍年龄整体偏大,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时已经错过产出成果的黄金年龄。
学校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50余名,而每年能够拿到学位的人数在100名左右。通过统计分析,2015年和2016年已经达到最长学习年限(学校规定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但达不到学位答辩要求而只做毕业答辩的学生共计60名,其中88%为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明确要求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研究生,而一般省属院校受生源的影响,不能全部取消。笔者所在高校一直努力减少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最佳途径是提高本校硕士研究生报考和硕博连读生比例,但目前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制度的阻碍。比如,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硕士研究生与硕导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硕导的研究课题也很感兴趣,但硕导因职称等原因不能指导博士研究生,本校硕士研究生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只能转报其他老师或其他高校。
通过对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表明现有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完善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制度,将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纳入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中是目前研究和破解的重点。在这一方面,其它高校已经率先做出了改革。清华大学自2004年起,在博士生指导教师评聘中试行选拔学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处于搞科研、教学黄金期的副教授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浙江大学试行以博士生招生资格审定替代博士生指导教师身份,淡化博士生指导教师身份意识,将改革的重点放到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国内其他各高校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深化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笔者所在高校的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借鉴。
三、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改进方向及初步解决对策
目前现行的《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中,对晋升副教授、教授职称条件做了明确规定。其中晋升教授职称对科研和学术成果的要求为:①在科研经费和学术成果方面要求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到款经费20万元以上(理科与管理类6万元、文科2万元),或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及以上项目,其他国家级课题经费不少于60万元);或主持并完成相关领域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课题,到款经费不少于300万元(不含大进大出经费)。②在学校认定的A、B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在学校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或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4篇以上,或被SSCI收录2篇以上,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以上)。
这些要求与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现行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条件相当,有些条款甚至高出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要求,导致大部分副教授晋升教授的年龄在40岁以上,甚至50岁以上。按照以前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条件,晋升教授后才有资格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这些教授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后,由于年龄、身体、科研上难有突破等原因并不指导博士研究生,仅仅挂了虚名。基于以上因素,结合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职务评审办法,组织修订,对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做了以下调整。endprint
1、在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条件中,主要对课题级别做要求
对于指导博士研究生,国家级科研课题科技含金量更高,更能够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学校要求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答辩时,理工学科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纵向课题更加关注学科前沿,科研成果更容易被认可。取消科研经费数额要求是因为职称评定中科研经费已做了明确规定,通过教授遴选要求的同时也达到了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要求,因此,不再另外要求。
2、新增副教授岗位申报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政策
即副教授岗位满3年,目前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教师也可申报博士生指导教师。近年来,学校副教授的研究水平越来越高,学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其中很多优秀的副教授已经具备了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将副教授职称的教师纳入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一方面可以优化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使处于黄金发展期的青年教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才智;另一方面为年轻导师提供人员支持,让受到原来政策限制的副教授能够尽快指导博士研究生,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3、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切实减少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改善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在职博士研究生大多无法按期拿到学位,究其原因是在职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还在原工作单位承担工作任务,科研学习投入时间难以保证,学习动力也略显不足。将年轻的副教授加入导师队伍,在招生时进行限制,只招收硕博连读生或脱产博士生,这样在招生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导师基数变大,势必会减少在职研究生的招生数额,直至取消招收在职博士研究生。脱产博士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精力上较在职博士高,更能专心搞研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和学术成果。在现有招生规模下,还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科研成果和更大的社会效益。
4、引进高顶尖人才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
学校一贯注重人才的引进,为此专门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公室(简称高人办),专门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今年通过高人办引进的人才8人,均已经获得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对于其中担任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学校为其配备1名校内协助指导教师,对于协助指导教师而言,可以迅速的进入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探索科学前沿;另一方面可跟随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积累培养经验,为日后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打下基础。
5、为导师“招生审核”制度的完善铺路
学校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还不够壮大,满足不了目前招生需求,招生审核制度条件还不成熟,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待博士生导师队伍壮大以后,就有条件完善导师“招生审核”制度。以后人人都可能会是博士生指导教师,指导了博士研究生就是博士生指导教师,不指导研究生了就不是博士生指导教师。这样博士生指导教师在制度上就是一个工作岗位,而不是一个固定的荣誉称号。
总之,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高校决策者和政府部门把握方向。学校要加强对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选拔科研、培养教育能力强的青年教师进入研究生指导队伍中,不仅要对其进行考核,更多的是要给导师的发展提供平台,通过校内、校外两种途径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提供更多的出国访学机会或者校际间、校企间专家交流机会,帮助导师尤其是青年导师增强学术积累,为导师提供便利的科研环境,完善导师教育与培训的体制。对于一般地方高校而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因此,导师队伍质量的提高还须从培养自己的年轻教师开始。
【参考文献】
[1] 陈恒. 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的发展演变及新趋势[J]. 教育学术月刊, 2013(7)52-55.
[2] 韩淑云. 研究生指导教师制度改革对策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导师制度改革为例[J]. 教育教學论坛, 2012(24)183-184.
[3] 薛红争, 吕蕊芹, 田原晖. 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分析——以XALG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8)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