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①
2017-11-27吴沈宁
吴沈宁
(珠海市第十一中学 广东珠海 519000)
我国中小学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①
吴沈宁
(珠海市第十一中学 广东珠海 519000)
现如今,我国学校公共安全问题呈现出高发的态势,主要表现为数量大、性质严重、学校工作中存在明显疏漏。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细化了学校责任,但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整个社会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应制订和进行一系列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现阶段,国外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主要根据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但主要还是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渗透两者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对象涵盖范围大,教学师资水平高。针对上述情况,研究建议:我国教育部门必须立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此为指导并依据我国国情,同时努力借鉴他国经验,积极开展以应急避险和预防结合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学校体育 中小学校 公共安全教育 思考
无危为安,无损为全。众所周知,安全性是人的第一属性,没有安全便无法生存,而安全的本质就是为了提前判断和预知人们在日常活动领域内有可能面临的潜在危险,进而为消除这些潜在危险而采取的应急方法以及有效手段和行为[1]。事实表明,在我国公共安全主要包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事件等几大类,其中学校人员集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尤其是我国的众多中小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严重。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做好学校公共安全工作刻不容缓。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论述了我国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此同时针对安全教育模式采取国内外对比研究的方式,从而为国家教育部门在今后开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教育课程、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应急避险及自救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我国中小学校公共安全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公共安全问题呈现高发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中小学校出现公共安全问题的数量较多。中国新华网公布,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安部以及我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国家事业单位,通过对北、上、广等10多个全国重点省市的调查结果反映,现阶段我国平均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属于非正常死亡情况,而平均每天大概就有4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安全事故中。第二,我国中小学校出现公共安全事故的性质比较严重,尤其是重、特大恶性刑事案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如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4名同学。第三,各中小学校在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问题的教育工作中存在明显疏漏,法制意识普遍淡薄,这一点十分关键。与此同时,还普遍存在个别中小学校对学生的应急避险教育存在明显不足的现象。如2002年重庆市酉阳县某中学700多名学生在放学后下楼时,由于人群庞大导致发生拥挤、踩踏情况,最终造成5人死亡、40人受伤的悲惨局面。
此外,也存在部分中小学校对教职工的安全教育也不够,尤其是对食堂、超市等校园内重点机构的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普遍缺乏。2006年陕西省横山县殿市中学220多名在校生在该校食堂午餐后出现食物中毒现象。此外,据新华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大约每年有80%的中小学校存在安全事件,实际上这些事件是完全可以通过提前预防和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等来得以避免的。然而,2008年四川省汶川8级大地震血淋淋的教训也警醒我们,安全教育不足是导致学生伤亡人数多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事实表明,中小学校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细化了学校责任。众所周知,在我国2006年9月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就明确规定要对中小学校周边秩序以及学校的选址、校舍安全检查、工作人员聘任等主要方面做出专门规定,同时法规中还明确指出了在各中小学校出现相应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还进一步要求各省市的中小学校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这些对于有效维护学校的正常安全教育以及避免各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真正要正确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各省市的中小学校还应该在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的主体——学生,制订和进行一系列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使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目前我国公民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只有在学校教育系统内抓好公共安全教育,才能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整个社会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国外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情况
与我国相比,国外开展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普遍较早。事实证明,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实际情况不容乐观的欧美国家,比如像气候多变、地理环境较差的岛国斯里兰卡,再比如经常会面临海啸灾难的东南亚泰国。与此同时,处于地震灾害多发地带的西亚哈萨克斯坦以及东亚岛国日本等国家,在他们国家的法律条文中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及条文约束,其中也明确指出在各中小学校中要经常进行旨在提高防灾警觉性、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社会安全贡献力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这一点在其他国家中也比较普遍[2]。
通过文献查阅可知,从整体来看国外大部分中小学校的公共安全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依照本国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如日本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以防治自然灾害为主,而美国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以防治校园暴力为主。第二,大部分中小学校会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渗透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教学。比方说欧洲的波兰就是采取这种比较理想的安全教育方式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三,国外大部分中小学校也普遍存在借助文化培养、运动训练、技术教学等其他手段和方式进一步实施校园安全教育。比如像日本就通过这种比较新颖的方式和手段对其国内各个中小学校的公共安全进行教育[3]。与此同时,斯里兰卡也和日本一样,主要通过借助数据存储设备给学生提供包括对各种常见的自然危害的描述[4]。第四,国外大部分中小学校的教学对象涵盖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从幼儿园到成人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各阶段。诚然,岛国斯里兰卡的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对象就是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生到政府部门和国家机构工作人员[5]。第五,在教学师资方面,大多数欧美国家都非常重视和关注对教师等公职人员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从而在师资水平上保证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质量,以促使其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安全教育模式
根据我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具体现状,同时结合我国地域广大、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以及人口稠密的各方面特点,笔者建议我国的教育部门必须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主要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积极开展以应急避险、防御结合等为主要内容的各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从而最终能够顺利实现通过知识教学和实战演练,以达到充分提高中小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而努力掌握应急避险的正确思路、方法以及简单的规避日常安全事故的技巧。
现阶段,我国学校公共安全问题呈现高发态势,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整个社会应对和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必须应制订和进行一系列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但就目前来看,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在立足本国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再确定教学重难点,同时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对象涵盖范围大,教学师资水平高[6-7]。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同时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笔者建议我国开展以应急避险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同时积极构建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安全教育模式,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校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承担着为祖国培养花朵、输送优质人才的重担,而安全事故的频发不仅严重威胁到我国中小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使得学生的生命安全无法得以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各中小学校必须引以为戒,在校园内积极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宣传,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以及教师的安全警惕性非常重要,这一点不容忽视。
[1]张杰.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公共安全”涵义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7(4):8-11.
[2]陶应勇.论高校公共安全建设中的危机管理[J].江苏高教,2007(5):56-58.
[3]杨杰.日本中小学生学校安全保护简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4):45-46.
[4]李荣.“学校安全教育和减灾”会议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6-87.
[5]教育部.教育部对外公布相关数据[EB/OL].[2017-08-15].http://www/moe.edu.cn/,2007-4-18.
[6]郑成伟.浅谈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J].中国校外教育,2008(6):56-62.
[7]薛雨平,高风华.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2(3):23-26.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1.247
G807.3
A
2095-2813(2017)11(a)-0247-02
吴沈宁(1991—),男,汉族,广东中山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及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