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7-11-27张凤兰
张凤兰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 北京 100084)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张凤兰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 北京 100084)
体质, 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 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 相对稳定的特性, 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 个体体质的不同, 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 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体质与健康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梁启超先生早在 1900 年就呼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可见青少年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近几年,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因为在这样一个物资一应俱全的时代, 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却每况愈下, 肥胖、 近视、 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的趋势深深地困扰着人们。但是人们必须认识到, 这是多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 例如, 家长的溺爱, 养成独生子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体质和骄娇二气; 繁重的课业, 压抑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追求; 对于安全问题的恐惧, 则束缚了学校放开体育锻炼的手脚。 尽管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 但仍然不见成效。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 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1 现阶段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现状
从 1985 年开始, 中国进行了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 调查显示, 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 在 2006 年8 月19 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 上, 出示了一组数据: 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 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 1/4 的城市男生是“胖墩”。 眼睛近视的比例, 初中生接近 6成, 高中生为7 成 6, 大学生高达 8 成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因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的肺活量、 速度、 耐力等体能素质急剧下降, 超重学生比例增加, 近视率也是居高不下。 一直从事青少年体质研究工作的毛振明教授, 曾用“硬、 软、 笨” 3个字来概括当前中国青少年的体质, 即关节硬, 肌肉软, 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 学生的身高、 体重都比以前有所增长, 外表高壮, 实则是体质虚弱, 这导致许多学生在报考高校以及征兵、 航空等行业时受限。 在 2005 年高校招生中, 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 在近几年的征兵工作中, 63.7% 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 甚至在军训期间, 学生因体力不支昏厥、 受伤的比比皆是。
毛泽东在 1917 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 强调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唯分数论” 的“教育病”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以“升学第一”代替“健康第一”,以“应试教育” 代替“素质教育”。 全国有 67% 的城市小学生和64.6% 的农村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小学 1 ~ 3 年级中 67.2% 的城市学生和 45.6% 的农村学生、 小学 4 ~ 6 年级中36.8% 的城市学生和 26.3% 的农村学生每天写作业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我国 7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够, 在这样的睡眠状况下, 学校体育难以正常发挥其功效。
2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
2.1 家庭方面
现在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居多, 家长对孩子总是过分溺爱, 对孩子寄予厚望, 希望孩子能有个好的前程。 部分家长认为, 孩子平时吃得好, 不存在健康问题,为了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营养, 给他们吃很多高热量的食物。 想到锻炼, 就和累、 苦联系在一起, 使得孩子自小娇生惯养。 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是认同体育锻炼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的, 但介于中、 高考的压力, 家长不得不让孩子利用体育锻炼的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
2.2 学校方面
(1) 应试教育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核心原因。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发展体育运动。 体育课总是被其他学科占用, 可能导致学生认为体育课不如其他课程重要。 尽管现在我国在逐步实行体育加试等政策, 但应运而生的是体育的应试教育。 为了取得中考或高考的高分才对体育加试项目进行训练, 这更加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2)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场地器材不足也是影响学生体质的重要因素。 许多学校体育教师业务技能不够专业, 并且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出现问题学校难以承担责任, 为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则采取“放羊式”授课方法, 并不能真正地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
2.3 社会方面
青少年的体质下降是现代教育体制的产物, 重分数、 轻体育的现象对学生的体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在竞技体育领域, 我国已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但对于大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的扶持力度却远远不够。 在有些城市社区,到现在还没有完整的体育配套设施, 并且, 有些社区的锻炼器材都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 对于青少年而言, 没有太大的作用。 另外, 现在北方大部分城市受严重雾霾的影响, 短期之内也无法找到解决之道, 只能停止室外体育课来保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但是,青少年平时上下学都由各种交通工具代步, 很少付出体力劳动, 且体育课又无法正常进行, 因此只会让孩子的体质下降问题雪上加霜。
2.4 个人方面
个人方面主要是生活方式的问题。一方面, 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饮食习惯,青少年偏食、 挑食, 喜欢喝碳酸饮料, 吃油炸食品, 爱吃零食, 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太多。 如果家长不制约, 他们就会摄入过多的肉类, 不喜爱蔬菜水果, 导致脂肪堆积, 营养不均衡, 身材肥胖。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使用电子产品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但是由于青少年的心智不够成熟, 因此他们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睡眠时间, 也使他们习惯虚拟世界而不愿走出去锻炼。
3 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家庭方面
(1) 家长要改变孩子的生活方式,不能让孩子暴饮暴食, 应注意营养均衡, 并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2)家长应该培养运动的习惯, 周末有空带孩子一起运动, 为他们做榜样, 让他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不要让孩子的周末在各种补习班里度过。(3) 家长要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不可否认, 一些电子产品或许在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帮助, 但不要让孩子沉迷于游戏或社交网络。(4)孩子在家时, 家长可适当地让他们承担一些家务活, 这也是促进孩子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
3.2 学校方面
加强教学力度, 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 真正开始重视青少年的身体。(1) 要保证学生的体育课不被其他学科占用, 并适当减少文化课负担, 使得学生有精力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2) 学校除运动会外可举行一些体育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运动队,对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给予奖励。每个学校都应该有室内体育馆, 防止雨、 雪、 雾霾天气让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3) 对于体育教师, 要进行严格要求, 每学期要有教学大纲, 并且每节课要有具体的课程内容, 制定出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对一些竞技性强的项目进行改进, 将体育游戏纳入体育课, 带领学生在趣味中锻炼, 在阳光下成长。
3.3 社会方面
(1) 政府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出台关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后, 更重要的是监督执行情况, 措施要具体可行, 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给予解决方案。(2) 社区作为综合性的群众基础机构, 对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起到了纽带作用。 例如, 在社区可以举办一些体育比赛或亲子活动, 让青少年在回家后有条件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在学习之余能进行放松。 条件允许的话, 增加社区内的健身器械与场地, 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3) 加强体育市场的开发, 利用明星效应把青少年从屏幕与书桌前吸引到运动场上去。
3.4 个人方面
青少年应从自身做起, 不能仅仅靠外界施加的压力去进行锻炼。 要知道,只有有了强健的体魄, 才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在学习的课间,不要只顾着趴在桌子上睡觉, 应出去走走, 呼吸新鲜空气, 注意劳逸结合, 给自己一个伸展身体的机会,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学习之余, 要培养至少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有研究发现, 心肺运动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消除压力, 建立自信等。
4 结 语
上述是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种种原因, 总体上源自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其中,有的原因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不可消除, 如居住环境、 交通方式、 家庭结构等, 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但是, 有许多原因是可以通过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努力予以控制或消除的。 例如,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 过重的学习压力、 不当的体育教育等。 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是国家大事,也是当务之急, 因为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发展。 但就目前来看, 我国青少年在体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改变现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毕竟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所有人都应该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只有凝聚家庭、 学校、 社会的力量,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青少年体质的提高。 笔者认为, 要想让青少年从心底喜欢锻炼, 热爱体育, 不能仅靠一些强制性的措施,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而是要采取鼓励政策, 使青少年心甘情愿地让体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相关部门能将所有可行的对策落到实处, 不再让“学生每天锻炼 1小时” 成为空话。
[ 1 ] 曹英, 张玺 .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 [ J ]. 专题研讨, 2012(3):196-197.
[ 2 ] 方士敏 . 孙俊涛 .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综述 [ J ]. 运动, 2013(9).
[ 3 ] 费加明 .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 J ].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8):1121-1124.
[ 4 ] 林秀春 . 家庭体育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研究 [ J ]. 武夷学院学报, 2011(5): 84-88.
[ 5 ] 巩飞 . 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研究 [ J ].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11).
[ 6 ] 饶坤 . 上海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J ]. 青少年体育,2016(3).
G807
A
1674-151X(2017)00-
投稿日期:2017-03-19
张风兰(1994~),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