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家孙新堂:后马尔克斯时代的拉丁美洲文学(访谈)

2017-11-27孙新堂张庆国

滇池 2017年11期
关键词:拉丁美洲马尔克斯拉美

孙新堂+张庆国

孙新堂简历 河北馆陶人,现任孔子学院拉丁美洲中心副主任,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组委会特邀委员、拉丁美洲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阿根廷)荣誉理事。曾任中国西葡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北京语言大学西语系主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著有多种西班牙语教材,译有西班牙胡安·马尔塞小说、智利拉蒙·迪亚斯小说、墨西哥曼努埃尔·夸乌特勒、马加里托·奎亚尔的诗作(译成中文),顾城、严力、伊沙、王干、蔡天新、秦菲、周瑟瑟、刘畅、龚航宇等人的诗作,胡适、韩少功的散文,刘震云、史铁生的小说,《孔子》《孟子》《中国经济》

《中国国防》(译成西班牙文),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西班牙语翻译工程(已出版三十余部);《人民文学》杂志西班牙文版《Farolas》(路灯)翻译总监。自 2013年在拉丁美洲创办“中国作家讲坛”,已邀请包括韩少功、张洁、刘震云、麦家、于坚、严力、曹文轩、徐则臣、喻荣军、方方、蓝蓝、阿来等中国作家访问拉丁美洲,举办西班牙文版作品发布、主题讲座、中拉作家对话等活动。

一、拉丁美洲文学的独立性,从现代主义开始

张庆国(以下简称张):你来到昆明太好了,我们正好可以讨论一下拉丁美洲文学,因为去年我在北京跟《世界文學》的主编高兴在一起,讨论过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意义,高兴老师谈得非常好,他介绍外国作家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作家理解的外国作家,跟中国翻译家了解的外国作家,差别不小。中国作家不懂外语,只能读到翻译成汉语的外国作家作品,以及关于这个外国作家的中文介绍,作品和相关的介绍,都是二手资料。问题就产生了,中国作家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和自己面对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处境,去理解外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对外国作家的社会历史环境、文化处境、民族性等等,一概不知,某种意义上说,也就对外国作家为什么这样写,并不真正理解。对外国文学的误读,在中国作家中是非常容易发生的,或者说一直在发生,中国作家的写作受外国文学影响很大,误读带来的后果是,中国文学写作的发展,也就变得有些奇怪了。

孙新堂(以下简称孙):高兴老师是大家,在文学翻译、研究和创作领域都有颇多建树。

张:中国作家对拉丁美洲文学,写作技术上的东西能够理解一些,懂一些,但对拉丁美洲文学思想上的学习理解,就不准确,因为中国作家对拉丁美洲文学的背景、文化或者是社会,包括自然环境不了解,误解不小。所以,我向你请教拉丁文的文学,就靠谱了,你介绍出来拉丁美洲的文学,肯定要准备很多,也肯定跟中国作家的理解不一样。这很重要。前两天在北京开会,有一个山西的青年作家在发言中说,他们去拉美,参观博尔赫斯的博物馆,很有启发,原来以为博尔赫斯是天马行空的乱写,看了才知道人家对地方史非常熟,有很多相当深刻的研究,他写出来的作品,只是自己研究的百分之十。现在的中国写作不是这样的,中国作家可能掌握了社会和文化研究的 10,写出来已经是 200,作品质量就大打了折扣,写作太水,要做好就很难。你是专家,而且身居拉丁美洲,常年住在那里,对当地的文化和风俗有切身体会,更理解当地的作家和文学意义,所以向你请教一下拉丁美洲文学,我想很合适。

孙:我知道的恐怕还是皮毛,我们试着聊聊天吧。

张:哈!太谦虚了,你是专家,北京语言大学的西语系主任呢。我想请你介绍一下拉丁美洲文学,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现在常住拉丁美洲,置身其中了,你所亲历的拉丁美洲,他们的文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显示出独立意义的?它的文学历史不是很短嘛,以前的本地原住民,基本上没有书面文学。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进入,殖民主义历史开始,他们的书面文学才慢慢产生。

孙:拉丁美洲的原住民,也是有文学的。最著名的是《波波尔·乌》,是今天危地马拉一带一个叫基切的玛雅部落的神话和历史。只不过西班牙殖民者把美洲文明的典籍都基本给烧光了,今天都见不到了。拉美文学的独立性,我觉得要从现代主义说起。

张:现代主义?这么晚?

孙:是 19世纪晚期。

张:好像原来拉丁美洲的文学活动,都是西班牙那边在做吧?

孙:对,都是西班牙,因为都是跟随西班牙文学的步伐,是欧洲视角,在 18世纪初开始有了拉丁美洲“地域主义”文学,描述美洲的生活和传统。真正独立是到鲁文·达里奥的出现,他是尼加拉瓜诗人,拉丁美洲现代主义的奠基人。

张:他写了什么作品?

孙:他写的最重要的作品是《蓝》,也被认为是西班牙语文学现代主义的开端。达里奥使拉美文学真正有了自主的独立性意义,文学语言革新,以后拉丁美洲文学慢慢发展,有了更大的进步和独立价值。它的意义是,文学植根拉丁美洲本土,是用本土的生活事件来写成。

张:这个独立的具体表现是体现在题材上?写本土题材?不再是写西班牙的故事?

孙:题材、语言、表达方式、文学技巧方面都有。拉美现代主义主要是诗歌。

张:然后,人生思考也与本土生活有关是吧?

孙:对,现代主义使拉美文学真正独立,立足本土,影响了整个拉美文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拉美文学在二十世纪初期与西班牙和欧美文学并行发展,欧洲的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传到美洲后都有美洲书写,但又是拉美故事,拉美色彩,把幻想和现实、神话和历史都揉在一起。后来,拉美文学逐渐对欧美文学产生影响了。拉美这个地方,也确实有诗歌传统,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

张:哦,了不起,哪一年的事?

孙:1945年。

张:现代主义已经发展二三十年了,独立的拉丁美洲文学开始成熟。

孙:米斯特拉尔是智利女诗人,她在整个拉丁美洲都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爱是贯穿她的作品主题,早期作品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后期作品更为深沉和博大。她在智利的地位非常高,作品是中学课本里必不可少的内容。聂鲁达后来居上,光芒要胜过米斯特拉尔。endprint

张:拉丁美洲我比较熟悉的诗人就是聂鲁达。

孙:从古巴诗人、拉美现代主义先驱何塞·马蒂到聂鲁达,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关注拉丁美洲本土的状况和拉丁美洲的命运。聂鲁达有非常强大美洲意识,把拉丁美洲作为整体来看待。

张:鲁聂达的体形,看上去就是吃光一切的感觉。

孙:体型高大,激情澎湃。聂鲁达的长诗《马丘比丘之巅》思考的是整个拉丁美洲大陆的命运。

张:拉丁美洲文学,最初只是西班牙文学的一个支系?

孙:是的,最初的两百多年,它基本上就是西班牙文学的一个影子。现代主义诗歌,让拉美文学有了自己的地位,也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从此,它不再依附于欧洲文学,而拉美文学真正获得世界关注,当然还是上世纪 50年代开始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张:中国国内就对这个阶段的拉美文学介绍得多。

孙:文学爆炸在国内研究得很多,翻译也多,主要作品都有中文译文。可以说,国内关于拉丁美洲文学的译介,到今天为止,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个文学爆炸时期。

二、不可思议的全民轰动,爆炸文学时期的美好回忆

张:我们先整理一下爆炸时期的拉美文学吧,有几个作家比较重要,比如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和福安·鲁尔佛。先谈马尔克斯,你看,据我所知,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拉美发行了百万册以上,家庭妇女去买菜,也可能买一本回来,我觉得不理解,《百年孤独》这样的小说,在中国,也是非常专业的,最好和最现代的作家才读,一般传统的作家还读不懂,在拉美,比如说哥伦比亚,家庭妇女怎么会读这个书?这是怎么一回事?

孙: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发行量巨大,马尔克斯的这个现象,确有其事。

张:你看,有资料说,第一个写出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记者,他是怎么获得消息的?他正跟一个妓女在床上,那个妓女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记者一下子跳起来,赶紧落实,发现是真的,就写消息发出来,妓女也知道马尔克斯的大名。

孙:这个有点八卦,但也符合马尔克斯作品的阅读现实。是这样,在拉丁美洲,有一个现象,就是文学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广大的受众,这个现象还体现在聂鲁达、米斯特拉尔、帕斯的诗歌,还体现在马尔克斯、略萨、伊莎贝尔·阿连德的作品上,它们流传很广,读者众多。

张:有多广泛?

孙:有时候,读者的广泛性,确实超出我们的想象,包括去年刚去世的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他最著名作品是《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张:这本书我有,早年买的。

孙:我要先说一个哥伦比亚的“洛阳纸贵”事件。马尔克斯成名时,还是一个记者,那时,他写了一个中篇小说,叫《一个遇难者的故事》。当时他在波哥大的《观察家》报做记者,哥伦比亚一艘军舰去美国访问,归途中失事沉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在海上漂了十来天,回到哥伦比亚被当作英雄对待,马尔克斯去采访他。

张:记者去调查?

孙:没错,马尔克斯作为《观察家》报记者,接近这个人,他不着急,跟这人聊天,引这个人慢慢讲故事,他一点点深入,发现政府当时宣传这个人,说他是英雄,战胜海上的磨难回家,政府把这个人当做正面人物来宣传,实际上,背后有很深的腐败,当局刻意隐瞒的事实等等。马尔克斯把这个调查的真相写出来,一章一章地发表,马上造成了轰动。当时的现象是,他在报纸上连载,每天发表一章,于是,每天早上,所有报摊上都排着长队,人人去买《观察者》报,大家拿到报纸第一个读的就是马尔克斯写的故事。

張:排队购买?不得了。

孙:这在当时,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事件,全国都排队买报看他的作品,他也因此被迫流亡法国。他一下子就成名了。

张:我懂了,《百年孤独》发表之前,他作为记者已经出大名了,众人皆知。

孙:后来他的《百年孤独》也被读者追捧,有同样的热销效果,再版印数动不动就百万。我觉得有几个最重要的原因,一个是马尔克斯的作品非常贴近现实,贴近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社会,贴近拉丁美洲的人民,写出了他们的生活,关照了他们的内心,重新创造了他们的世界。另外,他的作品读起来特别新奇,这就是读者的生活和现实,他们特别熟悉,但又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让读者惊异于新的传奇。还有,故事情节有非常大的可读性,他的作品,包括《一个遇难者的故事》,都写得吊人胃口,引人入胜。再一个,就是他的语言,伟大的作家一定是在语言上有所贡献,有所创新。

张:阅读翻译文学作品的一个缺憾,就是无法研究作家的语言,那么,请你告诉我,马尔克斯的作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跟鲁尔福有何不同?

孙:马尔克斯的语言说通俗一点,就是雅俗共赏,语言学家的研究是,马尔克斯作品里的语言,词汇量很大,他作品的词汇量据说仅次于塞万提斯。但是,他的语言体现出一气呵成的感觉,没有文皱皱的痕迹,虽然很善于用长句,却不会让读者产生距离,读起来就像在跟读者拉家常,在讲述读者身边的故事,又有超常的想象力。所以,很多人能读下去,喜欢读。你想想,故事特别吸引住人,语言平实,那种平实给人一种呼呼风吹过去的感觉。

张:一泻而下?畅快?

孙:畅快,就像滂沱大雨,就是这样。

张:可是,我们的中文翻译正好相反,基本上改变了马尔克斯小说的语言,他的中文翻译小说恰恰过于书面化,过于优雅,过于文皱皱,跟读者是有距离的。

孙:翻译会有这些问题,刚才提到的聂鲁达,他的诗也是,非常上口,包括米斯特拉尔的诗,多以爱情、死亡还有母性为主题,非常受欢迎。聂鲁达是气势磅礴的诗人,帕斯的语言更文艺一些,比较难一点。其他作家,尤其是马尔克斯作品的语言,很好读。他能吸引作家、批评家、知识分子,普通人读了,也很舒服,也有味道,他没有用很华丽的语言,但语言有很大的张力,读的时候,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作为真正的大师,马尔克斯确实对西班牙语有贡献,到目前为止,对西班牙语的贡献,赛万提斯之后,马尔克斯是第二个。endprint

张: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发行量大,是因为他先就有名了?然后是他写得好?但是当时他还没有达到大师级别,只是一个知名记者,为什么上百万人喜欢读他的小说?

孙:拉丁美洲这个地方很独特,比如乌拉圭作家《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发行量也相当大。在阿根廷,一个母亲把这本书塞到婴儿的尿布里面,藏着它,带给别人去读,去传阅,这本书当时在很多国家是禁书。在智利也是,人们在公交车上大声朗诵,他跟马尔克斯、聂鲁达有共同之处,也是传达出整个拉丁美洲的现实和心声,特别能引入共鸣。主要还是作品关照了现实,并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文学风景。马尔克斯当时也只是在拉美部分地区小有名气,而《百年孤独》是让全世界惊艳。

张:拉丁美洲那个地方,政治有些黑暗,揭露这个,读者喜欢读。但它们的政治,我们不懂,所以读不出来。反过来,我们写的中国问题,外国人也经常误读。

孙:外国人误读中国多是傲慢与偏见作祟,而拉美作家笔下的世界对中国读者更有亲和力。这些拉丁美洲本土作家不完全是揭露黑暗和苦难,而是把本土的整个历史、社会、现实,包括神话传说、整个民族的想象和精神世界,都写出来,这是以前作家没有做到的,所以,它造成的影响比较大,从老到少,从知识分子到没受过多少教育的人,都喜欢读,都能在作品中找到他自己的所需,能够找到自身的认同,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学爆炸之后,这样的大作家越来越少了。

张:再就是胡安·鲁尔福,这个作家比较神秘,他的作品很有影响,但他的个人情况,人们所知不多,他在拉美文学中地位如何?

孙:胡安·鲁尔福确实是拉美文学界公认的大作家,普遍认为他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张:哦,先驱者。

孙:他的作品早于文学爆炸,但引导了一个文学时代。

张:他作品很少。

孙:数量少,但是他影响了一大批拉美作家,包括马尔克斯。马尔克斯甚至说对他的作品倒背如流。

张:对。

孙:他的文学作品,全部加起来也就 300多页,后来转而做摄影,是有点神秘。

张:中国的资料说,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也不知道是怎么写出来,好像有人读着,他抄下来,就成了,以后,他没有比《佩德罗·巴拉莫》更好的作品,其他作品也少见。

孙:他的作品就是两部,一个是小长篇《佩德罗·巴拉莫》,中文版对很多中国作家的触动和影响很大,中国作家到了墨西哥最喜欢问的就是帕斯和鲁尔福。他另外一部是短篇小说集,叫《平原烈火》。他的语言非常简洁,你要是读西班牙语,可以体会出来,那真是经过,锤炼的语言啊,非常用心,很多留白,他的小说里,绝对没有废话或多余的字眼,他惜字如金,确实是语言大师。他的短篇小说把当时的墨西哥社会刻划得非常深刻,非常不错。国内出版过《胡安·鲁尔福全集》,把他的一个电影剧本《金鸡》也收录了。他的作品主要写了墨西哥一个地方叫科玛拉。

张:对,科玛拉。

孙:科玛拉贫穷落后的农村,作品的人物主要是农民,当时的土地革命,农民没有分到利益,该穷还是穷,他把当时农村的落后贫穷、无助甚至绝望的处境传达了出来,他的《佩德罗·巴拉莫》是最重要的作品,他的小说叙事打破了传统,虚实混淆,人鬼不分,整一个幽灵世界。

张:生死混在一起写。

孙:是。马尔克斯初次读到这部作品是一个晚上,连读两遍,激动得难以入眠,说是他十年里读过最好的小说。博尔赫斯也认为这是西班牙语文学中最好的一部作品,美國作家苏珊·桑塔格也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可惜鲁尔福本人并不把写作太当回事,他后来不再创作。鲁尔福非常现代,他还热衷于摄影,作为一个摄影家,也很优秀。最近墨西哥开始一系列纪念鲁尔福的活动,是因为 2017是他诞辰一百周年。

张:博尔赫斯这个作家,在中国很出名,他是什么作家?你知道的这个作家有什么特点?

孙:我很认同评论界的说法,他是“作家中的作家”,名副其实。我更喜欢他的小说,叙事小说。他的诗歌确实也影响了很多人,但他的小说才是“作家中的作家”的体现,他的小说结构非常精巧,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让人称绝,尤其是把时间作为小说的一个元素来对待,这是其他作家很难达到的。再一个,他的语言,是非常文的语言。

张:非常文的一种语言?刚好跟马尔克斯相反。

孙:是不一样,不是给一般读者看的,你需要一定的教育和文学素养,才能读懂他的作品。

张:学者和专家?

孙:是写给学者看的。他一些短篇小说,开头就把好多学者、批评家给蒙住了。他作品开头习惯“卖弄”一下,下边写的这个故事,来自于哪本典籍,一个什么神话,一个遥远的历史记载,诸如此类,作家学者读了以后,去研究,去查证,结果发现全是他的杜撰。

张:就好比中国的作品,说来自史记什么,其实根本没有那回事。

孙:他跟你开玩笑,跟作家开玩笑,跟自己的读者开玩笑,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写。当然,他知识渊博,博闻强记,欧洲、东方、还有拉美的文明,他都有信手拈来,确实不同凡响,他具他人达不到的那种高度,对于一般读者有时候比较难,别人很难企及。另外,他不写长篇,都是短篇小说,语言十分精炼,是非常雅的一种语言。

张:此外还有哪些作家?

孙:有的改写畅销书了,像伊沙贝尔·阿连德,她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早年比较重要的,到今天为止,她一直在创作,两三年会有一本作品。作家略萨也是笔耕不辍,阿连德 70多岁,略萨 80岁了,他们的创作生命力还非常旺盛。伊沙贝尔·阿连德后来有几本作品,非常畅销。他们的新作品,反响都不错,但没有引起特别大的轰动。新的作家影响力小,确实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

三、爆炸文学之后的拉美作家

张:好,现在请你介绍一下爆炸文学之后的拉美文学。endprint

孙:现在,我们请中国作家去拉丁美洲,或者拉美作家来中国,大家经常说到的问题,就是拉美爆炸之后怎么样?大家都感觉到对当今的拉美文学所知太少。然后,拉丁美洲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也非常有限,他们来到中国,对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基本上一本也没有读,对中国作家的写作现状没有任何把握,这方面,迫切需要翻译和推广,需要双方在文学方面进行持续交流。

张:为什么我们原来很重视拉美文学,现在关心不够了呢?

孙:比较明显的一个原因是,当年研究爆炸文学的一些专家,分布在各个高校的西班牙学者、翻译家、教授,包括社科院的专家,当时那批西语翻译家和研究者,大部分退休了,造成了研究的断代。

张:哦,明白了,人才培养出了问题。

孙:幸好,近几年,有些回归了,我们有些年轻的翻译家和学者成长起来,主要是高校的西班牙语系教师和学者,他们开始翻译爆炸后文学作品,而且越来越多,比较新的作家的作品,也开始介绍到中国来。这次我来云南丽江开会,带来的拉丁美洲作家,也是爆炸后年轻的一代。

张:新一代的年轻作家?代表着拉美文学的现在和未来?

孙:是的,新一代。比如这次的阿根廷作家曼波·贾尔迪内里,在本国和拉丁美洲有着很高的声誉。迭戈·穆尼奥斯的作品可以归为类型小说,但也是“科幻现实主义”。

张:有什么奖可以证明拉美作家的水平?

孙:在西班牙语文学中,最高的奖项是塞万提斯文学奖。拉丁美洲的罗慕洛·加列戈斯小说奖可以说是拉美最负盛名的文学奖。

张:获塞万提斯文学奖的作品,有翻译到中国来的吗?

孙:很遗憾,近期获塞万提斯文学奖的作品,翻译到中国的非常少。阿根廷的换·赫尔曼的诗作、墨西哥的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的《天空的皮肤》、费尔南多·德尔帕索的《帝国轶闻》有中文译文。但是比如智利诗人尼卡诺尔·帕拉的作品,没有中文译文。

张:这样啊?

孙:智利诗人冈萨罗·罗哈斯,2003年塞万提斯奖,也是没有翻译到中国来。

张:真遗憾。

孙:太多优秀作品有待译介。近来还是有一些新的变化的,北大的学者范晔,重新翻译了《百年孤独》,反响比较大。以他为代表的一些中国年轻的翻译家,开始慢慢成长起来,人数还不少,包括像南京大学的张伟劼、首都师范大学的杨玲等等,都是很优秀的青年翻译家。80年代,拉美文学云南做得很好,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过拉美文学丛书,影响巨大。

张:是的,现在,中国的哪家出版社能再出一套爆炸文学之后的丛书呢?

孙:早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过五批还是六批拉美文学作品了,不对,好像是七批。现在,中国内地对拉美文学,没有像原来那种比较系统地去出版、翻译和介绍了,出版比较分散。这个也可能跟研究不足有一定关系。因为,现在的拉美文学,非常多元化。去年来云南西南联大文学节的那个智利作家拉蒙·迪亚斯,其实很有代表性,他在拉丁美洲文学里面代表一种文学流派,写侦探小说,也叫黑色小说,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描述社会历史现实,像他这样的作家在拉美很普遍。

张:上次来的那个是智利作家,这次来丽江的是阿根廷作家吧?

孙:上次来了一位智利作家,一位墨西哥诗人。这次是阿根廷小说家和智利小说家,都是两位。这次的两位作家其实也可以划到黑色小说里面去,阿根廷贾尔迪内里的作品,差不多都带有些犯罪等黑色小说的成分,怎么说呢?拉美爆炸文学以后,魔幻色彩一直在持续,有一批作家延续着魔幻现代主义的写作特点,同时,也有作家改变了写作方法,比如使用这种黑色小说或叫侦探小说,也就是犯罪这种小说的方式,来表现社会现实,表现历史,表现人性,包括还有使用科幻小说的手段,来写人生,它只是一个外衣,深层还是反映人性和社会。

张:年轻一代作家在寻找新的写作方向?

孙:是的,这次我带来丽江的智利作家迭戈·穆尼奥斯,他就是使用科幻小说的外衣来写作,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叫《送给电子机器人的话》,表现人工智能,就是电子机器人,说的是智利在独裁期间,有一个流亡的青年科学家,是机器人专业的博士,读书期间,他制造出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特别聪明,跟他玩,打发无聊的时光。后来独裁结束,博士带着机器人回国,用这个机器人做社会调查,专门调查独裁期受到迫害的人,还有迫害他人的政府人员,甚至找到那些坏人,来对他们进行报复。独裁期间那些独裁者的帮凶,好多人后来成了光明磊落的企业家,腰缠万贯,有的成了毒枭,机器人去调查这些人,深入到了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内部。

张:年轻一代更注意阅读的趣味性。

孙:情節比较吸引人,这种写法比较受青年读者喜爱,作家本人也说,读者对象也以青年为主。

张:爆炸过后,拉丁美洲有些沉寂?

孙:相对沉寂。

张:作家有,但是大师没有。

孙:是的,还没有出现大师。

张:所以现在的年轻一代拉美作家,部分转向了市场。

早年,爆炸文学时期,全世界都一样,文学阅读是重要的生活内容。

孙:对,以前文学阅读是大家获取知识,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张:现在,看电视、上网,玩手机,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了,改变了。

孙:现在是网络时代,拉美作家也非常忧虑阅读率的下降,整个国家的阅读率都在下降,而且降得非常厉害,缺乏马尔克斯这样的大师,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

张:那个时候,反映社会现实,是因为拉丁美洲社会刚刚有了独立意识,刚刚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现在,这个阶段过了,只写现实不再会轰动了对不对?那个机会没有了,是吧?

孙:是的。

张:好,我们转过来谈现在,现在的拉丁美洲文学年轻一代作家,他们有几种类型?

孙:我阅读面太窄,恐怕说不准。endprint

张:就根据你的了解来谈,随便聊。

孙:有几种,一个是魔幻现实主义写作。

张:这个也还有?

孙:还有,还在持续。

张:这是比较纯粹的文学写作方式?

孙:对,这个还在持续,但是,已经有了分化,现实主义这条线,就有很多作家。我觉得,比较突出的是黑色小说,很突出。

张:黑色小说,也就是社会问题小说对吗?

孙:对,社会问题,主要是犯罪,以案件和犯罪情节反映社会问题。

张:哦,犯罪。

孙:这种侦探或者叫黑色小说,是一股潮流,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现象。整个拉丁美洲在70年代的爆炸文学之后,多个国家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这样一股潮流。

张:黑色小说的潮流?

孙:是的,也有很多影响到中国,但是,中国评论界没有去研究,比如罗伯特·波拉尼奥那个《2666》,还有《荒野侦探》,都翻译到中国来了。

张:长篇小说《2666》,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小说?

孙:也是属于这个。

张:属于黑色小说?

孙:在拉丁美洲,也按照这个来划分,包括《荒野侦探》,都是按照这一类来划分,其他的还有先锋小说。

张:实验性?

孙:对,实验性,有一批青年作家,三四十岁,具有先锋和实验特点。比如阿根廷女作家萨曼塔·施维德林,她有一部作品翻译成中文叫《吃鸟的女孩》,她很年轻,但在阿根廷文坛已经非常受关注,作品以短篇为主,先锋视角非常独特。现在,所有拉美的作家,年轻作家,没有中国这样的专业作家,找不到,作家写作,是他的一种追求或者说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他的职业,很多的作家有另外的工作,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开公司,有些是公务员,他们另外的职业,并不是把做写作当作职业,在拉美基本上是这样。

张:以后,拉美作家的发展黑色小说会成为一个趋向吗?

孙:现在的黑色小说确实占有一定比重,这种写作在拉美大部分国家都在继续。

张:是主流吗?

孙:可以说是。新的年轻一代,也有不少在先锋、实验上走得比较远的,有一批人。

张:有一批?

孙:有一批作家,呈现出一种非常高上大的一种先锋性作品。

张:注重形式?

孙:形式上有突破。形式上先锋,但内容还是比较注重细节,通过一些细节来完成作品,用细节来能够抓住读者,所反映的是自我,表达他自己吧。我觉得有一点,他们虽然先锋,总体来讲,整个在叙事上是回归情节。

张:回到传统经典。

孙:黑色小说能够独树一帜,跟它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即使一些先锋性作品,也比较注重情节。

张:注重可读性内容的安排设计?

孙:注重把故事讲好,其他的,比如形式与其相比还是放在次要位置。在拉丁美洲比较受欢迎,影响大的一些新作家,就是故事讲的比较好,叙事情节比较吸引人,这样的作品比较突出一点。墨西哥有一个女作家叫马斯特拉达,她好像有两部作品翻译成中文了,其中一部《大眼睛的女人》很受欢迎。还有阿根廷的皮格利亚,智利的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对了,《邮差》就是他的作品,就是讲那个为聂鲁达送信的人的经历,根据真实故事写成,还改编成电影得过大奖。智利作家埃尔南·里维拉·莱特利尔的《电影女孩》在智利影响非常大。

张:哥伦比亚呢?

孙:哥伦比亚的新生代作家代表有加布列尔·巴斯克斯、桑迪亚哥·甘博亚、马里奥·门多萨等。在大师马尔克斯的阴影下,还没有产生世界级的作家。

张:以前我读过一个拉美小说,作家是里维拉,小说翻译成中文叫《漩涡》。

孙:是哥伦比亚作家,不过是爆炸前的作品。

张:是爆炸前的,也很有名。

孙:《漩涡》是 20世纪 20年代的作品,书写拉美橡胶园中的苦难。

四、拉丁美洲最喜欢举办诗歌节,这是他们的传统

张:拉美那个地方,文学活动多吗?

孙:很多,拉美国家有这种传统。

张:传统?

孙:尽管拉美的历史不算悠久,但文学活动的传统保持得比较好。当今的拉丁美洲,有一个非常大的传统是诗歌活动,有众多的诗歌节。

张:它的诗歌传统来自哪里?

孙:源于现代主义,这才是拉美文学跟欧洲文学平起平坐,其主要的功劳就是现代诗歌。

张:它产生了几个大诗人。

孙:没错,米思特拉尔、聂鲁达、帕斯、博尔赫斯等等。

张:是的。

孫:拉丁美洲有 5个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超过一半是诗人。塞万提斯文学奖的拉美得主中,诗人几乎占一半。

张:对对。

孙:当然它的诗歌传统,还是受到欧洲影响。

张:它的文学传统主要来自西班牙,可是,西班牙文学的传统不是诗歌,塞万提斯写小说的,讲故事对吧?有叙事传统?

孙:西班牙诗歌也是一个传统,西班牙传统中,叙事文学和诗歌一直齐头并进。西班牙早期的文学,都是口头史诗,广为流传。20世纪西班牙有两位诗人获得诺奖。还有洛尔迦的诗在世界广为传诵。

张:哦。

孙:拉美文学传统,如果体现在文学活动上,我觉得,第一是诗歌,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诗歌节。

张:每个国家?

孙:你像尼加拉瓜,国家很小,但每年都举办盛大的诗歌节,是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整个国家、政府、民众都投入其中。

张:有一次,诗人于坚告诉我,他去拉美一个国家参加诗歌活动,到现场后吓一跳,人山人海,像开大会一样。

孙:他去的是哥伦比亚。

张:哈!他说很多人坐在那里,自由活动,谈恋爱吃东西,是一个巨大的聚会。endprint

孙:是麦德林国际诗歌节,是世界四大诗歌节之一,成千上万的观众在听诗歌朗诵,大家席地而坐,气氛非常感染人。好多国家,像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国际诗歌节,还有墨西哥的诗歌节,智利、秘鲁、委内瑞拉、乌拉圭、哥斯达黎加,都有非常重要的诗歌节。我知道,中国最有影响的诗歌节,应该是青海湖诗歌节。

张:对,青海湖诗歌节,吉狄马加办起来的。

孙:但是,咱们的诗歌节,我觉得,是发生在小圈子内。

张:是的,小圈子,都是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孙:拉美的诗歌节,没有一个是小圈子的,他们诗歌节开放性特别强,整个民众的参与度非常高,比如麦德林诗歌节,单场朗诵听众成千上万,都是民众参与,诗歌节已成为那个城市的盛大节日。

张:真是这样啊?

孙:是的,活动期间,中学生、大学生,卖菜的,街头小贩,家庭主妇,都去诗歌节现场,观众听一天,自己带吃的喝的。我参加过墨西哥和智利的圣地亚哥国际诗歌节,墨西哥城的国际诗歌节,智利南部小城奥索诺的一个诗歌节,城市特别小,二十来万人,竟然还有很重要的诗歌节,民众参与度很高。

张:诗歌节的活动内容是什么?朗诵?

孙:朗诵。

张:然后呢?

孙:诗人跟读者的交流。

张:交流很好。

孙:我邀请了一些中国诗人去这些国家参加诗歌节,他们共同的感受是,能够受到感动,能够跟读者交流,不是专业的读者,是听到或者读到你的诗的人,他有自己的感受,愿意跟你分享,这种交流,让很多中国诗人感到非常难得。

张:还有什么文学活动?

孙:再一个是书展,实际上他们叫图书节,像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国际书展,是世界第二大国际书展,规模之盛,超出想象。很多国家,古巴哈瓦那国际书展、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书展,也是盛况,还有圣保罗国际书展,智利圣地亚哥的书展,利马书展等等。它这种国际书展,成了传统,不光是出版社往那里摆些书,是请来很多作家,开展一系列活动,更多的是进行交流,很多书展是开放性的,他们文化活动开放性很强,很值得我们学习。

张:是的。

孙:这种传统就是,让普通人群最大程度去参与,而且,他们是从政府层面去支持,力度很大。我觉得,他们的组织工作,独立性比较强,文学节、诗歌节,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还有场地这些,就放开让他们自己去做,在举办的过程中看不到政府的干预。比如我去过的圣地亚哥国际诗歌节,总统府前面的大广场,直接空出来,让给国际诗歌节用,政府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大舞台,我觉得挺有意思。上次,墨西哥也是,墨西哥城的国际诗节目,就在总统府前面搞,就像天安门广场一样,整个诗歌节在那儿举行,搭台子,底下观众或站或坐。

张:中间塔一个高高的台子?孙:对。张:然后诗人站在上面,大家看得见?孙:是,你会有非常强烈和特别的触动,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一下,墨西哥城国歌诗歌节,我参加开幕朗诵,开幕式直接就是朗诵,不像我们,政府给你提供资源,就要你把他们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张:他们的情况是,政府支持了,但活动中根本看不见政府出现?也不会领导来讲个话,搭个主席台?呵呵。

孙:最多象征性说几句。

张:这就好。

孙:墨西哥城的文化局局长,他本身是一个诗人,这一点在拉丁美洲也值得一说。拉丁美洲有这个传统,文人、作家,担任一些社会职位是非常普遍的,你像聂鲁达,他当过驻法国大使和墨西哥大使,科塔萨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过职。帕斯也是,帕斯当过驻印度大使,甚至有的作家当过总统。

张:科塔萨尔?

孙:阿根廷作家,写《跳房子》那个。

张:对。

孙:那天,那个文化局局长,诗人,在開幕朗诵,也是朗诵了自己的一首诗。诗歌节主席也没有特别关照他,只把他当作诗人,但他朗诵得特别好,跟大家融入得非常好,他的朗诵,我挺受触动。他写的诗,很多都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反映的是墨西哥社会的伤疤,社会伤疤写在诗歌里面。他是一个官员,但开幕竟然朗诵了这样一首诗,今天我还记得,叫《我们的人》,写的是墨西哥失踪的人,被绑架的人,被毒枭给打死的人,被暗杀的人,抛尸荒野的人,不知道被埋在哪里的人,这就是墨西哥社会,这就是现实,里边有很尖锐的句子,他本人是文化局长,声情朗诵,听众热烈鼓掌。这种气氛,比较自由,深入内心。

张:是很好。

孙:我觉得,它能体现文学的本质,文学性在活动中体现得比较突出。

张:诗歌可以这样做,小说就不行,不可能朗诵小说,不好听,小说有什么活动?

孙:有,小说叫发布会。

张:哦,发布会。

孙:发布会,在书展上办,请些专家做推荐,一般是这样,把作者请到,另外请几名评论家,对小说图书进行评论推荐,这比较常见。我参加过拉美的另外一些新书发布会,在一些文化机构办,大学的图书馆,甚至书店,在作家协会场所也举办新书发布会。新书发布会也是开放的,请作者讲写作背景,讲自己写作的缘由,主要的重点,还是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进行推荐。比较知名的作家,新书肯定有发布会的,而且是多场的发布会,在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场合进行,这种活动比较常见。

张:还有什么活动?

孙:还有就是书香节、文学写作课等,促进阅读与书写。尤其是写作课,主要是针对青年写作者的,在拉丁美洲很普遍,他们有一个词 seminario,可以翻译成写作研讨班,写作指导班什么的。就是在一些机构,比如作家协会,基金会,诗歌协会等等,定期举办,请些知名作家或者诗人,来给大家讲如何写作,讲他的作品怎么写出来?跟年轻作者或者学生进行交

流,一些讨论我也去过,我觉得他们这种活动挺有意义的,智利的聂鲁达基金会,每个月都有这样的活动。

张:是向社会开放,谁都可以来听?孙:是向全社会开放。张:活动多,文学作品会不会好卖些?孙:很遗憾,现在的阅读率和阅读量,除了

阿根廷智利状况稍好,所有国家的阅读率都在下降。阿根廷人的阅读率在整个拉美是最高的。

张:为什么?

孙:阿根廷人有阅读习惯,喜欢阅读。

张:阿根廷国民的素质要好些?

孙:没错,它的平均教育水平要高于其他国家,但是,无论如何,现在诗歌的发行量非常低。

张:参加诗歌活动的人很多,他们就是去玩玩?

孙:等于参与一个大型 party,玩一玩,真正买诗集的不是太多,诗歌的印数很小,非常著名的诗人,诗集的印数也难超过 1000本。

张:那可比不上中国,中国的著名诗人,卖几千册万把册没有问题的,当然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很多。

孙:当然也有另外的原因,拉美的书价太高了。智利非常典型,书价是中国的四到五倍,买一本书你真的要掂量一下,挑了四五本书,真正到付账的时候,看看钱包,还得再选一下,买两本吧。

张:是有些高,中国 20元的书,在那里要100元。

孙: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些国家的书,甚至有点奢侈品的意思。

张:原来就是这样?原来书就很贵吗?

孙:一直比较贵,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购买欲。在阿根廷,情况好一点,因为,阿根廷政府有一些政策,对图书保护,在税收发行什么上,有减免,保护自己的出版业,进口的图书征税非常厉害,50%。本国的出版业,有补贴。

责任编辑 李泉松endprint

猜你喜欢

拉丁美洲马尔克斯拉美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走进拉美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拉丁美洲正进入低速增长周期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中译本首次面世
陈忠实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受
拉丁美洲油气探明储量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