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①
2017-12-26耿红霞
耿红霞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系 山西太原 030031)
静态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①
耿红霞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系 山西太原 03003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由“动”趋“静”的生活方式急剧增多。大量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屏前娱乐方式的普及,已严重占据了大学生的课余时间。针对此现象,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5个院系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在校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运动状况,进而给大学生体质下降找出理论依据,并对其结果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静态生活方式 大学生 体质健康 影响 干预研究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society,The life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moving" toward "quiet"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e popularity of pre-screen entertainment, It has seriously occupied the college students' spare time. For this phenomenon, A survey of 2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five departments of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The aim is to understand the way of life, habits and m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wa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hysical declin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found.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Sedentary lifestyl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Influence; Intervention study
根据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纂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但大学生的体质堪忧,尤其在耐力方面,大学生竟不如中学生。按照常理而言,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在学习上相对较轻松,而中学生因为有太重的升学压力,体育锻炼的时间十分有限,而大学生考入理想的大学后,除了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以外,在校四年的生活和学习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本应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但结果是,他们的耐力成绩远不如中学生,造成大学生耐力成绩下降的原因主要与自身入校以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大学生考进自己理想的大学后,在没有家长监督与管理的情况下,思想和生活都很放松。平时的生活方式太过优越与散漫。如长时间坐着学习、饮食和休息不规律、出门坐车、上下楼梯乘电梯、尤其是电子产品(电脑、ipad、智能手机的日新月异)的出现,更造成了大学生课余时间不愿意去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他们课余时间选择在宿舍玩手机的居多,甚至连吃饭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是手机一键搞定,也就是网上购物,而真正能够每天抽出一小时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则相对较少。这样的现象无形中会影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本研究根据大学生的生活特点和生活习惯,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目的是让大学生不做低头族,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课余时间多参加体育活动,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文播系、外语系五个院系。每个系随机抽取40名大学生,分别是大一、大二共20名;大三、大四共20名,五个系每个系40名学生,共有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100%。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静态生活方式、体质健康、干预”为关键词,查阅相关论文20余篇,为研究结果提供理论依据。
1.3 相关概念
静态生活方式:指一个人长时间处在一种安静状态下的生活方式。
干预:又叫处置,凡是对正进行中的事情予以干涉,以免事态继续恶化,称之为干预。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校内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2.1.1 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大学生课余时间很充足,一般下午四点以后学校不会安排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课余时间能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少之又少,仅占到调查人数的8%。学校组织的体育社团活动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占到调查人数的31%,而61%的大学生平时是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这样的结果无形中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给本研究得出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我们对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安排的,见表1。
表1 课余时间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N=200)
2.1.2 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情况
经过对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进行统计后得知:有68%的学生是手机控,他们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购物等。学生们的认知是,有一部智能高端手机什么都可以办到。想想也是,我们以前出门身上必须装现金才能办你想要办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先有了银联卡,后又有了APP客户端,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现在可以说,出门不带一分钱什么都可以办到,微信扫一扫、支付宝、APP客户端等,就办了你想要办的事情。而我们的大学生也紧跟时代的发展,人人手上至少有一部智能手机。所以,课余时间手机是他们利用率最高的工具。有11%的学生会选择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去学习,12%的学生无所事事,觉得大学里好无聊,空闲时间太多,什么也不愿意做,只是睡觉、逛街。这些学生,从一入校就没有规划自己的理想,所以,不知道自己以后做什么,盲目的浪费大学里的宝贵时间。还有9%的学生则是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之后,开始创业。如在淘宝网上开店,通过打工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创业打好基础,见表2。
表2 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N=122)
2.2 大学生校内的日常生活状况
2.2.1 大学生校内睡眠状况
表3显示,大学生的睡眠时间都不等,睡眠时间较长的是8~9h及9h以上,分别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7%和48.5%;睡眠时间在6~7h之间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16%;而睡眠严重不合格,睡眠在4~5h及4h以下的学生,分别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和4.5%。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平均每周静坐和睡眠时间特别长,尤其是在屏幕前静坐时间很长,原因是有些学生沉迷于互联网、小说、游戏等,长时间面对屏幕形成了夜间不睡觉白天没精神的恶性睡眠循环,这样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表3 大学生日常睡眠时间调查情况(N=200)
2.2.2 大学生校内饮食状况
经调查显示:学生餐厅满足了不同地方学生的饮食需求,不会出现吃不惯而不去吃的现象,更不会发生因为学生排队拥挤而不去吃饭的现象。学院早、中、晚开饭时间也很合理,早餐时间学生餐厅很冷清,不吃早饭的学生居多,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8.5%,多数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时间喜欢买各种零食来当早饭,原因是因为醒不来,不是因为学习时间久了醒不来,而是因为头天晚上睡得太晚不想起,想利用吃早餐的时间多睡一会,时间久了,晚上睡得太晚会直接影响第二天吃早饭,而课间休息时又买零食和碳酸饮料等,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又感觉不是很饿。所以,过了吃饭的点又开始乱吃,这群学生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6.5%。还有的学生为了省事,喜欢用手机定外卖,所谓的定外卖,不是在你去吃饭的时候定好位子和饭菜,而是一键下去,你喜欢吃的饭菜就会送到宿舍楼下甚至直接送到宿舍里。这样的网络时代是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有的时候也起了反作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有利就有弊。学生们节约下的时间不是用来学习的,更不是去参加体育锻炼的,而是用来玩手机、打游戏。因为长时间的这种生活习惯导致学生们不愿动,久而久之,身体机能各项指标就会下降,见表4。
表4 大学生日常饮食情况(N=200)
2.2.3 大学生校内的出行状况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各种交通工具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由表5可知,有39.5%的大学生出行时选择的方式是坐公交车、出租车或者开车;有32.5%的大学生以电动车为出行的代步工具,而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这两种健康环保出行方式的大学生分别为12%和16%。以上数据皆反映了现今大学生出行方式的变化导致其运动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过度追求舒适安逸的出行方式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表5 大学生的出行方式调查情况
3 干预策略
3.1 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人们形成了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发展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干预,定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检查和疏导,也可以定期举办体育健康知识周、健康知识月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活动。在大学校园内,体育活动较多,体育设施齐全,同时体育教师水平较高,这些均为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务之急是应当树立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锻炼的意识,应当把体育锻炼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各个层面。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他活动,增加运动量,如散步和骑行。这些不仅体现了绿色旅游的要求,而且能够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健康而规律的体育锻炼方式除了能够保持良好心情,提高心理素质,还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3.2 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休闲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并帮助孩子寻找运动伙伴,努力营造积极运动的家庭氛围,从而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如家长在周末或闲暇时间可以陪伴孩子进行外出旅游、爬山、游泳等。父母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参加学校运动、社会活动和健康教育等户外活动,以改善身体状况,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
3.3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体育活动
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国家的政策多数也是通过校园作用于学生。因此,学校体育干预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趣味活动,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适当地多开放一些室内环境较好的场馆,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而且能够避免户外烈日的暴晒,在阴雨天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另外在引导的同时,学校也需要增加部分强制措施,如规定具体时间段为集体运动时间,采取集体运动模式增加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有效提高学校领导、师生对运动价值的认识也极为重要。动员各社会力量,研究机构和教育部共同开发教学方法和科学教学体系,将最新的教学和训练研究成果应用到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基本保障。
此外,对目前大学体育测试进行改革,针对学生的不同喜好,对其选择的体育课程进行主要测试,基本体能测试作为辅助性检查。同时联合各个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体育技能等级制度,为达到一定体育运动技能的大学生颁发相应证书,以此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
3.4 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
注重社会宣传,引导大学生采用积极健康的出行方式,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户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增加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量,提高身体素质。长时间静坐将导致睡眠量增加,不仅会提高人体肥胖的可能性,同时静坐与睡眠同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会导致人体的肺活量指数、耐力成绩、力量成绩以及速度灵敏成绩下降。目前很多大学生习惯熬夜上网,有时会在上网过程中进行睡眠,这些无疑增加了坐下睡觉的时间,这种不合理的生活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极大,严重的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低能量的消耗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非常明显,为了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必须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增加活动量。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健康观念,加大对大众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杨桦.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96-97.
[2]王军利.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15(1):112-113.
[3]李立,陈玉娟,张岩,等.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网瘾干预效果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9(8):162-163.
[4]卜虹杰.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2):85-86.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1.234
G807
A
2095-2813(2017)11(a)-0234-03
耿红霞(1981,2—),女,汉族,山西浑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