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建设背景下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发展研究
2017-11-27张宁
张 宁
(黎明职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学校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自“一校一品”建设提出,引起中小学校、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的高度重视,各类学校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地方特色,积极进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建设。“一校一品”建设引发学校领导对校园体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计划。“一校一品”建设引起体育教师自我技能、自我教学的重新审视,促进体育教师自我技能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校一品”建设的快速发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认知、体育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与终身体育意识。
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包含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大文化层面。校园体育特色精神文化包含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等等;校园体育特色行为文化包含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课余活动行为、赛事行为等等;校园体育特色物质文化包含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运动装备等等。“一校一品”建设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打造“个性发展”,展现学校的体育特色,孕育学校特色体育文化。本文对“一校一品”建设背景下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发展进行探析,剖析“一校一品”建设对校园体育特色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大文化层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为学校“一校一品”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依据。
1 “一校一品”建设发展
强调进行教学改革,推出"一校一品",是为了关注青少年体育健康整体下滑的问题。[1]“一校一品”建设积极推动课程改革,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校一品”建设是指在内部管理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显著影响力与示范效应的成功模式与经验。[2]各学校在发展“一校一品”过程中,应不断探索,禁忌模仿。
“一校一品”建设,有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培养主动运动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健全人格,并提高学校综合办学能力。“一校一品”建设包含四类内容:运动项目类,如跆拳道、高尔夫、龙舟、攀岩、足球、啦啦操、舞龙、帆船、篮球等等;体育课程类,如职业体能课程、实用体育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等;体育文化类,如体育文化建设、文化引领、文化培育与实践等等;阳光体育类,如体育文化节、阳光体育模式、阳光健身跑、团队体育竞赛等等。一校一品应“品”出特色、“品”出校风,“品”出健康。目前,较多学校还未确定学校“一校一品”建设内容,“一校一品”建设内容应根据学校地方特色、学校特点、师资力量、学生特点进行选择,建设内容应立足特色,具备可实现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2 “一校一品”推动校园体育特色精神文化发展
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体育精神文化的内涵可分解成三个层次:一是核心的体育价值观,二是作为文化主体的师生员工的体育素质,三是师生员工体育观念的外在表现。[3]目前学生体育精神文化层次较低,尤其是大学生,学生体育意识较为薄弱,体育课积极性不强,课堂中出现运动倦怠现象。课余时间较少进行体育锻炼,自主运动现象较少,对自我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不重视。体育教师精神文化层次较弱,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积累较为薄弱,体育言论不够严谨。校园精神文化不够丰富,体育风气尚未形成,校园体育特色精神文化建设较为紧迫。
“一校一品”建设孕育校园体育特色精神文化核心价值观。“一校一品”建设辐射面较广,每个学生都掌握一项技能是其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一校一品”的初学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体育运动进行重新认知,体育知识慢慢扩充,体育意识慢慢形成,初步体会运动对身体健康水平的影响力。在“一校一品”的技能水平提升过程中,学生逐步改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在“一校一品”技能水平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将建立自我运动信念,提升运动幸福感指数。体育教师作为“一校一品”建设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应具备“一校一品”建设相应的知识储备与科研水平,提高精神文化层次。一校一品”建设的运动项目不断提升健身价值,学生在体验其调节心理价值的过程中,形成校园体育特色精神文化核心价值观,最终形成校园风气,塑造校园体育特色精神文化。
3 “一校一品”推动校园体育特色行为文化发展
校园体育特色行为是“一校一品”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校一品”是把培养有个人专长的人才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结合在一起。[4]目前,校园体育特色行为文化较为薄弱,具体体现在学生体育主动学习行为较少,“主动运动不足”,较多学生并无体育爱好,课余时间无体育运动行为;校园体育活动不够丰富,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与运动偏好差异较大,体育活动开展较为困难;校园体育赛事单调乏味,展影响力较弱,参与度较低。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出现断层现象,导致学生很难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一校一品”建设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进行衔接,培养学生体育特色行为。校园体育行为是校园体育蓬勃发展的必然表现,激活校园体育行为是“一校一品”建设的建设目的。
“一校一品”建设引领学生走入运动场地,挥洒汗水。“一校一品”以体育课技能学习为基础,以课余训练技能提高为重点,以校园活动、校园赛事技能展示位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运动”行为。学生在兴趣爱好基础之上,运动动力逐步被激发,培养成运动习惯,提升自身行为气质,渲染校园体育特色行为文化。师资力量是“一校一品”建设推动校园体育特色行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以及“一校一品”体育特色的开展效果。[5]在保障“一校一品”建设师资力量的基础之上,可培养学生运动普及行为、运动兴趣行为、运动精英行为,层层递进,推动校园体育特色行为文化发展。
4 “一校一品”推动校园体育特色物质文化发展
充足的场地器材是“一校一品”建设的基本保障。“一校一品”建设需要的物质保障包括体育场(馆)地、运动设施、运动装备等等。在建设的过程中,改建、修缮体育场(馆)地,丰富体育器材必将推动校园体育特色物质文化发展。近几年,学校体育场(馆)地发展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其财政拨款投入较大,是“一校一品”建设场地建设的发展契机。
在“一校一品”建设的过程中,体育场(馆)地建设极为重要,较多的学校已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工作。学生运动情操的培养离不开校园体育特色物质文化的熏陶,良好的校园运动环境,可吸引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凝聚力。“一校一品”建设根据学校发展项目及内容将不断推动体育场(馆)设施向科学性、美观性、艺术性方向发展,激励、呼唤学生体育运动,推动校园体育特色物质文化发展。
5 结语
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发展处于发展缓慢状态,“一校一品”建设改善缓慢状态的重要契机。“一校一品”建设应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建设项目,对建设项目进行前期调研与实证研究,确保“一校一品”建设的可实施性与可持续发展。“一校一品”建设积极推动校园体育特色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大文化的发展,彰显体育育人魅力,形成独特的办学魅力。各中小学、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应重视“一校一品”建设,将其放于学校重点工作项目之中,建设学校独特的风向标,形成学校独特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本刊记者.推行“一校一品” 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谈“一校一品”活动的开展[J].体育教学,2014,34(5):21-22.
[2]魏东. 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探寻学校教育新亮点[J].教学与管理,2013(28):9-10.
[3]汪凌.城市文化视野下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研究——以杭州市高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6):105-107.
[4]杨帅.“一校一品”建设背景下榆树市五中体操项目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1-10.
[5]魏东.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探寻学校教育新亮点[J].教学与管理,2013(2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