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体育视野中的隆林彝族火把节研究

2017-11-27朱新娃伍广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火把节彝族民俗

朱新娃,伍广津

民俗体育视野中的隆林彝族火把节研究

朱新娃,伍广津

民俗体育作为新一代传统节日的资源,对文化、旅游等方面起到推动发展的作用。本文以隆林彝族火把节及其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运用人类学和民俗体育等相关理论,对隆林彝族火把节的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和整理,以至于可以更好的提升彝族火把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其得以传承及可持续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共同结合的新一代发展模式,为本民族的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思考视觉。

民俗体育;隆林;彝族;火把节

1 前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组合而成的共同体。21世纪的今天,体育作为新一代传统节日的各类资源,有助于推动本民族的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人际交流舞台和群众交流的纽带,把传统节庆活动作为一个永久的参与性文化资源,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隆林彝族火把节作为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每次盛典都能吸引数以万计的旅游者前往当地,节日期间,民俗体育活动项目的打陀螺、打磨秋、拔河、抹黑脸、“抢新娘”等令人沸腾、狂欢,无形之中把隆林彝族火把节的民俗体育活动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外界,以至于可以更好的提升彝族火把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隆林彝族火把节民俗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

2.1 打磨秋

隆林彝族打磨秋是最具有民俗特色的一项体育活动,其习俗渊源流长,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隆林彝族人民都会盛装打扮、出席在各种节庆节日所举办的一种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如:火把节、彝年、如今的春节等,是在隆林彝族民俗文化遗存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勇于冒险的一种高空体育运动。每到节日期间,各村寨就会在寨中举行本项目的活动。1980年初,彝族人民把打磨秋这项体育项目挖潜出来进行普及和提高,那时的两人在空中做圆周运动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抛香包、捡地上的花朵,而且在旋转的最高点时,进行“飞燕式”的360°和两腿叉坐旋杆,动作琳琅满目。真情的散发出隆林彝族同胞强悍、骁勇、不可畏惧的民族精神,不断传递着民族传统文化。

2.2 打陀螺

在瑶族、壮族、哈尼族、蒙古族、佤族等多个民族甚是广泛流传的打陀螺项目,广西陀螺项目自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而被列入其中,起初是以陀螺游戏为主,随后慢慢的与竞技体育接轨。打陀螺,也是隆林彝族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时常在节日、秋季丰收后闲暇时间举办。隆林彝族的陀螺是采用坚韧圆木而制造成圆锥形物体,末端镶上铁尖,让它能够在平地上旋转。不同区域,陀螺有大有小,有宛如砧板大的陀螺,有像鸭蛋般小的,也有拳头大的陀螺。一直频频发展至今,体现了彝族百姓的聪明才智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闲暇时日也不忘传播民俗体育文化。

2.3 射弩

射弩,民俗体育活动之一,在湘、桂、滇、黔、琼等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史籍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于1986年后,逐渐与竞技体育接轨。最先,射弩是隆林彝族百姓打猎获取食物的工具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已慢慢蜕变成为纪念式的民俗体育活动。但至今还保留着传统射弩方式:弩,是用木质材料制作,形成一个“弓”式,“弓”的中间用红色的布缠绕着,两端用绳子牵拉做成“弦”;箭乃是竹子制造,长度不定,在箭头的5公分处削尖;靶设置在场地宽敞的边缘处,均使用长度为1米2左右的竹子做成,让它们稳稳的扎在地上,靶的上端用白色纱布层层围住。为了更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靶的上端放置一个标志物,为此更能体现大家射弩的准确性。

2.4 “抹黑脸”

在隆林彝族火把节主会场的火把节和进行宗教祭祀活动时,“抹黑脸”是彝族同胞在火把节上的一种传统习俗,起初是彝族人民在祭山神时的一种寓意,祭祀当天大家都要抹黑脸,假使那天脸没有被抹黑,寓意着来年会遭遇挫折,憧憬美好的未来。现如今,“抹黑脸”被归纳为彝族传统民俗中最快乐、最好玩的体育活动,固然“抹黑脸”也是隆林彝族独自享有的一种迎接客人的方式,把锅底上的灰抹在客人的脸上,你追我赶,尽兴的涂抹,谁被抹的越黑,预示着在你身上的好运越多,是最勇敢无畏的人,还表露一种祝福、友谊、喜欢和乐意。

3 隆林彝族火把节民俗体育的内涵特性

民俗体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文化的伴随之物,隆林彝族民俗体育是彝民百姓生产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与民俗相依存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产物,也是一个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标记,更是彝族民众表达信任之意、感情交际、和谐发展的一种人际交流的平台,散发出一个民族唯我独有的民族特色,出色的展现本民族的历史面貌和社会风采。

3.1 民族性与地域性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共同体的代称,各民族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创造出一定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隆林彝族的民俗体育内容繁多,形式多样,而且十分丰裕,民俗色彩浓厚,而且独特。本民族的民俗体育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饱受隆林彝族文化的滋养,形成了富有彝族民俗文化气息和意蕴的,又能区分其他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标记性象征。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反映出各地区不同的社会生活,直接会造成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民俗体育也亦是如此。譬如“南狮”和“北狮”之说,这正是地域性与众不同的符号。长期发展以来,隆林彝族火把节承载着彝族的传统文化,正因地域的不同,从而形成的技艺奇特、内涵丰富的民俗体育也不同,足以显现民俗体育的地域性。

3.2 依附于民俗节庆性

民族节日,通常是一个民族无以伦比的一种从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庆祝活动,彰显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深厚,映射出社会、文化、时代的变迁痕迹,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凭借节日的平台传递着本民族迥异奇特的民族传统文化。隆林彝族的民俗体育活动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民风习俗等息息相关,为此,借助火把节这个传统节日得到了传承和延续的香火。民俗体育是一个民族节日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既可以为民族的节日庆典填充民族民俗色彩,又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扩充民族文化光芒,起到了调节情绪、烘托节庆气氛的特殊作用,也会督促众百姓自觉遵循传统习俗,使得民俗体育活动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并强化其稳定性的发展。

3.3 民族的教育传承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枢纽。各民族的民俗体育是在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演绎以及民族节庆和宗教祭祀的发展历程中遗留而得之,让所积淀的民俗体育文化的精气真髓永远的存留、传递于人间,发挥其潜在的生命力,对族群的发展起到导向的作用,隐形之间成了民族民俗文化的教育课堂。民俗体育文化是组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部分,既有民俗文化的特点,又有体育本身的特性,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利用民族文化活动这个台面,将民俗体育中所隐含的民族习俗、价值取向等进行有效的延续 发展,进而达到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目的。隆林彝族举办火把节期间,都会举行各种民俗体育活动以及宗教祭祀、高举火把畅游人间角落等民俗活动。在进行这些民俗活动的同时,既可以让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加深刻的教化,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又可以使得本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3.4 丰富的健身娱乐性

民俗体育是人类在物质生存条件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为陶冶情操而进行的身体文化活动。它具有丰富的健身娱乐的特性,主要以消遣闲暇时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一种文化活动。民俗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形式多样而且活泼,能够激发人们的参与社会活动的好奇心,集于锻炼身体、娱乐休闲、趣味一体。还可以自由娱乐,自由抒发情感,尽享其中。隆林彝族火把节所呈现出来的民俗体育中,彝民同胞各发其能、各有所需,让大家沉浸于酣畅淋漓的快乐,为节气庆典增添欢乐的色彩,扩充节气的气氛,增进彝民百姓对生活的信心和对健康生活的热情,这就是隆林彝族民俗体育的健身娱乐性。

4 打造隆林彝族火把节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行业互动发展

4.1 民俗体育文化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宝贵的资源

旅游业是我国21世纪的新型“朝阳产业”,实现了民俗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姻”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生态文化旅游业等的开发。旅游资源是一种无穷的知识海洋,它与文化的渊源有着亲密无间的干系。我国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和地理环境等的奇特形成了各具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文化,也筑造了灿烂无比的民俗体育文化。隆林彝族火把节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民俗资源,其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深刻,外在文化广泛而且渊博,有利于助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们的生活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构建优越的人际交流的环境,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彰显了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拓展了旅游业发展新内容的需要。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十分深厚并且迥异奇特,努力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可以为朝阳产业的发展提供跨越式的进步空间,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4.2 运用多种媒介宣传民俗体育文化,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民俗体育文化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影响力下,各族民俗体育文化被赋予了新一代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使得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种下了不解之缘。然而,民俗体育文化在顺应时代的进步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媒介的宣传方式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对现代化大众传播体系了新的要求。新世纪,在保留传统宣传手段时,应该寻求新的突围,加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大众平台,多渠道的宣传民俗体育文化,扩大知名度,积极攻坚转型,摸索新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加有利于旅游业的经济发展,使其不断的向各族人民推出新的旅游产品,隆林彝族火把节也毫不例外。运用多种媒介宣传隆林彝族火把节民俗体育文化,不仅有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和重构,还可以提升旅游经济发展的业绩,促进文化和旅游大丰收的完美谢幕。

4.3 旅游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业是一个经济产业发展的有机共同体,在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相互合营,共同协调发展。在隆林彝族火把节中,旅游业在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同时,大多数旅游者遗忘了民俗体育项目活动所放射出来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首先应当在旅游中隆重突出本民族丰厚而且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加强彼此之间互动,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应该更加重视隆林彝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在进行旅游活动的时候,要共同督促和展现彝族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圈,此举既可以弘扬和传播彝族民俗体育文化,还可以亲身体验民俗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灵感触,又可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民俗体育文化加以传播与文化交流,向旅游者展览彝族民俗文化精髓。

5 结论

隆林彝族火把节的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十分繁多而且独特,主要以打磨秋、打陀螺、射弩、“抹黑脸”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隆林彝族火把节的民俗体育活动,呈现出民族性与地域性、浓厚的宗教性、依附于民俗节庆性、民族的教育传承性、丰富的健身娱乐性、等内涵特征。民俗体育借助这个传统节日的舞台,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增添了无限光芒,为21世纪的民俗体育新一代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模式,更好的提升彝族火把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 隆林彝族编撰委员会.隆林彝族[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

[2] 李志清.乡土中国的仪式化少数民族体育——以桂北侗乡抢花炮为个案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日]寒川恒夫,仇军.社会变迁与体育人类学的应对[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StudyontheTorchFestivalinLonglinYiNationalityunderthePerspectiveofFolkSport

Zhu Xinwa, Wu Guangjin

As a new type of traditional festival resource, folk sport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By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field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survey, taking the Torch Festival and related sport activities in Longlin Yi National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pplying theories from anthropology and folk sports,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concludes the folk sport programs on the festival , in order to raise its popularity and influence, realize its inherit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ilt the new development mode of combining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as well as offering viewpoint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port culture.

folk sports; Longlin; Yi Nationality; Torch Festival

G812

A

1005-0256(2017)10-0034-3

1.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重点项目),项目名称:隆林彝族火把节民俗体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gxun-chxzs2016020 );2.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2016年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名称:体育视野中的隆林彝族火把节研究(项目编号:2016CXYB06)

朱新娃(199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广西民族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6, Guangxi, China.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0.016

猜你喜欢

火把节彝族民俗
彝族火把节民俗纹样元素分析与开发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漫画民俗
王 洪 摄影作品欣赏
“人本文化”的口头表述和行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