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2017-11-27张伟民
张伟民
(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湖南 岳阳 414000)
浅谈我国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张伟民
(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湖南 岳阳 41400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推动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成为当前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能力得到显著上升,有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体育学科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体育学科的教学,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成果有着重要影响。
1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
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实现体育教学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当中,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作为课程学习中心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过程中,将学习主动地位归还给学生,而教师主要担任学习指导者以及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在实际学习当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加强对首创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进行有效建构。学生利用构建主义实现体育知识学习的模式,与传统的通过教师刺激实现学生反应的教学模式不同,其将学习转变成了一种学生自动进行知识吸收的过程,学生在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新知识的吸收与重新编码,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模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吸纳时实现了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合理调整,并重新构建,实现知识建构的基础是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心理结构。另外,从教学观念来理解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观念,其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以及情境性来实现实际教学。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实现教学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情境环境以及实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全新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构建,能够实现学生学习体育课程时实际成果的提高。
2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陈旧的课程内容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当中,依旧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设置陈旧、专业教科书编排欠缺、体育教学理论陈旧以及实现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等方面。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缺乏对专业体育知识理论的深入研究,缺乏完善的专业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并且我国的各个高校对于体育教育存在着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学生较为热爱室外体育活动教学,而在面对陈旧乏味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时失去了对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以致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2.2 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依靠我国当前的体育教学是很难实现高素质、高潜能的体育人才培养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的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体育特长生在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在高校体育教育的后阶段没有实现基础知识的深入教学,以致于学生缺乏专业的、世界性的体育观念,从而造成我国高校当前的体育教育教学仅能培养出基础专业知识过关的学生。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高校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与深刻,往往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进行课程教学,在这样的目的要求下造成学生在学习时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但是从人才培养方向来看,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全能人才的培养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出专业的体育人才,实现具体教学方法的落实。
3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设计,而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设计主要是针对以下几个教学部分进行的。
3.1 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期分析
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实现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分析,而实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学习目标的有效分析。其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主题进行确定,实现体育教育的概念、原理、技能以及教学过程的内容确定。(2)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特征的分析,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地分析有助于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数据基础与设计依据。(3)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在这一分析过程当中,要通过分析实现内容结构、内容范围、内容深度等方面的确定,同时要将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梳理,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具体的学习方法。
3.2 课堂教学设计之学习环境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出的学习环境主要是指体育资源、学习工具、教师以及任务情境等各种资源之间的有效组合。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持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处于指导者的地位,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要将知识内容融入所创立的学习环境当中,而教学中教学媒体的作用从实现教师传统灌输教育转变为学生实现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
3.3 课堂教学设计之学习活动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体育学习活动的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1)学习活动的建构方法设计。一般常见的设计方法包括问题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2)学习活动的程序设计。例如,通过教师进行学习引导,实现程序发现,这种方法适用于体育知识在认知领域进行的知识教学当中。具体的实现步骤是:问题发现→进行假设→对假设进行推理→验证与总结。
3.4 课堂教学设计之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在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是对此种学习模式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展开的综合性评价。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习效果评价的作用,将其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当中,并依靠学习效果评价实现课堂分析、总结与改进。学习效果评价是完善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组成环节。在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时,评价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要避免评价的片面性,要将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以及小组内相互评价进行有效结合, 从而实现学习效果评价的最大价值。
4 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4.1 树立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观念
在我国高校实现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体育专业知识的的教学,又要进行日常体育知识的指导。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学习自主性,将其充分利用至体育基础知识教学以及高等教育阶段中。另外,还应当合理使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在主动性,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体育知识学习质量的提高,这都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内在自主学习观念。除此之外,在进行实际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着力对学生的理论素质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提高。从世界范围的体育领域来说,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对我国的体育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的知识体系以及理论基础大都来源于外国体育。为了促进我国本土体育的发展,促进具有我国特色的本土体育的进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树立学生的内在自主学习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4.2 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
针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要求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体育基础知识与体育课程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这就要求广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进行体育学科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发展方向,在进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应当在进行教材编排以及实际课程教学时,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提供更加合适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有效建构。在实际教学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实现教学的基础,运用其内在主张的教学理念进行实际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意识实现高度内化。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有助于学生体育知识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能实现学生知识理论建构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加强。只有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至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教学当中,才能培养出具备现代化体育精神与体育观念的人才。
5 结 语
建构主义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我国的教育行业提供了广阔的课题研究前景,是未来教育模式发展的途径之一。将建构主义理念融入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实现教学共振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国高校的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建构主义理念的研究,促进其与教学的积极融合,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 1 ]周建东.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 2 ]谢玉琴.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20).
[ 3 ]卢建明,谢萍萍,陈久.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 4 ]朱奇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与职业,2009(6).
G807.4
A
1674-151X(2017)05-067-02
投稿日期:2017-04-13
2016湖南省教改课题《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成果(编号:湘教通[ 2016 ]400号)。
张伟民(1981~),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