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记忆:中国掼牛的生成、演进及活态延续研究

2017-11-27高东方王怀建易宝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活态回族嘉兴

高东方,王怀建,易宝红,韩 捷

社会记忆:中国掼牛的生成、演进及活态延续研究

高东方,王怀建,易宝红,韩 捷

“中国掼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在嘉兴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历史上由于嘉兴地区农耕产业极其发达,因此“中国掼牛”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标签。近代以来,嘉兴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变迁,导致一些传统文化消失。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逐渐争取,在政府的鼓励和有效引导下,“中国掼牛”得到了持续演进和传承。本文就“中国掼牛”的生成、演进及活态延续问题进行演进,对“中国掼牛”的演进模式、传承形式进行分析,阐明其活态延续的重要性,提出“中国掼牛”保护的基本路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进及活态延续工作贡献力量。

中国掼牛;生成;演进;活态延续

1 走近回族:掼牛生成的文化源动力

“中国掼牛”最初是回族民间的节日庆典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冲刷,现如今成为一项集艺术表演和民间体育竞赛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现代化体育管理和组织理念的加工,形成了特殊的民族体育表现形式,使生活在现代社会当中的我们对民族体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

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地区形成文化凝聚力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国掼牛”作为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同胞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积累生成的结晶,体现着回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回族人民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记忆,是回族同胞长在期的生产劳作中积累的重要财富。只有具备鲜明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足以肩负起“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任务”[2]。“中国掼牛”是以一种技艺或者说是一门技能的形式存在的,其形成背后的文化源就是通过人的表现、表演后被人所感知,其所承载的非物质因素是隐藏在其表现形式背后的精神内涵。

1.1 早期的神话故事演绎

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各民族在信仰、生活方式、民俗习惯都有着很大的特征,在民族印记形成的过程中,有很多神话故事的演绎。回族人民信奉伊斯兰教,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在嘉兴地域常常以“掼牛”运动作为农闲时休闲娱乐项目,随着时间的沉淀形成了嘉兴地区回族人民独特的仪式。根据《嘉兴市志》记载:回族人民信奉真主阿拉,按照回历每年12月12日的“宰牲节”当天,需要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宰杀一定数量的牛、羊等表达对真主阿拉的虔诚信仰,然后在分发给周边的信徒。期间,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阿訇吟诵《古兰经》,并由这位阿訇持刀开宰并结束仪式。到后来,嘉兴当地汉族与回族人民经过文化的融合以及人文的结合,形成了有别于对牛进行屠杀的方式,即“掼牛士”运用自身的力量、灵敏以及熟练的技巧把牛摔倒来对牛进行征服[3]。现代“中国掼牛”结合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手法、技法以及表演形式,形成了目前我们看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中国掼牛第一人”之称的掼牛勇士韩海华师傅将掼牛运动带到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进行表演之后,“掼牛”运动得到极大的发展。“中国掼牛”融入竞技规则、服装、训练体系、运动员段位等现代体育元素,在拥有体育文化显著特征的同时又将民族地方特色文化彰显出来,形成了以强身健体、观赏价值高、娱乐性强的现代“中国掼牛”运动。

1.2 现代的宗教节庆仪式

我国的少数民族在他们的传统节日中常常开展一系列的庆祝仪式,虽然各民族在时间上和形式上都不尽相同,但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仪式都极具活力。这些宗教的节庆仪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民族的社交活动、文化活动、纪念活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些宗教的节庆仪式大多是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表达。例如蒙古族的赛骆驼和赛马、藏族的藏式拔河(又称藏族押加)、朝鲜族的秋千等。在固定的时间、场地进行现代的宗教节庆仪式不但能够使当地的民俗风情得以传承下去,而且还能够以体育健身的方式达到娱乐、经济、增进友谊的效果。这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现代宗教节庆仪式既可以促进文化传播、又可以规范民族宗教节庆形式的发展方向,还可以促进我国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4]。

1.3 当代的民族文化情结

民族的血脉传承是靠其特有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港湾。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奋发图强,共同创造出经久不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但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世界各民族的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中国掼牛”的发展凝聚了嘉兴人民的智慧,同时也是嘉兴地区汉族人民与回族同胞友好相处,团结奋进的重要媒介。

“中国掼牛”承载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民族记忆,是回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并积累的重要财富,它不仅是回族人民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嘉兴汉族人民与当地回族人民世代交好,不断开拓进取的源泉所在。

1.4 “中国掼牛”的传承脉络

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和中国文联于2003年联合启动了为期17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其中,民族传统体育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根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400项民族传统体育被列入到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活态延续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5],这正式是“中国掼牛”今后发展和传承的主要形式。

2 探究历史:掼牛的演进历程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块绚丽的瑰宝,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包罗万象、内容广博的形态演进到今天。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其民族的精神信仰、民俗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等,回族人民的身上深深的打上了伊斯兰文化的烙印,“中国掼牛”的演进过程中深受伊斯兰文化和中国现代体育文化影响,向着大众化和世俗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掼牛”的演进历程就是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和民族间和谐发展的历程。

2.1 从精神崇拜到身体力行

回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指导,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部分,为多元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回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里都要宰杀一定数量的牛、羊等作为祭祀之用,每年的伊斯兰教教历中12月10日,“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6],在宰杀牲畜的时候需要多名身强力壮的武士协助完成,因此,“摔牛”就成了古尔邦节里一项重要的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项表演活动,直到韩海华先生将武术技巧融入到“掼牛”的表演中并以现代竞技体育的手段对“掼牛士”进行系统的训练之后发展成为了当今以表演和健身为一体的“中国掼牛”运动。

“中国掼牛”从回族一项传统节日中祭祀的辅助项目演变成当今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过程与我国绝大多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路线相似,都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不断交流、不断传承中得以发展。这一项运动蕴含着回族热门特有的精神价值与文化意识,在历史的发展中通过“中国掼牛”为载体向世界各民族展示出来。

2.2 从休闲娱乐到传统武艺

我国的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当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农闲游戏演化而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交流、传承并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些项目已经成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在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大量收录了包括蹴鞠、赛龙舟、抖空竹等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几乎都是从人民平时休闲娱乐中发展壮大的。

“掼牛”运动对活动的的场所要求较高,一般都是出现在大型的活动和节日庆典中,虽然普通人想要练习这门项目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但是“掼牛”运动极具观赏性,每逢大型的庆典活动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前去观赏。经过多年的传承演化,发展成为嘉兴地区特色民族体育项目就是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的飞跃!

2.3 从民族民俗到文化遗产

“中国掼牛”从一项回族民间的节日庆典活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与传承,其竞赛规则简单易懂且过程独特,从“人”与“牛”的入场到相互较量直至成绩的公布都拥有非常严密的体育管理和组织工作,这其中蕴含着现代体育精神和中华民族内在的文化信仰,以及人类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拼搏进取的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升华,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都是传统知识的传承、创新、沉淀的过程,“中国掼牛”以穆斯林文化为根基,在江南水乡腹地的嘉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但能够彰显回族文化的特征性,还可以由此向华夏土地上各个民族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3 挖掘时代价值:掼牛的传承理念与文化启示

要全面、科学的将“中国掼牛”发展和传承下去,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除了在政策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让这项传统文化项目得以活态延续下去。任何民族的文化与民间传统项目的诞生都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属性,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一民族的理念和特点。“中国掼牛”是一项能够极大的发挥人体体力和智力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但这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训练手段是动态发展的,就连表演形式都是在人的作用下不断创新,从无声表演到赛场内加入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从运动员单一的比赛形式到多样化的表现手段,“中国掼牛”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3.1 文化传承理念

古语言“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其意义在于和谐的大背景下要追求事物的个性和特性,一味求同就不能持续发展了[8]。“中国掼牛”的文化传承务必要结合嘉兴地区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一些实际情况,遵循文化传承的规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中国掼牛”发展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保护,从而建立健全活态传承与持续发展的“中国掼牛”文化保护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传承和保护的基础就是通过人的代代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主要也是通过师徒传授、家庭相传、办学教育等途径使“中国掼牛”能够活态的延续和发展。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急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应该避免以往师傅收徒弟的单一形式,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活态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掼牛”,扩大“中国掼牛”运动的影响力,更要对一些重要的传承人、民间艺人进行鼓励和必要的资助,保护传承人的合法权益、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确保“中国掼牛”的活态延续。

3.2 掼牛发展构想

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活态的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中国掼牛”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果放在博物馆里,只能作为一种回忆,很容易淹没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大海之中。当今社会,正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也希望去外面的世界去了解世界,从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就可以得出以上结论。而在人们厌倦了传统的静态观光游的同时,逐渐转向对旅游当地动态文化的倾斜。在经过一个地区的同时总是对当地的传统小吃、传统工艺、传统技艺格外看重。“中国掼牛”既能够发挥人体的体能,也能够吸引大量的观众去观赏,在观赏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掼牛运动,对掼牛有些疑惑的人们回去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最后会有一部分人去练习掼牛运动或从事这项运动有关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增长知识、增进友谊、强健体魄、以及为这项运动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也是现代体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以人为本、形成活态传承体系、在市场中得到发展和成长,最终实现这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一次又一次腾飞,这才是“中国掼牛”发展的最终构想。

3.3 社会文化责任

任何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总是在既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掼牛”运动已经融入到嘉兴地区回族人民生活之中,它对于嘉兴地区的回族同胞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和祭祀表演,它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整个社会对其的认可。经济全球化已经使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一种民族文化的存在恰好能够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界限,在这个界限之内全球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民族间相互合作创造了社会的同时也改造了社会。

“中国掼牛”的社会作用同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全体中华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动力源泉。想要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必须去竞争、融合、发展、传承。

4 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掼牛”是回族人民经过长期积累创造的非物质财富,它是回族人民自我认定的标志,也是回族人民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9]。在提倡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大背景下,“中国掼牛”发展和传承的社会环境都发生的很大的改变,现如今人们对现代体育的崇尚远远大于对传统体育的兴趣,“中国掼牛”的活态传承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传统”和“文化自觉”方面需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中国掼牛”的活态传承不仅仅是文化建设,也在于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政府加大对“中国掼牛”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和社区文化站点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充分认识“中国掼牛”,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到掼牛运动中,促进“中国掼牛”的活态传承。

[1] 王怀建,张华新,孙立,陈琼.“中国掼牛”的体育社会文化价值研究[J].体育科技,2012,3(33):9-12.

[2] 周晓璐.昆曲音乐古今乐谱的传承与变迁[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9.

[3] 编撰委员会编.嘉兴市志(地方志)[G].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4] 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3):75-80.

[5]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6] 海力洪.南国回风[M].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

[7] 王卓,钱江,胡峰.民族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11):92-94.

[8] 朱小烽,陈为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嘉兴掼牛”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体育科技,2012(33):32-35.

[9] 田雨果.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实证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Socialmemory:StudyontheFormation,EvolutionandLivingofChineseGuanniu

Gao Dongfang,Wang Huaijian,Yi Baohong,Han Jie

"Chinese Guanniu",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as born in Jiaxing, a city with long history, deep cultural heritage. In history, because of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Chinese Guanniu” holds a strong farming culture label. Since the modern tim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xing area and the change of primitive religious belief have led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some traditional cultur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people's cultur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has gradually risen, and under the encouragement and effectiv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Chinese Guanniu" has been sustained evolution and heri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bullock", analyzes the evolution mode and inheritance form of "Chinese bullock",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its continu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otection path, to contribute to the evolution of this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inese Guanniu; generation; evolution; active continuation

201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6NDJC093YB)研究成果;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地域特色项目引入高职体育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G201521)

高东方(1986-),男,黑龙江鹤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科体军艺部,浙江 嘉兴 314036 Social Science, Military and Art Department of Jiax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314036, Zhejiang, China.

G852.9

:A

:1005-0256(2017)09-0046-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9.020

猜你喜欢

活态回族嘉兴
地域文化视域下南宁长塘芭蕉龙的活态传承研究
李夏豪
桂中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福州喜娘 活态传承的闽都婚嫁习俗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