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2017-11-27薛建新
张 锦 薛建新
(右江民族医学院体育部,广西 百色 533000)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56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积累的历史文化产物,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娱乐性、教育性和传承性。世界文化的多样化以及文化生态和传统文化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将受到这政府和相关学者的关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局域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构建我国民族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内容,2011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度重视,同时肯定了民族院校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的教学改革。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民族院校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就目前而言,现代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院校的不能和谐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发民族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完善民族院校的体育教育,继承和发展宝贵的民族体育文化值得我们研究。
1 民族院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研究
西方的文化是多种文化共存、共荣的发展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弘扬本民族的传统体育,使之传统化、民族化。新西兰强调健康教育和体育计划必须是新西兰的不同社会群体承认和重视的文化传统,考虑到不同文化社会成员的要求,满足学生的不同文化需要,确保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到本民族传统的额有价值的内容。澳大利亚在体育课程计划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技术水平,编入了本民族的舞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英国的足球作为英国的民族体育项目,从建立到走向世界,得益于足球被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日本重视和保护民族体育较早,相扑和柔道等体育运动深受大众的喜爱,相扑和柔道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被列入学校体育的课程。韩国的跆拳道和泰国的泰拳作为民族文化的国宝加以保护和推广。
在少数民族聚居点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了课堂。西北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的体育课都不同程度的开设藏族舞蹈、锅庄舞等体育项目,在该地区的高校也将传统体育游戏加入到学校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并代表学校和地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云南省纳西族自治区将本民族的传统舞蹈项目就能过整理,作为课间操引入校园,广西民族大学将珍珠球、抢花炮、板鞋竞速等项目列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2 民族院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
2008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就民族文化的发展强调:“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民族院校作为培养民族人才的主要阵地,对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院校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弥补以现代竞技体育为主要课程内容单一的不足,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民族院校体育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发有利于民族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独特路径,打造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增进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做出努力。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院校开展的优势
3.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对于现代竞技体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低,加之具有养生保健、娱悦身心的功能,使得民族院校的学生对民族体育有着熟悉、亲切的感觉。目前,高校学生相对于现代体育来说身体素质较差,因而没有兴趣上体育课,都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被动的进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既有竞技性,又具有娱乐性,具有易于开展的优势。通过课堂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走上积极健身的良性循环道路。
3.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既是少数民族生存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和娱乐的需要,是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的智慧结晶。在民族院校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可以发挥本民族学生在民族体育方面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从而了解关于该项目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发展,为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奠定基础。
3.3 目前,民族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都是相对于现代体育项目而修建,比如田径场、羽毛球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不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场地面积都占较大的比例。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是运动方式和内容较丰富。因此,现有的运动场地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利用,再额外购置部分民族体育的体育器材即可开展民族体育的教学和课外活动。
4 民族院校引入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
4.1 民族院校忽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是借鉴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西方体育文化不断地冲击下比较重视现代体育的教学,随着现代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这种现象在民族院校也普遍存在。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政策。但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院校与现代体育的共同发展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4.2 体育课不能明显的体现出民族特色
目前我国民族院校的体育课还是以现代体育为主,即使开设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也是将课程设置为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有班级和人数的限制,固定的班级和固定的人数不能满足喜欢该项目的学生的教学要求,学生不得不放弃选学其他课程,导致开设选修课失去了原来的价值,变成了学生获得学分的一个手段。民族院校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招生不能只局限于本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民族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不能利用少数民族学生这一教学优势体现出民族院校体育教学的民族特色。
4.3 教师缺乏相关培训
民族院校的体育教师大多接受的都是现代体育教育,在教授民族传统体育时,只是简单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动作,对于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以及该项目所蕴含的体育文化知之甚少,教授现代体育的教师在传授民族体育项目内容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不能完全胜任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对于已经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院校,缺少比较专业的授课教师,体育教师在教授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之前,通过与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相互交流来获得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一些比较专业的民族传统知识难以掌握,影响了教学效果。
4.4 教学方法和成绩的评定不适合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
民族院校的体育教学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教法,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民族院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不全面,难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成绩评定,教育部和各民族院校没有统一的评定成绩的标准,只是凭任课教师的主观印象和判断对学生进行评定,这样的判断有失客观性。
4.5 教材缺乏,课程安排不合理
体育教学是以理论为基础进行的,我国目前有近千种民族传统体育,但是相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用的教材却寥寥无几,教师完全凭借模仿他人或者民族艺人的经验传授对学生进行民族体育项目教学,不能完全体现出民族体育项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这就限制了民族院校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保证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 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就目前民族院校的教学现状而言,很难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标准,部分院校领导私自将体育课学时进行压缩,难以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对学生养成持续、健康的锻炼习惯产生消极的影响。
5 民族院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建议
5.1 加强民族院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
民族院校的建立初衷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种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是为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了的高等教育学校。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许多民族院校开展了民族体育课程,但课程开设的范围和项目种类有待提高,院校领导也应该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院校开展的认识,并通过各种渠道加深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弘扬我国优秀体育文化,传承中华体育文明。
5.2 民族院校加强民族体育的选课内容
民族院校的体育课要根据自身的师资和场地设施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程中增设民间流行广,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这些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强度低,娱乐性强,设备耗资少并且易于推广,既能丰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又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实现课堂“快乐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
5.3 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体育理论知识和传授技能的重要作用,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体育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加强民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培训,积极引进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并聘请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相关专家进行示范教学,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队伍。还可以利用与外校的教学和学术交流,促进体育教师间教学经验的相互增长,以此来提高民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4 对学生的教学因材施教并完善学生成绩的评定
体育教学的方法种类较多,但是常用的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体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探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活动中。在学生的成绩评定方面,相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采取多种方法综合评定。改变原有单一的评价模式,将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态度、表现以及努力程度融入到评价当中,教师要本着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认真的评价。
5.5 编写合适开展的民族体育教材
民族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要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聘请民族传统体育专家协同学院优秀体育教师共同编写本校的校本教材,将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与文化体现在校本教材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增加教学内容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利用各种环境进行身体锻炼,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玉娟.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
[2]乔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2 (2).
[3]范本祁,杨慧.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 29 (2).
[4]蔡志霞.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黑河学刊,2010,7(7).
[5]范洪彬,张勇斌.我国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