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武侠精神对传统武术传播的影响
2017-11-27李怀亮韩向阳司红玉
李怀亮 韩向阳 司红玉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小说中武侠精神对传统武术传播的影响
李怀亮 韩向阳 司红玉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传统武术是我国武侠小说创作的源泉,同时,武侠小说亦促进了武术在民众中的传播,成为传统武术发展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武侠小说中的武侠精神深深影响着一代代读者,作为民众了解武术的窗口的同时,也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文章通过剖析武侠精神的内涵,结合小说中侠客义士的行为方式,探讨武侠精神对传统武术传播的影响,论证了武侠精神在武术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不良影响。
武侠精神 武术传播 传统武术
1 武侠小说中武侠精神的界定
“武侠小说”主要是描述一些侠客、义士行侠仗义事迹情节的文学作品。“武侠”,即以武术为手段行侠仗义的侠客。但是,“武侠”在不同时代,其评价与内涵也不尽相同。如:“六朝社会动荡,侠指以武侠人,放荡不羁之流,无好坏之分”[1],此句意思是说,以武侠人之士,皆可谓之侠。再如,李白在《侠客行》中,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8]的描述,表明了他心中的“侠”应该是武艺高超、淡漠名利之人。对于“精神”有两种解释:第一,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第二,指宗旨或主要的意义。所以,武侠精神是指那些对社会具备强烈责任感,在机智勇敢地惩恶扬善、扶贫济困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那种品质气概。“凡你我侠义做事,不要声张,总要机密,能够隐讳,宁可不露本来面目,只要剪恶除强、扶危济困就是了。”[2](《三侠五义》第六十回)
武侠精神以“侠义”为核心,“行侠作义的人,到处随遇而安,非是他务必要拔树搜根,只因为见了不平之事,他便放不下,仿佛自己的事一般。因此,才不愧那侠字。”[2](《三侠五义》第十三回)由此看来,武侠精神可以说是一种侠义精神,侠客和义士身怀绝技、扶危济困、锄强扶弱、见义勇为。
武侠小说中的武侠精神是从中国传统武术中衍生出来的人文精神,因为传统武术讲究“武以德立”“德为艺先”的基本精神。“武功高的,未必人品也高。”因此,拥有一身绝学的武林人士在授艺之前,无不对受艺者的品质再三考验。洪七公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对郭靖、杨过授艺之前,均进行了严格的考验,尤其在考验杨过之时,不惜假死检验其人品。这些检验归根揭底是在考量受艺者是否具备武侠精神。
武侠精神是武侠小说的灵魂,民众对武侠小说的喜闻乐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宣扬的武侠精神的认可与肯定。在武侠小说的传播过程中,又将武侠精神传递给民众。
2 侠客义士行为方式折射出的武侠精神
海外学者刘若愚先生在《中国之侠》一书中,总结了侠的八种精神品质:“一是助人为乐;二是公正;三是自由;四是忠于知己;五是勇敢;六是诚实、足以信赖,七是爱惜名誉,八是慷慨轻财。”武侠小说一般围绕着以上精神品质塑造着不同的侠客形象。
明代的《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被誉为武侠小说的萌芽。在这部作品中,武松和鲁智深二人身上最具武侠特征:武松在景阳冈上以铁拳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为民除害体现了他的勇力胆魄和侠义担当。当他得知景阳冈上有老虎出没非但没有丝毫惧怕,反而只身前往,除了他对于自身本领的信心之外,还有敢于冒险、为百姓除恶的侠义精神。醉打蒋门神则体现了他有恩必报、义薄云天的性格;鲁智深嫉恶如仇、豪爽直率的侠客精神也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的淋漓尽致,拳打镇关西体现了他“路遇不平一声吼”的侠客风范。大闹野猪林则体现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照人的朋友之义。同时,这部作品还塑造了一位不走寻常路的侠,那就是鼓上蚤时迁。这是一个能穿房越脊的人物,他多次在征战中充当内应的角色,仗着一身轻功刺破敌情、敌后破坏,对后世武侠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清代中期出现的《三侠五义》,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后世的武侠小说写作受其影响颇大。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包公断案和侠义之士游行乡里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故事,集民间包公形象之大成,塑造了包拯不畏强暴、刚正嫉恶、处事干练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一批身怀技艺、武功高强、爱憎分明、剪恶除奸,救人于危难的侠客形象。他们时常身处险地,面临着生与死的较量和抉择。随遇而安,却怀揣侠义之心行走天下,将除暴安良作为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近几十年,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崛起,使武侠小说的发展达到顶峰。其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不仅有情有义,而且他们的情和义更上升到了为国家、百姓的高度来。《神雕侠侣》中郭靖说:“人生在世,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3]一语道出了侠客义士的人生追求。除此之外,近现代的新武侠小说赋予了英雄人物们爱情的牵绊,从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和行为中丰富了侠义精神。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对爱情坚贞,在耶律洪基赠送他如云美女佳人的时候,乔峰说道:“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4]在阿朱病重期间,乔峰为给阿朱求医,毅然前往聚贤庄,明知万分凶险亦不回头,为了爱情不顾艰难,置生死于度外。
张丹枫作为梁羽生武侠文学创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形象,是梁羽生对侠士这一身份理想化的解读与塑造,代表着其创作理想。“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5]“难忘真情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5]这位侠士至情至性,九万里锦绣山河他都不屑图霸,而以天下苍生温饱安定为念。横向的多元化的性格冲突与纵向的发展变异特征,赋予张丹枫一种一般武侠人物难以逾越的深度,使他成为特定的人道主义理想——爱国爱民的武侠精神的最完美的体现。
“近现代的新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够再度唤起人们对武侠小说的强烈兴趣,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梁羽生、金庸等人的努力下,将侠义发扬到了为群众、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这个高度上来。这种侠义与近现代的时代精神相契应,再也不是简单的江湖快意,刀剑恩仇。他们的行为也不再如以往一般神化妖化,他们的行为更加地贴近人民,贴近百姓,把为人民做些事情作为他们侠义人生的主旨。”[6]近现代侠义精神反映了大多数人的集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所以为更多人喜爱和追求。
3 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
中国传统武术,首先从地域上来讲,必须特指是中国的。世界上的格斗术纵然流派纷繁,诸如泰拳、跆拳道、空手道等等,但此类格斗术,均不可称之为武术。之所以如此限定,是因为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门用于格斗技击的技术,更是我国几千年来绵延相传的一种优秀文化。其中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医理论,文学渲染,以及习武者的礼仪道德规范。因此,传统武术烙满了中国元素独特的印记,和其他格斗术相区别。
由此看来,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文化,其代传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无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武术本身具备着技击格斗、娱乐欣赏、促进交流等等固有功能。而武术的本质在于它的技击功能,这是传统武术的不可替代性的核心功能。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儒家学说的影响,传统武术更多的讲求“用中守中”。由此发展,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旨在防身自卫、自保求安、保健养生的独特风格。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传统武术的传播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武术文化的了解,包括对武林门派渊源、武术的地域特征、各类拳种的风格特点以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例如,在谈论太极拳时,大家都知道它的特点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是一种可以“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拳术。更深入一些,可能还知道太极拳的几大门派,以及张三丰、杨露禅等一些代表人物,这些都属于对武术文化范畴的了解。另一种就是开始习练武术,把武术作为自己的运动形式与健身手段。不管你是习练太极拳、少林拳,还是形意拳、八极拳,武术传播的受众开始习练武术,是武术传播的一个重要目标。例如拜师学艺,进入专业武术学校学习,参加武术培训,甚至通过图书音像等工具自学,这些都属于开始以习练武术作为自己运动形式。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一部分,其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倡导守静与中和。无论是道家的守静致柔、物我合一,儒家的诚心正意、孝悌谨信,或者佛家的舍己为人、还是佛家的舍己为人、讲求悟性,都在武术文化或者招式中有其具体的体现。传统武术正是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成长起来的一株奇葩,它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的民族风格。注重通过身体的锻炼对传统的哲学思想进行体认和感悟。如太极拳,通过具体动作来表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消长。中国文化是传统武术固有的文化特征,因此,武术的传播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4 武侠精神对传统武术传播的影响
武侠小说正是以武林人物为题材,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运用了很多文学手法,加之作者的理解和想象,塑造了一批符合我国传统道德标准的,武艺高强的文学形象。这些形象身上闪耀着熠熠生辉的人格光辉,他们侠义、慷慨、诚信、善良、勇敢、并且本领高强。他们满足了人民大众对拥有超凡本领的英雄人物的迫切期待。当人民大众遇见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他们急切希望有人可以来帮助他们伸张正义,改变现状。武侠小说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当中的侠客义士展现出来的武侠精神满足了人民大众的情感诉求。
随着影视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以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同时,传统武术也得到了更大的关注,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人们或是被影视作品中侠客仅凭一人之力而决胜千里的高深武功所吸引,或是被侠客义士仗剑天涯、快意恩仇的精神所折服。因此他们开始向往武术,开始渴望通过武术得到神奇的力量,由此变得强大。尤其是青少年受荧屏形象的影响,因武侠梦开始接触和学习武术的不可胜记。
从传播武术文化的方面来看,武侠精神确实存在其积极意义。首先,武侠精神的诸多元素与武德要求高度契合,均表现为正派武林人士或者说习武之人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再者,因为武侠小说本身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吸收了大量真实的,实际存在的武术信息。例如经常见到的一些拳谚或者俗语,“天下武功出少林”“北尊少林,南崇武当”“南拳北腿”“枪为百兵之王,刀乃百兵之帅”等等。又如对门派地理位置的描述,除虚构的门派外,则基本依据事实。另外武侠小说中一些精彩的理论论述,多是由历史上或者现实中的武术武术著述改动而来,例如《越女剑》就是金庸以历史上的越女为原型写的一部短篇小说,是以小说的文体阐述了越女对武术理念境界的描述:“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7]。这些精彩论述很大程度上普及了武术知识。
同时,武侠精神的部分内涵也与现在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例如快意恩仇的行为方式,很容易对青少年形成错误的行为导向。小说中的武侠精神对于武侠小说爱好者(尤其是未成年人)来讲,有可能演变为他们自我膨胀意识,甚至认为武术或者功夫是无所不能的。由此产生一种错误的意识,用武侠小说中的问题解决方式来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之事,因一时冲动而产生不良后果。再者,武侠小说中携带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真假参半,对于普通受众来讲,绝大部分人没有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做出甄别,这就会导致对武术产生夸张或者错误的认识。
从扩大武术习练范围来看,武侠精神的传播对武术的传播可谓是居功甚伟。很多人因为武侠梦走上了武术之路,大部分人成为了武术爱好者,一部分人和笔者一样,走上了专业武术的道路。小说中的侠客义士让我们无比仰慕崇拜,由于强烈的代入感,我们自己同样渴望变得武功高强甚至于无所不能。但在现实生活中,习武可以使你变得强大,因为它可以让你灵敏协调,可以让你孔武有力。习武也可以使你变得自信,因为它可以塑造身材身形,提高气质形象。但不会令你无限制的强大,人体有必须遵循的生理学规律,有运动能力的极限。如果曲解武术的本质,去相信武侠小说中夸张化的武功技法,则必然在接触武术后发现其与武侠小说中描述的境界效果大相径庭,丧失武术学习的兴趣。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清)石玉昆.三侠五义[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
[3]金 庸.神雕侠侣[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
[4]金 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
[5]梁羽生.萍踪侠影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6]吴秀明,陈力君.大众文学与武侠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东汉)赵 晔.吴越春秋[M].上海:上海三联书社,2013.
The Influence of Chivalrous Man's Spirit on the Spread Traditional Wushu
Li Huailiang Han Xiangyang Si Hongyu
(School o 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Zheng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China)
Traditional Wushu is the source of Chinese Wushu novels, at the same time, Wushu novels also promote the spread of Wushu in the public, an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dia to spread the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 The Wushu novels deeply affect generations of readers, as the window of people to know about Wushu,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Chivalrous Man’s Spirit, combining with the behaviors of the Chivalrous men in the novels,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valrous man’s spirit on 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Wushu, and demonstrates the positive and adverse effects of the chivalrous man’s spirit on the process of Wushu communication. Traditional Wushu is a part of our culture, is also the important way to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Chivalrous man’s spirit The spread of Wushu Traditional Wushu
G85
A
2096—1839(2017)3—0026—03
(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5BTY013;
(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GH-152。
1.李怀亮(1992~),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