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①

2017-11-27罗晓珊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基础主体师生

罗晓珊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①

罗晓珊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体育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课堂互动环节,加强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首先应对教学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此,该文对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互动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运用策略。

体育课堂 互动教学 理论基础 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中心要素和实施体育课程体系的主要平台。课堂互动能够有效地加快体育课堂教学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有效的体育课堂互动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否则,互动就会出现盲目、无效、甚至负面影响的效果。对此,该文以此为研究视角,试图对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理论依据和基础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广大教师在课堂能够有效地实施互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的相关概念

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彼此作用。长期以来,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互动一词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诠释。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认为互动是包括了自我互动、人与人之间互动和社会互动3个部分;《社会学词典》中把互动理解为人之间的心理的相互影响。同样,在《心理学大辞典》里互动被诠释为人之间通过交往而产生的社会现象,包含激进的和消退的两种心理;《教育大辞典》中,互动被列为教育中一个关键性词语,被看作是个体间发生的反应过程。其中拓展了互动的内涵,指出教育中的互动也包括了个人自身的外在和内在的交互动作。从这些不同学科领域对互动含义的解释来看,互动既有不同的内涵,但同时也有着共同的含义。这种共同的含义主要上指,互动首先是一种人际互动,互动的主体是多类型的,主要包括了个人自身内外在、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这种相互作用通过主体的行为和心理来表现,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相互作用。

体育课堂是学校开展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平台,具有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共同特征。沃尔特多伊尔曾指出,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同时性和多样性、不可预测性和即时性以及公共性与历史性等特征。而理想的体育课堂具有以上特征以外,而且应该是知性灵动的天地和有机系统,离不开师生、教材、环境等要素间相互影响。这些要素是构成体育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基本要素。近年来,不同的学者对其概念有着不同的定理解。如:体育课堂互动是指特定的体育教学情景中师生间、学生间发生的相互促进或抑制的作用;体育课堂互动是指构成教学各个要素在课堂的时空背景下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体育课堂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互动等。这些研究成果对后续研究体育课堂教学实施有效互动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该文根据研究需要,认为体育课堂互动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体育教学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或特殊符号所产生的多向性和连续性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就是指课堂上的这些基本要素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要有效率、有效果和有效益。只有在有效的体育课堂互动中,师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体系和进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2 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育课堂互动并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它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一,课堂互动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德国哲学家胡塞尔(1859—1938)提出了“交互主体性”概念,又称为主体间性。其主要含义是指意识既是主体与客体的单向构造,而且也是主体之间的双向活动。卡尔亚斯贝斯(1883—1969)提出了“生存的交往”理论,认为人的存在具有自我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双重性,二者是孤独与联合的完美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在生存的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内在精神化的平等和人格化的平等。这是体育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具备平等关系的基础性原则。同样,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者哈贝马斯认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两种向度:一是社会实践活动中“主体-客体”的向度,二是“道德-实践行为”的主体际向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实践具有交往性,人类的交往都是一种中介性的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体育课堂首先是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性的实践性活动,教师和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人或主体,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场地器材等则是客体,前者属于主体际向度,而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则属于“主体-客体”的向度。

第二,课堂互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学基础。学校体育课堂是一个群体性集合体,也是一个动力整体。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曾指出:“团体中各个成员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不能轻易地被割裂开来。否则,团体的动力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布鲁默提出的“符号互动论”也认为,人是唯一能够创造并使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及其他各种符号进行沟通和互动的特殊动物。互动是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特殊方式,在互动过程中使用语言、姿势等互动符号,能够使人与人实践的互动得以顺利进行。体育教学课堂自然属于一个动力性团体,课堂中师学生间和学间正是靠着多种特殊的互动符号来进行交流的和互动的,充分体现了体育课堂的社会性一面。

第三,课堂互动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体育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各阶段的学生,课堂互动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是人内心之间的相互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应该是知识的获得,而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强化。在此基础上,认知建构主义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把学生作为意义的制定者,教师则是意义制定过程中的指导者。美国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学习类型及智力类型各具独特性。这为教师应以多元的观点看待学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动机理论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人两种类型的动机。在体育课堂中,这两种动机都非常重要。对体育教师来说,在有效的体育课堂互动就有助于刺激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提高。正如倾向性需求理论所说的那样,如果学习中学生的成就、归属和影响力等情感和需求遭受到挫折,那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次数和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少。

3 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理论的运用

(1)加强体育教学与心理学的渗透。课堂有效互动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情感沟通。体育教育在教学中采用互动策略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引导,通过互动环节,让学生喜欢体育、喜欢锻炼、喜欢上体育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挥其学习、参与以及锻炼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2)加强体育互动环节社会学知识的渗透。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五大领域目标,最后一个目标就是学生的社会发展领域目标。体育教学通过有效的互动设置,让学生服从集体,树立团队与合作意识,通过互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3)加强互动中教育理论的运用。体育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领域,教学过程中互动环节亦具有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功能的特点。互动内容必须具有教育学的一般功能特点,即教育、教养和发展三大功能。否则,一味地追求互动的乐趣而缺乏互动的教育功能,那么就会被视为无效的体育课堂互动。

(4)有效互动必须体现哲学原理。体育课堂互动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体育教师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应该在互动中扮演和学生平等地位的角色,树立平等的关系。在教学中,既要看到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也要清楚学生对自己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提高。

[1]刘锦.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63-165.

[2]刘颜.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58-159.

G8

A

2095-2813(2017)06(a)-00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096

罗晓珊(1985,1—),女,汉,四川隆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基础主体师生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何谓“主体间性”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