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两国柔道运动对比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①

2017-11-27陈耀成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比赛

陈耀成

(云浮市体育局竞训科 广东云浮 527300)

中日两国柔道运动对比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①

陈耀成

(云浮市体育局竞训科 广东云浮 527300)

从一度衰落到如今风靡全球,众多优秀柔道人的不断奉献使得柔道在日本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也大力发展柔道运动,培养出众多优秀运动员,并且在奥运会等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然而,和近邻日本相比,我国柔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柔道运动的开展情况还远不如日本出色,因此该文的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柔道 对比分析 启示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很多方面都在学习中国,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哲学思想。“以柔克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传统思想,脱胎于中国武术的柔道以前就被称为“柔术”。而在哲学上,道的意思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柔术后来被称为柔道,并沿用至今。尽管日本柔道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但两国柔道运动的发展却都有着各自的历史,日本柔道发展历史更为悠久,而中国柔道是在近些年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柔道在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对比

1.1 柔道在竞技体育中的发展对比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发展柔道项目。随着柔道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中国队在奥运会等比赛中不断取得突破性成绩,与近邻日本队的差距逐渐缩小。目前世界柔道运动已经呈现出日本、中国、欧洲“三足鼎立”的态势,不过在竞技体育中,日本柔道还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柔道还在上升阶段。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想要更好的开展柔道运动、提高大赛成绩,就必须不断培养新人。虽然日本柔道成功的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了全世界,且培养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建立了良好的学校教育,拥有雄厚的后备力量。但他们也面临发展的困惑,即日本柔道和世界柔道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和冲突。日本文明具有很强的暧昧性,这深刻的体现在柔道运动中,但是竞技体育是非常排斥暧昧的,这成为日本柔道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在中国,柔道摆脱了日本柔道固有观念的束缚,融入了我国传统的中国式摔跤精华和国际式摔跤的优秀成分,实现了柔道运动的跨越式发展。

1.2 柔道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对比

柔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日本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意义。因为,柔道运动作为日本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必修科目。对于学生来说,这项运动具有完善人格、树立良好价值观等积极作用,它在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整体提高的同时,还能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使学生的头脑反映更加灵敏、肢体动作更加敏捷[1]。在中国,柔道运动同样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由于引入我国较晚,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导致学校的柔道教育发展缓慢。除了一些专门的体育类院校,柔道运动在大多数学校还不是必修或选修内容。柔道运动具有的完善人格、树立良好价值观等积极作用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还无从发挥。

1.3 柔道在群众体育中的发展对比

和中国相比,日本柔道运动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在日本,不仅练习柔道的人数众多、柔道场馆众多、有专业的教练和裁判,而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产品。柔道运动不仅可以用来强健体魄,而且其所内涵的文化意义对每一位参与这项运动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极好的素养教育活动,包括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等等。在当下的中国,尽管体育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很多普通百姓都加入到运动中来,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柔道场馆缺乏等诸多原因,柔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还未被广大群众所普遍接受,整体上来说群众基础还不够好。

2 中日柔道运动人才培养对比

2.1 柔道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尽管中国和日本都属于东亚国家,都受到共同文化思想的影响,但是两个国家仍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反应在柔道运动上,两国的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也是截然不同的,日本是社会自治模式,而中国是政府主导模式[2]。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两种模式的社会效益不同。一般来说,政府主导模式下,政府部门负责宏观管理与指导,其人才培养效率比较低。因为政府的官僚属性本身就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再加上管理层级变多而导致了协调难度变大。在社会自治模式下,相关组织不仅可以集中全社会的力量高效地培养出优秀的柔道运动员,而且可以在全体民众中广泛宣传柔道运动所倡导的理念和精神,更好的扩大和巩固柔道运动的群众基础,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两种模式的人才培养主体不同。社会自治模式下,柔道人才培养的主体包括民间社团、联盟学校、俱乐部等,如“柔道之父”嘉纳治先生开办的柔道讲道馆以及1949 年组建的柔道联盟便是最典型的培养柔道人才的社会组织[3]。而在政府主导模式下,柔道人才培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及相关协会、体校等机构。中国的柔也有人认为主场优势并不指观众而是指别的其他因素,诸如调整时差、旅途劳顿、睡眠环境、改变饮食习惯赛条件和裁判你偏见等因素。不考虑这些因素是不可能的,但是研究人员认为旅途劳顿和对客场体育设施的不熟悉带来的消极后果并不足以解释客队糟糕的表现。

体育运动中主场优势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有支持主队并相互交流的观众会给主队助威。但是它又是怎样运作的呢?观众会给主队以力量吗?他们抑制了客队的到表现吗?既然主场优势是热心观众支持的结果,因此有必要让更多的人进入体育馆或比赛场所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除此之外,还应该组织乐队、欢呼的人群和公众宣传以煽动和渲染激动和热情的气氛。

3 主场何时成为劣势

主场比赛总是带来优势吗?它是否优势会变成劣势?主场比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变为主场劣势。其中一个原因有可能是观众希望球队在家乡赢得比赛的胜利,而这也有可能给运动员增加额外的压力;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全力支持运动员的观众的喧嚷震撼声中,运动员体内的唤醒被提高到了导致表现失常和低劣的水平。鲍麦斯特尔和斯素因希特认为在重大比赛中,日益增强的自我关注或者自我意识使运动员感到压抑,影响主队在场上的表现,自我关注效应也许在棒球比赛中更为典型。

4 运动员对主场优势的看法

大多数研究主场优势的数据资料来源于档案记录资料。很少有人系统地征询过运动员本人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布瑞和威德梅耶尔调查了40名女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关于主场优势的看法。运动员认为他们相信在联赛中有主场优势,有近60%的比赛为主队所赢。他们还进一步表示主场熟悉的氛围和观众的支持是主场优势的主要因素。运动员还认为旅途劳顿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比赛场所的特殊“建筑规则”,他们倒认为无碍比赛。最后,运动员认为他们在主场作战时自信心胜过在客场作战。

5 结语

采恩思的模式和社会促进研究理论认为一个或多个观众的在场会促进运动的场上表现。正因为采恩思的模式认为一个观众的“完全在场”也会影响场上运动员的表现,因此它忽略场上相互交流和配合的观众。因为体育运动竞技总要涉及场下观众与场上运动员的交流。现代体育运动越来越离不开观众的参与和支持。每个运动员(队)都必须面临热情的观众来展现运动才华。研究观众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这是每一位教练员的一项任务。教练员尤其要训练具有高焦虑的,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或者训练运动技能水平低的,缺乏经验的运动员习惯于观众的影响,以利于创造很好的运动成绩。

[1]祝蓓里.运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南京: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

[3]樊道明.竞技运动比赛中的观众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与科学,2012(11):2-7.

G8

A

2095-2813(2017)06(a)-022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225

陈耀成(1971,9—),男,广东云浮人,本科,中级教练员,主要从事柔道项目专业训练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柔道运动员比赛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柔道教学策略研究①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