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人文体育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2017-11-27宋红莲徐瑞霖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人文

宋红莲 ,徐瑞霖

(1.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2.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新形势下高校人文体育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宋红莲1,徐瑞霖2

(1.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2.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高校人文体育教育面临新情况、呈现新特点。针对该领域的话语权问题,只有抓住关键节点,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等诸多方式,探索突围路径,才能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人文体育中的主导地位与价值实现。

新媒体;人文体育;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Discourse)是指某些特定语境适用的语言,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的语言。作为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话语通常被视为与社会权力密切相关的言语方式。诚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葛兰西所说,“话语权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形式”。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高校人文体育教育具有极强的话语传播功能,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素质提升,我国人文体育话语形态从单一锦标话语为主,逐步转变为锦标话语、人文话语、商业与娱乐话语等多样话语并存的格局。不同类型话语借助主体、载体、内容、效果等要素,从各个层面影响着学生思想的演进样态。在这样的话语态势下,话语权争夺必然成为高校人文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点。高校人文体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固有套路,而要更加个性化、更加注重话语内容与学生个体的契合度。惟有充分把握时代本质,调整人文体育话语传播架构,变革原有传播生态,才能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实现。

1 高校人文体育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节点

新技术应用对体育价值观念生成与传播有极大推动作用。人文体育价值理念经由载体到达话语主体,进而影响其认知与评价,促成网络舆论导向性。可以说,话语主体传播权、主题设置权、载体使用权等构成影响人文体育话语权的重要节点因素。

1.1 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传播权

“WIFI链接世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大行其道,个体与群体为上述体育行为所激发出的信息关系悄然改变,个体参与效能感被有效激活,参与社群讨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幅提升。造成了人文体育价值观传播呈现去中心化、离散化的趋势。然而,恰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言,现代人面对社会的反应正蜕变为“立即反应,然后遗忘”模式。个体体育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并不意味着传播权获得的必然性,只有能够生成完整、全面的话语体系,进而造成影响与控制,才能确保主流话语表达权和传播权准确到达与到位。在此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举例来说,类似于MMA综合格斗、《荒野求生》等体育真人秀节目、竞技体育直播中宣扬的“生存即王道”“强权即真理”等理念适时传达给受众,受众自然面临“关注”与“取消关注”的自由抉择。然而,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推送功能又在无形间强加了一种信息同化与固化的可能性——“你所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你所接触的是你同类的人群,你所反对的观点变得视而不见”。传播者日益向信息服务者与生产者转型,受众逐渐具有用户角色特征。显然,这种“同气相求”的现实无疑增加了高校人文体育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困难。退一步讲,即便主流话语权仍掌握在专业人士手中,仍体现为高校教师主导的传播模式,上述所讨论的个体传播权的上升与多样化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1.2 意识形态话语主题的设置权

从话语主题角度来说,高校人文体育教育传播内容必然是承载一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要求的信息。与此同时,基于西方竞技体育的娱乐话语则强化了“丛林法则”的生存逻辑,过度宣扬竞争的锦标话语则引发某些个体正向行为的偏离,造成了对于身体暴力哲学的过分渲染。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意识形态话语主体设置的重要性。与固定的课堂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路径不同,移动互联时代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实时随机搜索。这也造成了对于某些主题的的搜索与识别仅停留在表层,而没有获得二者隐秘的关联性,也就无法聚合成某种新的认知。与此同时,对于某些既有议题倘若无法第一时间发表权威意见与定论,其它主体随时可以进行曲解和判断,这对于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是不利的。举例来说,在2016年,随着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与讨论,网络上出现了“禁止西方价值观进入课堂”、“全盘否定西方价值观”等诸多议题。该议题本身就具有混淆视听的效果,加之移动客户端的快速传播,诱使舆论引导向偏离正轨方向发展,引发了一段时间的争论。不可否认,当前信息复制成本不断减低,海量信息供给不断提速。相比于信息过量供给,人的注意力是优先的。然而,为了吸引注意力、留住注意力而罔顾意识形态话语的主题设置,必然是一种得不偿失的举措。关键问题在于,高校学生并没有因此而隔绝社会。体育相关信息媒体报道宣扬追求极限价值观会对学生意识形态产生影响,结果是各种追求创记录的风潮不断涌现出来。不可否认,“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价值是正向的。然而,倘若为了创纪录而进行的“万人体育舞蹈”、“千人快闪啦啦操”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申报记录,则充斥着功利性和庸俗的价值追求,并非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传承与发扬。

1.3 意识形态话语载体的使用权

新媒体时代对话主体与主题的变化,必然在对话载体和方式层面产生影响。意识形态的变化体现在对话方式与载体的变化,各种话语借助“两微一端”(微博、微信与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web3.0更新信息传播形态,变革着话语传播的基础生态;一方面,对话方式的变化。该种变化源自于移动互联网交互性的传播特性,传播者不是自说自话,贴近用户、重视沟通、共享发展让自上而下的话语灌输遭受挑战。对话方式变革引导了整个对话体系的更新,人文体育相关的信息与服务向生活化与小叙事层面转变,碎片化、浅阅读形式存在的信息更容易得到传播。在这种趋势下,就需要消解既有的宏大叙事,采用小叙事与微叙事相结合的策略。当然,个中的分寸把握和述说技巧仍是意识形态部门应当正视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对话载体的改变。移动互联时代移动平台、社交网络的高度集成,促成多样化、交互性平台的整合,用户不再局限于单一路线来获得议题。由此,话题设置被立于跟意识形态话语阵地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变的是对话载体的技术支撑。举例来说,自2013年美国爆发“棱镜门”事件以来,美国政府与大互联网公司在域名和信息渠道进行的管控和加工,及其对于舆论走向的引导,在用户的内嵌价值观塑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对于话语载体的把控,进而渗透到中国互联网场域中,各种涉及类似于美国篮球职业联盟(NBA)中实现“美国梦”的普世价值、欧美竞技运动中彰显出的性别歧视与“身体暴力”哲学争论甚嚣尘上。上述论证反映到高校人文体育价值体系中,恰恰就有可能造成关键环节与枢纽作用的缺失。

2 高校人文体育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趋势

诚如上述,传统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强调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的特质。当前,传统运作机制或可失灵或失效,多元化主体发展下话语权提升需要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竞争,才能最终体现出传播弹性与具体性,高校人文体育教育须担当创新服务和话语更新职能。

2.1 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变革势在必行

诚如上述,各种话语借助微博、微信与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web3.0更新信息传播形态,变革着话语传播的基础生态,这些对于人文话语权影响是显著的,也要求高校、社会与学生“三方并立”改革及意识形态演化的必然成为常态。只有在这种基本架构下个体的灵活性与效率才得以彰显,高校稳定性与公平性才得到体现,社会力量参与强化正义的作用才有所保证。社会力量介入使得高校在话语权中的压力减小,取而代之是新格局下的力量自然调整。换言之,从主体来看,三者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更为明显;从传播过程来看,如何提供资源,实现效度最大化是着力点。由此看来,高校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考量如何更好实现公共利益,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来制定标准、规则,完善公平的话语体系,防范由此而造成社会利益缺失,而且要针对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进行相对积极回应,避免因需求冲突而引发功能性错位,这也构成了引发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变革的必要条件。

2.2 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变革不可逆转

一方面,话语意识形态传播渠道敞开之际,基于西方竞技体育的娱乐话语强化了“丛林法则”的生存逻辑,过度宣扬竞争的锦标话语也引发某些个体正向行为的偏离,造成了对于身体暴力哲学的过分渲染。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体育价值观念角逐,必然造成观念以及话语表达的不稳定性,个体非理性与自发性特质不断呈现。实际上,高校人文体育教育必然要强调从“自在”向“自为”状态变迁。尤其是,针对各种非主流地、负面地体育价值观对于主流话语正能量的解构企图,要充分认识其展示出的斗争的严峻态势,也要主动出击,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反击。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传播具有的交互性、分众化模式突破了中心化传播的路径,传播呈现碎片化、多样化路径。高校人文体育教育必须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既要做到从完整叙事出发全面理解,也要从碎片传播入手小处突破,进而真正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

3 高校人文体育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着力点

高校人文体育教育要积极应对各种类型意识形态话语挑战,就必须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等方式,探索新的突围路径。

3.1 把握话语运用的具体导向,强化可操作性

话语是人文体育的具体实现形式。从话语角度来说,既要保证其多样性,也要引导正确话语导向。

第一,坚持正面话语引导,不回避负面话语。正面话语应该成为高校人文体育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流话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流话语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抢占阵地优势。对于高校而言,在制度层面要进行完善与总结,合理引导并管理需求,有效管控制度层面冲突,确保在平台的导向上占据优势。当然,对于某些负面信息及话语形式,也不要一味地删除、屏蔽与回避,而要积极面对,主动探索应对路径,及时跟进进行正面的阐释与引导,以切实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举例来说,在体育人文教育中,涉及到奥运会课程,教师既要交代北京、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时代背景,也要简要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盛况,同时对于外媒“中国雾霾天气影响奥运”的报道也要及时予以回应,不要刻意回避,以免对于受众产生理解上的误解。只有强化舆情监管机制,规范社会上用户与媒体的网络行为,打击网络上负面信息与不良价值观的传播,才能更好地营造意识形态话语环境,为正面话语发展扫清障碍。

第二,坚持完善技术支撑,不排斥科技理性。人文体育教育中往往对于人文价值理念更为看重,对技术理性的认知难免存在偏差。实际上,技术理性对于个体的异化是其发展的极端个案,只有控制得当、措施科学,技术能够为人文教育保驾护航。因此,高校相关教研人员要积极寻求技术与人文的耦合,既要保证话语内容的公益性与合理性,也要重视意识形态话语对象筛选,确保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正向体育价值观产品的投放,争取相关领域话语权控制,确保意识形态宣传有序运作。只有强化主流媒体独立性和权威性,探索抢占话语主题权措施,改善传播技巧与控制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管控能力,占领思想阵地,实现正向体育价值观的持续、健康、可持续输入与传播。

第三,坚持提倡人文话语,不过度渲染锦标话语。体育的价值从本质上说是激励全人类的进步,竞技体育的价值实现也离不开民族国家参与,二者存在的悖论性使得某些国家的锦标话语呈现“一家独大”现状。即便其对于凝聚力量、展示风采、塑造精神是有积极价值的,但过分追求锦标单一话语也会降低对于体育精神本质的追求、减少对于运动员人文关怀的重视,长此以往必将得不偿失。因此,提倡人文话语,不过度渲染锦标话语势在必行。一方面,既要深入传导、践行主流话语与价值观,强化人文体育关怀,为议题设置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要强化话语主题的设置权,与高校思想政治部门进行有效地对接与沟通,明确职责和任务目标,把握好舆论整合能力,构建较为宽松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话语载体使用权建设力度。创新传播的方式与手段,抢占意识形态话语阵地,贴近群众、关注诉求,真正解决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参与竞技体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大量能够积极传递正能量的体育相关的意见领袖群体,通过“奥运冠军校园行”等活动形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洪流;通过不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立场,来回应质疑、驳斥谬误、解答问题,进而起到正本清源的效果,提升正向体育价值观的引导力。

3.2 注重话语传播策略的分析,增强协调性

第一,整合媒介资源优势,提升载体传播水平。在人文话语传播载体设置上,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资源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同行同向同声传播,有效拓展人文话语传播路径,增强主流话语权的建设水平。在具体的话语述说中,既要有自叙话语,也要有第三方的话语佐证,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受众对于话语的接受与认同。高校体育教师是自叙话语的直接体现,其授课中隐含的主体是主流价值观的立场。要强化上述自叙话语的力量,也要适时引入第三方话语,例如外国媒体、受众、普通国人的评价,使之相互印证、相互配合、共同提升,这样就避免了自说自话的无效语言逻辑,也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二,规范评估流程,提升人文话语传播的保障水平。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评估,要规范流程,明确步骤。一方面,正向话语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更新、完善,要确保正向、积极、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念补充与完善有据可循、有条不紊,实现正向体育价值理念真正的传播效度。与正向价值观相关的教案起草、审核、批准等环节上要特别注重其工作机制的健全性,审核要严格流程规范,明确环节责任,确保内容不走样,流程不冲突。要充分搭建积极宣讲与理性反思的有效互动,通过加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宣传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相关的通报机制、沟通交流程序,促进主流体育价值观念宣教活动的互通有无。正向话语的完善与补充要遵循既定“提出建议-调查审核-审定-发布”四个步骤;另一方面,负面话语影响消除工作同样要遵循“提出建议-研究论证-审定报告-发布事项”四个步骤。要强化宣扬体育价值观念与理性认知负面理念的互补性。对于某些应当由明确排除的价值理念,亦不应当再出现;倘若出现的,体育教师要通过心理疏导和相应地约束机制加以引导。此外,还要强调主流观念对于负面体育价值观的威慑性,某些无法规定的范畴,应当实现全覆盖。

3.3 提升话语媒介主体素质,突出创新性

无论是坚持话语导向、探索话语传播策略,还是强化话语编码意识都离不开话语媒介主体素质的提升。为此,要以受众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将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和素质提升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持续加力、促进提升。一是加强对于教师的监督与检查的力度。高校党委和教研部门要把体育教师日常教学中相关意识形态宣导的监督与检查放在整体工作的重要位置上,高度重视并认真监督正能量宣传、执行与落实的情况。对于某些搞变通、不认真的教师,尤其是,某些过分崇尚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诋毁贬低我国体育主流价值观念的教师要认真对待,通过诫勉谈话、敦促其反思。同时,要强化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责任分解,明确责任人倒查倒逼制度、监督机制与相关的问责机制。在监督主体上,可以拓展社会、新闻媒体、学生的监督作用,健全相关机制、完善处置流程,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二是敦促学校教师作表率。要强化教师的表率与示范带动作用,要求体育学院的教师率先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竞争精神,并在日常实践中真正做到严格执行不走样,坚持原则,维护正确地主流价值观念的权威性。特别是,要强化体育教师中党员干部的推动作用和表率意识。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将与竞技体育价值观念相关的学习纳入到教师培训的教程设置中,落实到日常的工作考核中,促使广大教师全面掌握相关的现状、问题与危害性,在工作中自觉树立起积极、正向的体育精神和价值意识,将正确的导向落实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三是强化体育明星的带动示范作用。除去高校教师之外,体育明星尤其是世界冠军具有较强的知名度,他们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具有极强的话语带动效用。如果能够不断加大高校学生与体育明星之间的良性互动,用体育明星来为主流体育价值观念“站台”“背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增强话语编码的意义渗透,加大预见性

尽管传播学中“编码与解码”理论起初用于电视传播讨论,但是也可以应用于任何话语生产的分析。从这种理论出发,人文体育教育的话语只有将思想与价值编制其中,才能真正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可以说,意识形态是领会,话语的编码有对其建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于此,要积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就要在传播中强化编码问题。也即,要在编码过程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精神的要求和价值理念,进一步实现意义的全面渗透。当然,考虑到大学生独特的群体性质,话语传播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基本需求,从分层角度出发实现供给侧竞合。一是分析学生在人文体育接受度上的现实情况。考量自身条件、爱好、价值理念的影响,引入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话语内容。对于某些个体素质较高、参与热情较大的学生,可以适当开发一些高层次内容,对于学生群体提供喜闻乐见措施,确保较好的话语效果。二是提升不同层次间话语资源的流动性。理论创新是理论与现实相互交织、互动的结果。要使得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就必须不断深化认知,为有效传达基本理论打牢基础。既要规范竞技体育话语的商业性与娱乐性,也要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满足学生知识性同时,提升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三是调动其他部门积极性。高校其他学科部门其与个体的关系较为微妙,在当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多样化、弹性化基本特质要求下,便于有效弥合高校、社会与学生个体在竞合互动中的困境。尤其是,对于某些新媒体部门要加强其信息传播的监管,在体育商业化的有效运行基础上,提高对于竞技体育社会价值与效益的重视程度,以便为高校学生相关价值观的树立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实现思想领域领导权的重要基点。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高校人文体育教育面临新情况、呈现新特点。针对该领域过分强调“丛林法则”生存逻辑,过度宣扬竞争意识造成正向行为偏离与崇尚“身体暴力”哲学等问题,高校人文体育教育要积极应对各种类型意识形态话语挑战,就必须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等方式,探索新的突围路径。只有抓住关键节点,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等诸多方式,探索突围路径,才能确保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人文体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现正向体育价值理念真正的传播效度。

[1] 夏义堃.意识形态话语的多元化视角[J].党建知识,2015(2):23

[2] 文大山.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3):29

[3] [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物(第八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65

[4] Coase,R,H,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4(2)

[5] 颜天民;论竞技体育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J].体育科学,2004(10):41

[6] 王伟;竞技体育负面影响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7):37

[7] 李游,邓芸.从体育的本质谈体育的矛盾二重性[J].山东体育科技,2011(5):19-20

[8] 马卫平.体育研究中的跨学科取向——内涵、意义与方法[J]. 体育科学,2009(8):9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of College Humanistic Spor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ONG Hong-lian1,XU Rui-lin2

(1.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2.Zhenzhou University,Zhenzhou 450001,China)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ermeates every aspect of the society. College humanities education faces new situation and presents new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power of discourse in the field,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eize key nodes, through many way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system, perfect system, explore the breakthrough path, to ensure that in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the humanities sports teaching guiding position.

New media; Humanistic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y; discourse power

2017-03-01

宋红莲(1968-),女,江苏如皋人 ,汉族 ,体育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大众体育文化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2015SJB890012,课题名称:高校人文体育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G807

A

1007-323X(2017)03-0125-04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人文
画与理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人文社科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