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和运营模式研究

2017-11-27路伟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社会效益场馆

路伟尚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课题(项目编号:GD16XTY08)

路伟尚(1982-),男,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惠州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Sport School of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 Guangdong, China.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和运营模式研究

路伟尚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是发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物质保障,能有效缓解社会大众需求日益增长与场地设施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目前我国学校场馆设施的管理运营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构建出适合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全民健身持续健康的发展。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模式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场地资源设施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缓解体育场馆设施供给不足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设施,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试点工作,让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向社会大众开放。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场地面积为10.56亿平方米,占总数53.01%,体育场个数地为66.05万个,占总数的38.98%[1]。由以上数据可知,我国丰富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发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物质保障。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是对学校外开放的重要保障,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育场馆管理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如何以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多元化优势,结合实际,制定科学规范的体育场馆设施管理运营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运营现状

近几年,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和学生体育需求的增多,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日趋完善,器材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室外场地数量充足,室内场馆资源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个学校基本上都能在满足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但是,由于管理运营水平的差异导致产生的社会效益也不尽相同,制约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 缺乏管理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制约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据了解,目前我国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临时工和兼职体育教师组成,专业体育管理类的复合型人才较少。这些人缺乏专业的管理基础知识和工作经验,致使学校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体育场馆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2]。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机制的不顺畅导致责任分工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均;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在体育场馆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致使体育场馆资源缺乏有效的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大众健身的需求,导致了社会大众参与不足,影响社会大众健身的积极性,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1.2 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

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直接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学校在经营项目设置、开放时间、开放形式、资源分配、法规制度、评估机制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上都是按照各个学校自行制定的模式进行管理,有很多不科学和不专业的地方,最后导致了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的项目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基础比较好的项目基本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像网球、游泳等近几年新兴的体育项目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只有部分学校开放;此外,在走访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学校存在场地闲置的情况,像体操房等设施的利用率太低,造成了不必要的场馆资源浪费。在开放时间安排方面,各个学校的安排基本上能够根据教学需求和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进行安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对场馆相关负责人进行访问时得知,很多学校都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评估机制,没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就很难对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影响到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2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有效运营模式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对社会开放,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大众体育需求和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是对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有益补充。学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是指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标准操作系统,它是为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经过反复运用并固化的一套系统[3]。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模式主要有政府购买模式、委托管理模式和自主经营管理模式等三种形式。

2.1 政府购买模式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购买养老、健康、体育、文化、社区等服务,扩大市场需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政府购买模式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学校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一定费用[4]。这种模式是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每年向学校提供一定财政上的支持,学校在不同时间段通过有偿或无偿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相应的体育服务需求,有助于政府转变职能,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通过访谈相关学校领导得知,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之后,场地器材设施的维护与更新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在财政方面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大量社会人员进入学校后,场地器材的使用频率增加,缩短了使用寿命,需要定时更新维护器材;另一方面,一些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后不服从学校管理,很容易出现一些纠纷,进而导致一些学校在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限制,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扩大社会效益,使一部分社会大众无法正常进行体育锻炼,不利于学校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营和管理,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还有一些学校持观望的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管理模式的完善,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这种模式中来,让学校体会到社会效益带来的经济效益。

2.2 委托管理模式

委托管理模式是在保证正常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前提下,通过契约形式将学校体育场馆委托给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第三方机构,学校根据双方约定的内容向第三机构方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5]。委托管理模式是对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用第三方机构规模化的优势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管理,使场馆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有效配置,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第三方机构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管理体系,专业管理水平高,且都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场地设施维护人员,能够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第三方机构在学校的监督下负责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工作的安排、社会大众的责任保险和安全保障工作,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而学校针对第三方机构的服务过程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这种输出管理服务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为社会大众健身服务,使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更加完善和规范;其次,第三方机构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可以丰富学校体育场馆服务内容,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到了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再次,第三方机构为社会大众购买保险,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责任,降低了安全隐患所带来的风险,能有效缓解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人员紧张的状况,是提高学校场馆设施使用率的重要途径。

2.3 自主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是通过学校的体育部门对体育场馆设施直接进行统一管理经营的一种模式[6],是较为普遍的经营模式。在满足正常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时间和场馆设施资源来合理安排对外开放的项目和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场馆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但是这种模式下的负责人大部分为临时工或者是兼职体育老师,不具备相关的管理专业知识,这就加大了体育场馆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其次,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导致体育场馆设施损坏程度日益严重,学校需不断更新维护器材设施,增加了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这种模式中,领导的观念对体育场馆的开放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学校领导认为体育场馆开放后会对教学造成影响,增加工作量,在观念上没有意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采用这种模式的学校大都没有相关的奖励机制和评估机制,工作人员会有一定的惰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会给学校带来经济负担。

3 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与有效运营的对策

为了更好的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以市场经济为依据,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法律保障制度,以保障学校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营。

3.1 加强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促进体育场馆多元化发展

学校体育设施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要设计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最终实现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在开放时间和项目设置方面,要根据大众的生活习惯和喜爱程度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发多种经营方式;在经营内容上除了提高场馆硬件设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外,还要注重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3.2 培养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才,加强科学管理

学校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管理人员,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了避免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要定期对器材设施进行巡查、维护与更新,加强社会大众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保险机制,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使体育场馆管理向着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3.3 转变思想意识,建立学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

学校可以适当的引进第三方管理机构,借助管理机构的运营管理能力,拓展服务内容,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效应。政府购买模式既能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又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委托管理模式能使学校有效的规避对外开放潜在的风险,消除学校后顾之忧;自主经营模式能使学校场馆设施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总之,学校要结合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状况和各种管理模式的优势,选择利于大众健身需求的管理模式,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学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的量化标准和评估机制,优化配置学校场馆设施资源,做到合理规划,整体布局,提供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要积极培育和引进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多种模式有机结合使用,使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和完善,提高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确保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快速的发展。

[1]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数据公报 [EB/OL]. 2015-03-07.

[2] 刘静,刘昕.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的调查: 以江苏省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1):46-51.

[3] 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4.

[4] 刘学谦.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J].体育学刊,2010,(7):87- 90.

[5] 顾冬梅.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30-32.

[6] 应姗姗.宁波市区中小学体育场馆托管模式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ResearchontheManagementandOperationModeofSchoolSportFacilitiesinChina

Lu Weishang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which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public and the lack of facilities resources. This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so on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school venues and facilities in China, construct the proper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ode, maximize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resources, and make full use of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acilities; management mode

G818

A

1005-0256(2017)11-0030-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1.012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社会效益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场馆风采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