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①
2017-11-27贺业恒赵超王本杰
贺业恒赵超王本杰
(1.大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辽宁大连 116031; 2.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辽宁沈阳 110179; 3.大连市陆上运动学校 辽宁大连 116021)
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①
贺业恒1赵超2王本杰3
(1.大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辽宁大连 116031; 2.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辽宁沈阳 110179; 3.大连市陆上运动学校 辽宁大连 116021)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遇着新的挑战,该文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瓶颈,认为在运动员选材、训练、科研、教育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提出了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开展运动训练、注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培养,促进运动员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规范运动队管理模式,借力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营造良好社会体育风气等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青少年 业余训练 瓶颈 对策
新中国体育事业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里约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有所下滑,这固然有体育战略的调整,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和体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且整体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1,2]。
1 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瓶颈
1.1 运动员选材、训练环节的不足
运动员选材是整个运动训练的基础,目前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往往过分注重身体形态指标和目前运动成绩状况,对于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定、发育状况及发展潜力评估、运动员心理机能等关注较少,运动选材不精直接导致后期运动训练效率低下。目前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还不够科学,接受先进训练理念意识不强,先进训练方法未得到广泛应用,运动训练早期专项化,对运动伤病的预防和康复认识不足等。过于注重成绩,违背运动员的成长规律。
1.2 高水平教练员和科研团队的不足
青少年运动员教练队伍中,既有丰富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文化水平的教练员较少,目前的教练员主要为退役专业运动员,此类教练员作为运动员时的成绩往往较好,但体育理论知识薄弱,传授给青少年运动员的更多的是其自身接受的训练内容,对训练内容的理解不够清晰、全面。高校毕业类型的教练员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运动员的管理和教育也能够较为得心应手,但是他们的专业运动经历相对缺乏。
1.3 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兴趣淡漠
建国以来,举国体制主导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国争光的思想深入每个运动员。运动训练学教材指出“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国际竞技体坛的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国争光[3]”。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分化,现阶段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意识多元化,训练动机不明确。同时,青少年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兴趣不断下降,运动训练过程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兴趣淡漠是制约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很关键因素。
1.4 整体国民体质下降
体育社会资本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基石,体育社会资本是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核心内容[4]。近10年的国民体质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这就直接导致青少年运动员整体运动能力低下。
2 青少年体育发展瓶颈的对策
2.1 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开展运动训练
2.1.1 遵循运动训练和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教练员必须遵循运动训练的规律,掌握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开展运动训练,要认真研究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心理特点,结合专项运动训练规律,制定长期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强,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和心理过程正处在一个发育及完善的阶段,此阶段是各种技能形成的最快阶段,也是技能储备最易增加的关键阶段[5]。为此,根据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发展技能,应把握时机,抓住重点,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懂得客观规律、应用好客观规律。
2.1.2 改进训练理念、加强科研保障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要做到:全面关心运动员成长,处理好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关系,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6]。要重点研究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早期训练与专业训练的衔接、早期专项化训练与后期运动伤害等青少年训练中的敏感问题,提高训练质量。加强医疗保障力度,加大运动伤病预防,认真研究运动员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能力,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进行有效的运动伤病治疗,及时为运动员提供有效的伤病治疗[7]。
2.1.3 提高选材技术含量,建立符合系统训练规律的运动员培养体制
选拔具有天赋的体育人才,选择适合自身运动天赋的运动项目,在青少年阶段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和科学的训练手段。从训练学的角度来看,“三级输送体制”影响甚至阻碍了训练系统性的贯彻,不同级别教练员岗位的相对固定不仅影响到教练员,尤其是基层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造成运动员多次频繁地更换教练,不利于多年训练的系统规划与实施。
2.2 注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因素培养,促进运动员个体的全面发展
运动训练实践受一定的动机支配,培养运动员的动机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运动队的心理素质培养可以通过思想教育和成功案例讲解等方式不断培养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和训练兴趣,通过各种奖励、鼓励培养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和训练兴趣。运动训练的过程漫长而艰辛,需要运动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运动训练的过程塑造运动员健康的体魄,通过对心理素质的干预培养运动员健康的内心,从而实现运动员身心全面发展,促进运动员个体的 “全面发展”。
2.3 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规范运动队管理模式
为教练员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不断吸取国内外运动训练领域的理论、方法,不断改进训练的过程和质量。多为运动队提供比赛机会,提高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和教练员的应变能力。教练员要与运动员家庭、学校密切联系, 家庭、学校、体校三者同抓共管, 形成立体教育、管理模式。建立人才流动渠道,寻找更适合运动员自身发展的运动项目,这种人才流动会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对不同体育文化的认识,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
2.4 借力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营造良好社会体育风气
借力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为运动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联合制定当地赛事活动计划,统筹安排当地青少年赛事和中小学生赛事。
3 结语
青少年业余训练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发现、解决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对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解决好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问题才能促进运动员作为个体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问题,才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问题才能促使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1]金玉,潘绍伟,彭杰,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27(5):82-84.
[2]冯庆梅,夏思永.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29-30.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王斌,郑旗.谈青少年体育发展与其社会资本积累[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6):16-18.
[5]周红萍.浅论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的特点及其控制过程[J].四川体育科学,2004,6(4):10-13.
[6]陈小平.中国青少年训练——问题·对策·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1):80-95.
[7]田野.对我国体育科技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9,29(2):3-6.
G808.1
A
2095-2813(2017)01(b)-005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051
贺业恒(1980—),男,汉,辽宁大连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员机能监控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