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7-11-27张鹏阁
张鹏阁
官兵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张鹏阁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各种心理疾患也呈增加趋势。军队作为执行特殊使命的武装集团,加强官兵心理问题分析研究,保持官兵心理卫生健康,对有效预防案件问题、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官兵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主要源于以下4点:
个体因素。年轻官兵年龄偏小,自尊心过强,生活阅历浅,不能正确对待军地反差,吃苦意识不强,挫折承受力较弱,极易产生封闭姿态,极端看问题。同时,年轻官兵正处于青春期,身心素质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出现较大心理波动,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观念,如果疏导不及时,易误入“歧途”。
家庭因素。家庭矛盾的突然激化、亲人之间的关系冷漠,往往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主导诱因。有的人成长于单亲、离异或重组家庭,往往存有孤僻、固执、偏激、敏感等性格缺陷,给心理问题的迸发埋下了伏笔;有的家庭期望值过高,因没达到目标,害怕令父母失望,最终导致心理压力较大;还有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产生孤独无援的心理恐慌和迷茫。
工作因素。当前,军队改革由上而下逐步推进,实战化标准越抓越严,正规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给官兵带来了训不好影响打赢的备战压力、干不好影响前途的工作压力和出了事影响建设的管理压力。加之一些干部骨干处理问题失当,批评不看场合,言辞不注意分寸,也易使个别战士产生逆反情绪,久而久之积怨成疾,引发病态心理。
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推进,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上一些极端的行为方式、不良的价值追求,也给官兵心理健康也带来一定冲击。有的追求行为方式的自由化、人际交往的功利化、人格性格的个性化、日常生活的网络化,一旦进入相对封闭、严格管理的部队,就会感到郁闷沮丧、悲观失望;有的信仰迷失、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在个人愿望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便郁郁寡欢、无法自拔,最终郁积为心理疾病。
防范心理问题的对策思考
官兵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有效防范心理问题,应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在4个方面下功夫。
弘扬优良传统,把“暖”的环境创造好。和谐舒畅的内部环境,能够抚慰官兵心理、愉悦官兵身心,是官兵心理问题的“防火墙”和“阻燃剂”。要把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教育纳入经常性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引导各级干部骨干自觉继承和发扬尊干爱兵“双六条”、官兵关系“双四一”等传统, 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要下大力纠治“五多”问题,把各项任务统筹好,把工作节奏控制好,把官兵权益保障好,让官兵减压减负、有张有弛。要时刻掌握官兵个人情感要求、现实利益诉求、思想心理渴求和家庭生活需求,靠上前去做工作,积极主动解难题,让官兵生活舒心、工作安心。
搞好筛查排查,把“防”的效益提上去。只有早发现,才能早防范。要搞好定期筛查,旅团级单位每年结合体检组织官兵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普查,对结果异常的人员进行重点心理筛查,对本级无法确诊的人员要送医诊断,确保将重点人员及时纳入视线。要搞好重点排查,严密组织入伍新兵、直招士官、分配学员、接收干部体检复查和心理测查,防止人员带“心病”进入部队。要搞好伴随调查,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时,心理专家要早期介入,伴随部队跟进,跟踪掌握官兵不良心理变化。要搞好家庭访查,定期与官兵家庭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官兵在与家人联系的过程中流露出的不良情绪,多维度排查异常苗头。
加强正面教育,把“导”的工作做扎实。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预防官兵心理问题,必须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激励、调节导向功能。要持续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灌注部队,引导官兵深扎忠诚于党、奉献军营、报效国家的思想根子,满怀信心走好军旅路。要将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纳入年度教育计划,引导官兵自觉摒弃消极、逃避和厌世心态,始终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状态。要采取集中力量、巡回授课的办法,定期开展心理常识宣讲和心理预防教育,帮助官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不断提高心理张力。
搞好心理服务,把“专”的作用发挥好。心病还要心药治,心结还要心理解。官兵出现了心理问题,用专业手段及时对症治疗是有效办法和第一选择。要采取集中力量、划片负责、定期巡回的办法,广泛开展心理服务活动,确保官兵能够得到及时、专业、可持续的心理咨询。要定期选送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心理医生到军地院校、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学习训练,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要探索建立全时观察、主动约谈、跟踪指导和重点干预的心理问题诊疗机制,医院心理专家与部队挂钩帮带机制,心理疏导、应激干预、行政管理和医疗手段相结合的精神心理疾病应急干预机制,一旦官兵患有心理疾病,必须送医诊治,严防发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