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①
2017-11-27罗丽梅
罗丽梅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湘潭 411201)
体育游戏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①
罗丽梅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湘潭 411201)
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很多大学生出现焦虑、自责、恐怖、冲动、烦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况,甚至使一些心理极为脆弱的学生走上轻生的不归路。为了减少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高校开始利用体育游戏或者趣味体育活动进行心理教育及疏导,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体育游戏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调查研究,并且根据调查结果,总结了体育游戏在高校心理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
高校 体育游戏 心理教育 作用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的越来越明显,承受能力差、焦躁、消极沉闷、缺乏勇气自信心,甚至一些学生陷入心理障碍的漩涡无法自拔。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提醒教育各界尤其是普通高校,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外,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高校都在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入了体育游戏的成分,并且产生了一些成效。为了使其能够更好的施行,笔者对体育游戏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希望能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
湖南科技大学在校学生及心理教育咨询教师。
2 研究内容
体育游戏在高校心理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表现形式。
3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随机分发给学生们以及心理教育教师让他们进行填写后收回,记录其在心理教育课程上进行体育游戏的课堂效果。
(2)统计法:收集、整理出有关体育游戏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的数据,将其进行分析,总结出最终结论。
(3)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体育游戏运用到心理教学中的教育等文献资料,将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分析,并将有关于心理教育中使用体育游戏,并且取得的成果的内容记录下来,将对体育游戏运用到心理教学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 研究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工作,我们可以得知在心理教育课程中利用体育游戏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出,在心理教育中使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心理异常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如下: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及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尊、自强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和协同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等几个方面。
5 分析与讨论
5.1 体育游戏教学法以其娱乐性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理论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感到愉快舒适的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体育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水平,从而使个体感到愉快。曾经有研究理论表明,一个人对于体育的爱好程度和其在体育活动中所感受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扩大身体活动的心理效果。如果学生对所进行的活动不感兴趣,在活动中和活动后都不可能感到快乐,更加不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在笔者所研究的课题中,运用体育游戏辅助心理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尽情地玩耍、肆意地打闹,学生不用顾及年龄、身份等一些因素,只需尽情地享受课堂上的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积极情绪体验。例如:我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进行“同心圆追逐跑”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积极地进行思考,忘却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在游戏的过程中与同伴互帮互助,战胜困难和战胜自我,老师再进行启发,让学生们知道困难不可怕,同时体验到愉悦和快乐、提高幸福指数、调节一些不良情绪、改善不健康心理。笔者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参与体育游戏,情绪都能得到很好调节。他们的不良情绪随着体育游戏进展慢慢的消失,游戏结束后他们都会觉得心情特别愉悦,把过去的不愉快抛到脑后,也懂得了调节情绪的放松方法。
5.2 体育游戏教学法以其竞争性增强学生自信心、降低焦虑水平
竞争挑战是一种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活动,体育游戏中,有很多活动都具有竞争性,这种活动的变通性很强,学生不仅仅是在进行体力活动,同时也在进行技巧、智力、勇气、耐心、协同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比拼,并且有时候因为胜利的因素还会带上一点点运气的成分,这就给游戏增加了很多不可控因素。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得到身体的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并且每一次的胜利都会让他们对自己多了一份自信,可以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遇事冷静的能力。例如:在研究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他本来是一个很没有自信,遇事也特别不冷静的人,但是通过体育游戏的训练,他慢慢地找回了自己的信心,遇到事情也能够冷静处理,再也不是原来的毛头小子了,他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运球接力”游戏,几组学生共同竞争,比的是协调性、准确性、配合能力等,最后由时间长短来决定最后结果。很多学生在参加完这个游戏之后,自信心都有一定的提升,焦虑的情况也明显减少了。这是由于,这类的游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弱者赢得机会,给强者带来新的挑战,学生们只要全力以赴都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自然会使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减少他们不良的消极情绪。
5.3 体育游戏教学法以适宜的运动负荷改善学生的消极情绪
经研究发现,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躁、紧张、疲劳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他们的情绪也会完全流露出来,老师们就可以通过对他们情绪、动作、活动秩序等各方面的观察,来分析、判断学生的生理负荷,并且及时调整游戏中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在不伤害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通过最大限度的运动,将不良的情绪发泄出来。例如:在进行“球打龙尾”的游戏中,老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分析学生的运动负荷,并且及时调整运动的强度,既达到发泄情绪的作用,又不伤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使身体、心理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调整学生的情绪和心态。
5.4 体育游戏教学法以其广泛的人际沟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早在1979年,Brawley就曾指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性格直爽、乐观,更容易与别人打成一片,善于进行人际交往。进行体育游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老师选择一些可以需要进行人际交往的游戏,学生在全班进行互动的同时,允许他们进行个别的交流,先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际进行,培养出进行交际的能力,再慢慢地建立起更大的交际圈。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两人三足”的游戏,在进行这个游戏的时候,学生就需要和老师进行规则、经验的交流,同时也需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同一组的同伴之间也需要进行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统一的步调,这个游戏囊括了师生交流、全体交流和个体交流3种交流关系。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大多都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愿出来,通过这种游戏,学生的沟通渠道增加了,交流的范围打破了固有的交际圈,良好的、全方位的交际圈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了,这种交流有利于学生消除孤独感和恐惧感。
5.5 体育游戏教学法以其锻炼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对抗紧张和应激情绪,在紧张和应激的状态下更容易平复心情。一般身体健康的人总能够表现出朝气蓬勃、积极乐观、精力充沛、心情开朗,而身体不好的人一般都是没有精神、脆弱的,因此,身体素质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游戏虽然在健身功能上比不上其他的健身活动,但是,其依然能够起到一些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进行体育游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5.6 体育游戏教学法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的影响
通过对之前的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我们可以发现,体育游戏教育法对于焦虑和抑郁的学生的治疗效果,需要特定的一些游戏进行特定的治疗,总之,只要方法得当,体育游戏对于抑郁的治疗还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并且笔者发现,体育游戏对于心理异常的学生的改善作用也是很突出的,因为体育游戏可以调动性格内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在活动中会感到快乐,焦虑的情绪就会得到一定缓解。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体育游戏对于女生和男生的心理效果差别不大。主要是因为,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将体育游戏综合化,一般选取的都是男女适宜的游戏,男女的参与积极性都相同,因此取得的教育效果也是基本一致的。
6 结论
(1)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压力大、承受能力差、焦躁、自责倾向、抑郁倾向等。
(2)体育游戏教学具有独特的娱乐性、竞争性、锻炼性、适宜运动负荷等特点,可以有利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最大效果的心理治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体育游戏教学法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的作用效果不同,但是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对大学生减压、提高承受能力、较少焦躁情况、缓解抑郁情绪都有很好的效果。其的治愈效果不会受到性别的影响。
(4)虽然体育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显著,但是其并不是所有的症状都能够缓解,像孤独倾向的心理问题,其治愈作用就不是很大。
[1]杨雨燕.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改善的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2).
[2]蔡菊英,刘军占.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6(4):76-78.
[3]王树明,张静,左从现.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2):18-21.
[4]田珊.体育运动与人的健康素质初探[J].体育与科学,2014(2):24.
[5]李莹,王永平.浅谈体育游戏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4(11):35.
[6]田厉鑫.试论体育教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0(13):59.
[7]韦勇兵.浅谈大课间等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5).
[8]张群力,严春梅.浅谈体育游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1.081
G807.4
A
2095-2813(2017)11(a)-0081-02
罗丽梅(1982,4—),女,汉族,海南人,在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