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学对运动损伤的预防

2017-11-27朱军达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学身体意识

朱军达

(江苏省宜兴中学,江苏 无锡 214200)

中学体育教学对运动损伤的预防

朱军达

(江苏省宜兴中学,江苏 无锡 214200)

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更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作为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塑造健康的体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中学体育课堂上常常发生学生运动损伤的事件,近些年甚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到位。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工作是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影响着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果,需要相关部门充分重视。学校应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摸索创新,将运动损伤预防工作融合到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去,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1 当前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在中学生体育活动中应用的问题

1.1 忽视了体育运动损伤预防的功能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将知识性学习当成学生的头等大事,忽视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对于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预防工作更是觉得在浪费时间,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好处,无法理解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使得运动损伤工作难以得到开展。

1.2 中学开展运动损伤预防的观念相对落后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但是很多学校依然对体育教学以及运动损伤预防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意识到运动损伤教学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将体育活动等同于普通活动,没有将运动损伤预防放到应有的高度上去进行深度理解。

1.3 运动损伤预防器材设施不完善,管理不严格

体育教学场所与设施的配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因为体育教学依赖于教学场所与教学器材,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创设的体育教学场所有限,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不达标,所谓现代化的体育活动设施更是空谈。有部分学校连针对体育活动教学的正规管理制度都不完善,采用粗放型的管理,为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重重障碍。

2 运动损伤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1 运动损伤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中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如果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则很容易留下心理阴影,在今后的体育运动中会形成很大的思想包袱。如果无法进行及时地排解,就会产生自卑、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2.2 运动损伤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痛苦

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还在发育,在体育活动中如果不做好防范工作,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轻则对皮肤造成擦伤,引起软组织挫伤,重则会出现骨折甚至伤残。虽然从以往的数据来看,我国中学生运动损伤大多都是轻伤,但依然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给其带来生理上的痛苦。

3 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3.1 主观原因

(1)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并没有过多地了解,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过于好动,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热以及课后的整理运动,冲动地进行运动,很容易引起运动损伤。(2)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不好。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课前没有休息好,或者生病后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整体状态不佳,很难有效进行运动量比较大或者难度比较高的体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引起运动损伤;还可能因为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没有认真听课,思想与心理状态都不好,从而导致运动损伤发生。

3.2 客观原因

(1)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并不具有运动损伤防范意识,对于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安排、运动量的掌控都难以达到体育教学的原则与规律,在教学中无法有效传递防范意识,难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安全保护。(2)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或学生着装不当。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投入到体育教学中的预算有限,相关的体育教学设备并不完善,如跑道不达标准、体育器材质量不过关等问题都可能引起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在教学中,当学生穿着不适宜运动的服装参加体育运动,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4 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

4.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积极的防范意识

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够将这种意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具有安全防范意识是进行运动损伤防范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接手一个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后,需要针对整个班级中的学生建立一份健康手册,将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记录存档,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看其是否存在不宜剧烈运动的疾病,避免因运动量的把控不到位而造成运动损伤。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运动损伤防范意识贯穿到课堂中去,适时地进行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宣传,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对人体的伤害,了解在教学中哪些不当行为可能造成运动损伤,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教师需要牢牢树立起运动损伤防范意识,将保障学生安全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工作目标。

4.2 检查体育设施,确保安全的运动环境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体育设施基础上,因此教师需要做好体育设施的检查工作,为教学创造一个安全的运动环境。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对本堂课中需要使用的体育设备与器材进行认真检查,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对自身进行检查,发现身上配备有容易伤害到自己及他人的物件时要及时摘除,而对穿着不适合体育运动的学生应批评教育,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不允许其参与本堂体育课;体育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再次对收回的体育器材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损坏的器材、设施或对体育运动有隐患的设施,应及时安放警示标志,禁止学生使用,并主动地与学校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做到及早维修或更换。4.3 制订合理计划,实施严密的教学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健康情况和技术水平来制订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并在体育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3.1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在开展教

学之前,教师需要在充分研究体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状态以及运动水平等特征整体性地进行教学规划,可以以学期为单位,也可以以学年为单位,将各项教学内容穿插到规划中去,才能够确保安全工作更好地开展。具体到一堂体育课的安排上,则需要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式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男生和女生的教学方式不同,身体条件好的学生与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区别教学,避免因为统一的教学给部分学生的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

4.3.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进行

体育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中对身体进行预热,让身体能够尽快适应紧张的运动状态。准备活动的具体形式、时间长短都需要教师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季节、天气、学生具体情况来做出决定,但是一定要保证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量,这样才能够达到身体预热的目的。同时,体育教学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对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部分应充分地活动。一般来说,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保持15分钟左右,或者当学生感到身体微微出汗后即可。

4.3.3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需要

认真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不仅要合理安排体育训练的内容,还需要维护好课堂教学纪律,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情况,做好相关保护工作。进行体育教学要根据当前学生实际的健康状况以及运动水平来制定教案,立足于教学大纲中的具体要求,有重点、有难点地进行教学。当遇到新课教学时,教师需要自身做好动作,才能够在具体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动作讲解。在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环节,教师要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将关键点讲解到位,让学生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避免受伤。

4.3.4 认真做好整理运动 整理运动是在运动结束后进行的,其运动量较小,是帮助学生进行适当地身体放松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尽快恢复体力,还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在运动中产生的疲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此过程常常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容易造成学生在运动后因为得不到恰当的调整和放松而出现运动损伤。一般来说,整理运动可以通过慢跑、按摩等形式来进行,落实到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尽快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过渡到平稳状态,实现自我恢复。

在运动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意外,使学生受到伤害,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任何一种意外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造成的伤害,理解运动损伤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巨大影响,要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育教学,要积极采用更实用的方式来预防运动损伤的产生,并在损伤发生之后及时进行正确地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安全。

[ 1 ]翟兵兵.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应急处理[ J ].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 2 ]吴立威,张春志.论述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

[ 3 ]赵秀平.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J ].少年体育训练,2010 (1).

[ 4 ]黄本利.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J ].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8):56-58.

G807.2

A

1674-151X(2017)05-067-02

投稿日期:2017-04-09

朱军达(1976~),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中学身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在多解中学创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我de身体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