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单元主题”的提出及价值认识

2017-11-27孙喜和陈昌福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传球研讨

孙喜和陈昌福

(1.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321004;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中学,315113)

网研集锦

技能“单元主题”的提出及价值认识

孙喜和1陈昌福2

(1.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321004;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中学,315113)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的第6次专题系列,以“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单元计划”为主题,以水平二(三年级)原地侧向投掷垒球为例展开的话题研讨,旨在引导参与研讨的教师能够理解“感知身体”及其价值。本次研讨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带领全国一线教师以“感知身体”为主线探讨课时内容、评价方式的合理性,结合案例,促使参与研讨的教师思考其价值的同时,也为教师在设计单元计划时拓展思路。本期选择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针对研讨主题,解读本期研讨的思路;一线教师邱谦从运动概念的视角对操作性动作技能单元设计的探讨等文章,给一线教师在设计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单元计划以借鉴。后续“案例研析”栏目将继续就本系列专题进行深入研讨,请各位教师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参与话题研讨网址:http:// bbs.jsports.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75)。

本期案例研讨,从参与情况和议论的问题来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首先,参与讨论的教师和学生们已经认识到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运动原理”和“教学原理”为支撑,否则教学本身的依据不足。其次,从对“运动原理”和“教学原理”的认识来看,也具有了一定的深度,打破了从概念到概念的简单认识方式,并从实践意义上对为了教而教的“教教材”的现象进行了深入解析,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内容如何在一个单元里落实和完成的思考。但是,还是有很多认识和看法,并没有切入到本期案例的主题,甚至根本不对研讨提纲进行思辨,偏离主题地提出一些疑问,出现了研讨效果不佳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固有经验或者已经定势的思维是其观点的本源,因为,体育的功能是多元的,如果侧重于某一项功能去认识一堂课,就会在课堂上体现出“自己”想什么就会“教”什么的现象,“自己”是什么就会“教”什么的问题,如,强调“体能”,就会侧重于练习;如果强调技术“动作”,就会侧重一个一个动作的细节。这样的思考也未尝不可,但是,当转换一个视点来看这样的教学,就会发现问题,因为,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而每一个练习正是一种技能形成时不可或缺的“内化”的手段和方法。由此所做的每一个练习和每学一个动作,便被赋予了“知识的价值”。那么,每一个练习、每一个动作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这样的练习或者是动作对整体(一个项目)教学的贡献是什么呢?这样思考时,就是教师所教或学生所学的内在关联的表现,不应该是一次一次孤立的课的存在。一次课所教(所学)的内容应该是一个项目(运动文化)被有效地分解为可教(可学)的一个知识点,而这些点的连续就是一个知识的集合所形成的单元,进而单元与单元的累进与递加就会形成一个独立的内容,最后表现为所学的知识体系。可以说,一次一次的课虽然只是所教(所学)的一个一个很小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应该服务于这个项目(运动文化),这也是笔者所强调的大运动观。那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一个一个知识点表现出来,形成单元、形成体系,达到运动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期研讨所提出来的“身体感知”这个主题,就带来了这样的思考和启示。

一、对“感知身体”的理解

体育学科的运动技能学习与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学习的根本不同点在于活动的“主体”不同,如果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以脑为中心展开的思维活动,体育学科的学习则是脑身联动的身体表现类活动,其典型特征是学习结果的直观性。如,其他学科的学习成果,只有经由教师的批改作业、考试等判断后,结果才会呈现出来,属于延后判断。而体育学科学习的成果具有即时性和表现性,效果的好坏一看就知,因此,体育学科的学习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

1.对“知”的理解,这一点与其他学科相同,属于“脑”的功能。布鲁姆对“认知目标”的分类规定:认知目标有六个方面,即识记(知道)、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并且这六个方面还可以被分为两个层次,即初级层次的知识把握和高级层次的能力体现。运动学习同样存在着这样的规律,一个技术动作的“知”的内容包括布鲁姆所说的全部六个方面,如,篮球的双手胸前传球,从动作结构的记忆到竞赛场上瞬息万变情况下的灵活运用,并不是一个动作的简单再现,是从对初级层次的动作把握到高级层次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

2.对“身体”的支配,这一点与其他学科明显不同。任何一个动作都包括肌肉群间与脑的联动过程,有时,即使我们很清楚“知”的内容,但却不能很好地把动作做出来;有时,我们能够完成动作,但却感觉到不充分,都属于脑身联动问题,此问题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教材中都有解释,不再做具体说明。

“身体感知”实际上说的是我们在学习一个动作或者完成一个技能时,自我感觉的程度问题。这种提法也是“活生生”的自己的一个诠释。运动学习时,“我”是否知道我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非常重要。教师(他)只能根据“我”做的结果来提供指导意见,最终动作的好坏还是由“我”的“知”和“身体”表现来决定。本期案例研讨提纲中提到的“不管是抛得准,还是掷得远,其关键点是控制身体的用力,保证器物按照合理的轨迹运行。由此,引申出对身体的控制和对器物的控制两个核心要素,即‘身体如何移动?’和‘器械如何控制’两个核心要素,也就是找到投掷时的身体感觉是教学的关键点和难点。为了探寻这样的身体感觉,我们尝试制订水平二(三年级)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单元计划,此单元计划暂不考虑出手角度问题,侧重解决身体的合理运动及对器械的控制能力,在‘运动学习中,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他所做的运动’是单元指定的基本出发点”这样一个提法,恰恰符合由“我”的认识来决定“我”的行动这样一种思维认识,这也是“身体感受”提出来的关键所在。

二、技能主题的凸显

在案例研讨中,虽然“身体感受”是作为设计的中心和第一个问题点被提出来的,但是,如果进一步思考,却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技能主题”问题。

以往的教学,出现过“快乐小孔雀”“我是邮递员”这样的课堂主题的教学,在此,对于其功过是非不作评价,但给我们的启示是这样的生活主题反映了一种教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思想不管从传统的教学角度讲,还是从现代学习论上解释,都有其历史贡献和价值。然而,如果从技能教学的角度来思考,在庞大的运动技能知识体系中,如何去提取技能的关键点,有效地传授(教)和学习(学),就缺少不了这样的技能主题的存在,因为一个一个的技能主题才可能构成一个技术或战术的体系,否则很可能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篮球的核心技术并不多,而“传、投、运”是技术中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对其主题进行明确,就会把“传球”泛化和简单化处理,却还不知错误所在,如,小学教的“双手胸前传球”和初中教的“双手胸前传球”以及高中教的“双手胸前传球”的内容可能相同,但因其主题不同,却可以使得教学丰富多彩。

这样的技能主题的确定,要按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学习规律和技术、战术体系规律来规定,如,小学的“双手胸前传球”可以规定为“传球游戏中的双手胸前传球”,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前提下的双手胸前传球教学;初中的“双手胸前传球”可以是“技术技能拓展中的各种传球”,高中的“双手胸前传球”可以是“战术及比赛中的传球技巧”。虽然这是一种理论构想,但具有可操作性,从中可以看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也对只见一次课不见整个项目的教学是一种完善和发展。

由此可见,技能主题的提出,是单元可操作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泛化单元具体化(如,小学的篮球单元、初中的篮球单元、高中的篮球单元实际上是一种泛化的说法)的一种表现,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内容的体系化的要求。

尽管本次案例的研讨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视点,但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技术的感知与身体的感知的区别是什么?技术单元的主题也不够明确,这些问题均有待于更深一步的讨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传球研讨
传球游戏
运用“条件限制”提高队员观察能力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加强理论研讨 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单元主题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