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比赛田赛项目准备活动研究①
2017-11-27何叶
何叶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田径比赛田赛项目准备活动研究①
何叶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田径比赛田赛准备活动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必须要进行的身心活动,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对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有直接影响,合理有效的准备活动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也是避免运动员因准备活动不合理而导致比赛失利或造成意外伤害的有效保证。
田赛项目 准备活动 因素
1 准备活动的目的
准备活动是运动员训练或比赛前必须要做的一项准备工作,目的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身体练习[1],让关节、肌肉、韧带以较轻的活动量进行预热,克服人体的惰性以及肌肉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以适应身体剧烈运动的需要,避免运动损伤。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运动员通过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加快肌肉组织中血液流动速度和血流量,加快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速度,增强运动员体内酶的活性,使肌肉获得更多的氧[1],有效提高运动中枢系统的兴奋性,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前期准备。
2 准备活动的分类
准备活动有一般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外场准备活动与比赛场地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以慢跑步、徒手操和柔韧性练习为主[2]。而专项准备活动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而有着各自的特点,内容的选择与该运动项目用力结构相仿或能够引起肌体产生相同生理变化的练习内容为主,提高参与该运动项目各器官系统的兴奋性,为比赛做准备。
3 准备活动注意事项
所谓准备活动的注意事项亦可理解成准备活动时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3.1 项目特点
田赛比赛有跳跃和投掷两大类[3]。从其动作结构来看铁饼、铅球、链球属于单一动作结构中的非周期性项目;跳高、跳远、标枪、三级跳远、撑杆跳高属于单一动作结构中的混合性项目。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很好地掌握各个动作直接的顺序和衔接,很好地处理动作直接的用力顺序,才能在赛场上反映出来,最终达到最佳的用力顺序,便于创造好的成绩。
对于投掷类项目,要求运动员在赛前准备活动时多进行无器械或轻器械练习,尽量做好最后的用力衔接,跳跃类项目要求在外场地把助跑步点跑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到达比赛场景进一步做专项准备活动。
3.2 参赛人数(轮次)及对手情况
根据秩序册的相关信息,尽可能了解比赛人数及对手赛前的训练水平、技术特点、战术运用、性格特征等情况。并清楚地分析比赛对手的优势和不足之处[4],扬长避短,清醒地参加比赛。
3.3 补充准备活动
田赛是运动员按照秩序册顺序逐一地进行试跳或试掷,大型比赛一个轮次下来中间会间隔一个小时左右,同时每个运动员在这段时间由于身上的体温下降,肌肉会出现少许的僵硬,在运动员正式试投或试跳前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准备活动,这个补充准备活动怎么做?做多少?期间我们俗称的补充准备活动就显得异常重要,活动时间早,活动量大对后面的比赛在体力上产生影响,如活动晚了,机体状态没有调整到最佳,亦不能创造好的成绩,这需要运动员根据比赛时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如在2009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北京站)的比赛中,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员杨凯跳出7.81 m的成绩,该次比赛共3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杨凯第11位出场试跳,以每名运动员耗时1.5 min计算,其一轮次后要休息50 min左右,这期间身体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如何把运动员自身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是运动员、教练员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3.4 天气因素
天气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运动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如短跑类项目风速超过2 m/s创纪录的成绩是不予承认的,跳远和三级跳远风速超过2 m/s创纪录的成绩是不予承认的,标枪铁饼受风速的影响依旧较大,受风速的影响虽不是运动员、教练员所能控制的,但我们必须把他考虑到准备活动当中去,充分的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创造好的运动成绩。
恶劣的气候会使运动员体能下降,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成绩,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赛前的准备活动中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因素,同时下雨也是比赛中常见的,对跳跃类项目影响尤其的明显,如下雨再伴随着刮风,那么将给运动员的助跑造成很大的麻烦。
3.5 场地、器材因素
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跑道采用了新的液压技术,致力于提升坡度转弯,使运动员比赛中获得更好的助力。依旧是以红色调为主跑道,弹性好,它的新技术可以让运动员获得更好的助力,跑起来更快,而且减少受伤。
田赛中投掷类的项目,器械的因素或多或少影响着运动员的实践的结合,因此,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中,将整体质量的提升训练模式称之为“合金”训练模式。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点,如硬度,组成,导电性,密度,延展性,膨胀系数等,各种金属在一起,会有一些新的特点,特性的叠加特性的特点,也不是金属的平均总数,复杂的知识结构和相似性的特点。人员培训和培训模式以复合体育教育为主要目标,设计知识教育,能力和质量结构,以此为目标。建立培训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完成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的现实性是培养文化人才的关键。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掌握以下问题: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注重教学内容,科学精神和人文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目标,提高灵活性和适当的教学,突破传统大学体育的局限性,注重跨学科一体化,不断进行渗透和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整合专业性和合作技能。因此,大学体育教育面临高等课程的现状和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应注意保证适当的高级课程,使课程结构完整无缺。
2.4 独立培养模式
独立培养模式,是一种军事化的训练模式,其核心就是将各种目标以及不同课程以及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提升空间,进而指导学生不断的在体育事业上前进。独立人才培养模式,最基本的结构就是进行人才的培养,以及进行专业素质的发展。独立培训模式,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体育专业的整体素质,其具体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拥有更高的运动技能,产生最好的训练效果。为保证以上的目标的实现,高校应当充分的发挥多种学科的优势,提升体育专业教育水平,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更好的丰富自身的体育技能。同时,提供对医疗康复的训练、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法律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训练,从而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文化专业课程,保证体育教育和的当前文化社会需求是相吻合的。在采用独立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结合世界,提升基础知识,创新教学模式,对于体育内容要不断的完善,保证体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保证,最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以及办学理念。
3 结语
体育专业的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结合自己院校的教学环境,调整教学结构。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有良好的规划起到引导作用。并且也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史立峰,梁培根,邓雷.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1):82-85.
[2]汪滟.当代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3]朱爱玲.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平台+模块”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宁波大学,2009.
G812
A
2095-2813(2017)06(a)-022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229
何叶(1964,5—),女,汉,四川乐山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