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老弄堂里寻找“上海味道”

2017-11-27惜珍

上海工运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里弄石库门弄堂

◎惜珍/文、图

在老弄堂里寻找“上海味道”

◎惜珍/文、图

弄堂与弄堂房子是上海开埠后的土产,最早形成的是石库门里弄。上海弄堂如今已成为上海的世界性记忆,它不动声色地招摇在许多人的梦里,成为人们心中难以抹去的关于上海的回忆。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中国的专员拉奎尔教授曾说,上海的里弄是这座城市最迷人的部分。

作为上海城市近代历史文化标志的石库门弄堂,具有独特的中西合璧的海派建筑风格,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弄堂曾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职工的生活紧密相连,承载着几代人那段渐行渐远的记忆。

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

弄堂,感受不一样的上海

石库门生活,反映了上海近代城市文脉的重要内容。每一幢年代久远的建筑,都是一件记忆历史的遗存,见证着尘世的沧桑。漫步弄堂,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更为真实和亲切的上海。

步高里看“石库门”

早期的石库门弄堂也称旧式石库门弄堂,它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为厢房,天井正对面是带落地长窗的客堂间。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弄堂口一般都有为居民提供

热水的老虎灶和鞋匠的小摊子等。

位于建国西路的步高里,建于1930

年,是典型的旧式石库门弄堂。联排式的总体布局,工整而严谨。步高里的建筑立面用红色的清水砖墙饰面,有1米多高的水泥仿石墙裙,基本采用西洋古典建筑装饰风格,弄内以简化的巴洛克牛腿支撑的半圆形券门,划分出总弄与支弄的空间次序。各户南侧正面入口厚实的乌漆大门上方,设有砖砌的简洁的拱形山花,两侧设有西式方型壁柱,面向天井的客堂开口部采用落地长窗,一层山墙侧的窗外装有木制百叶窗。1932年,年轻的巴金住进了步高里52号友人家,他在这里居住了一个多月,创作了中篇小说《海的梦》。胡怀琛、张辰伯、平海澜等著名人士也曾先后居住于此。

上海最大的新式里弄

20世纪20年代起,从石库门里弄住宅中演变出一种新的住宅类型——新式里弄住宅,它是为了适应当时崇尚西欧生活习惯的富裕阶层小型家庭独住需求而演变出来的一类住宅。这种新式里弄住宅的外观呈近代建筑形式,在平面开间上较石库门住宅更加多样化,使用功能划分明确。里弄规模较前扩大,弄道较前放宽,改善了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弄堂、天井、厨房及浴厕间等处,多用水泥铺地面,客堂地面一般用洋松地板,较考究的则用颜色花砖。房屋设备日臻完善,一般都配有三件套的卫生间,少数装有壁炉,甚至有汽车间。

位于南京西路上的“静安别墅”就是新式里弄的典型。这条弄堂在设计之初,就为住户们预留了停车位,所以弄堂格外宽阔,是上海最大的一条新式里弄。往昔,这里是银行职员的聚居地,还有长期租赁做事务所的律师、做诊所的医师,以及有走红的电影演员和歌女、舞女等。诸多名门望族和社会名流也曾居住于此。如今,传奇般的静安别墅,已褪去当年的浮华。漫步其间,楼与楼之间宽敞的公共空间绿意葱茏,住宅之间依然保持着恰如其分的距离,温暖触手可及。

风格多样的花园式弄堂

上世纪30年代后,新式里弄进一步发展,演变出了一类更高标准的花园式里弄住宅。这种住宅由长条式变成了半独立式,注重建筑间的环境绿化。室内布局与外观,接近独立式私人住宅,风格多为西班牙式或现代式。淮海中路1285弄的上方花园就是一条花园式弄堂。

上方花园的特点是每栋建筑的风格各异,既有装饰简洁的现代式,也有缓坡筒瓦的西班牙式。且细部装饰富于变化,屋内宽敞明亮,是上海高档的花园弄堂的典型代表。大多数的房型仿别墅式布局,不对称,显得生动而有家庭情趣。大门进去是一个长方形的起居室,边上是餐室,两处之间只有框不做门,显得畅达;起居室后面有楼梯,楼梯边上有保姆房,后部边上还有车库;在楼梯半层处有一间亭子间,二楼有三间卧室;三楼也是卧室,后部是晒台。这种住宅的条件处于别墅与石库门里弄之间。当年,上方花园的住户多为高级知识分子,以银行、商行经理,律师、会计师和工商业主为多。我国近代著名出版家,《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创办者,上海文史馆馆长张元济曾住在弄内24号,如今弄口“上方花园”四字即为张元济手书。

老弄堂的新生之路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无论如何,大都会的另一种额外魅力,乃是透过它的转变,我们可以怀旧地回望它的过去。”石库门建筑虽已老去,但它依旧鲜活在有着上海情怀的人的梦里,人们渴望走进它,解读它,上海一些石库门的改建和开发犹如凤凰涅槃,多少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愿望。

海派韵味杂糅时尚元素

新天地

坐落在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与马当路之间的“新天地”,建成于新千年伊始,它采用保留建筑外皮,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并引进新生活内容的做法。经过精心修复的石库门弄堂,其空间格局和建筑外观没有改变,建筑内部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等度身定做。门洞里填满了形形色色的西餐馆、咖啡店、酒吧、画廊和时尚服饰店,石库门厚重的黑漆实木门被换成对开的玻璃门扇,门外是风情万种的石库门弄堂,门里则是完全的现代化生活方式。

漫步其间,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自北而南逶迤于一条条狭窄的弄堂里,弄堂两边全是三上三下的石库门房子,有着精美花纹的门框条石上方,巴洛克式的卷涡状山花门楣象征着吉祥和美满。小群落的建构方式、亲切的市民空间,经历了时光与历史的浸润后,拥有一种朴素的原创格调,充满了怀旧感。跨过高高的门槛,天井的墙面绿苔斑驳,西式落地窗的玻璃映照出雕花木格子窗棂。登上欧式风格的木头楼梯,屋子里德国式壁炉前摆放着明清风格的家具。

历史积淀下来的海派韵味揉入了时尚元素,古旧的外表底下隐藏着最现代、最奢华的本质,使这片带有上海历史和文化旧痕的土地,凤凰涅槃成了这座城市最IN的消费和休闲空间。

田子坊

老石库门化身艺术秀场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泰康路上的田子坊。

田子坊所在的泰康路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田子坊的核心区域囊括了泰康路210弄、248弄和274弄三条彼此相通的弄堂,这些石库门弄堂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弄堂风情。

210弄大多是往昔弄堂工厂的车间,而其他两条弄堂则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里面住的都是上海本地居民,从小在这里出生的居民平静地过着自己柴米油盐的平常日子。大牌艺术家的入驻,络绎不绝的游人,使弄内一些居民觅得商机,纷纷把老房子出租给艺术家,一家家时尚小店和创意工作室,在石库门里像鲜花一般地绽放出来。然而,潮湿狭窄的石子路、斑驳的黑漆木门内陡峭的木头楼梯、纠结缠绕在弄堂骑楼上面的电线、弄堂里排满的自行车、阳台上迎风招展的毛巾拖把、弄堂上空晾着的衣被,却处处显示出生活原本的真实面貌和原汁原味的上海里弄风情。

传统与潮流在这里蜿蜒交叠,新与旧、艺术与生活、怀旧与现代碰撞融合,平民化的空间氛围和细节,展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的一面。

猜你喜欢

里弄石库门弄堂
“弄堂”一词的由来
传承红色基因 从石库门开启
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分类情况简析
弄堂里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居住功能更新方式探索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认同的多层线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抢救并保护上海的文脉石库门
触摸石库门,找到真正的上海
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