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视域下的体育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7-11-27张云臻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俱乐部岗位职业

张云臻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旨在为学生塑造求职和就业的能力,以满足体育相关职业或职业群对人才职业技能及素质的要求。基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体育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当下,健身俱乐部以飞速迅猛之势不断涌现出来,造成俱乐部从业人员缺口突显,对健身俱乐部核心竞争力的团操教练在数量及质量上也提出较高要求,批量培养高质量的团操教练势在必行,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1]。在全国体育高职院校中,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改革与其余院校同步,培养的学员就业率较高,因此,对其健美操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可借鉴性,对体育高职院校的健美操课程改革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实证阶段分为行业调查与就业调查两大部分,其中行业调查部分对浩沙、宝力豪等国内大型连锁俱乐部在福建省内的40家门店进行调查,分析市场对人才及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就业调查部分则以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08——2013级健美操专修学员为调查对象,分前后两批次展开,对比课改前后学员的就业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行业调查

针对市场需求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能力需求”、“岗位需求”两部分共40题组成,发放前经过校内专家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α=0.81,信度良好;KMO=0.79,效度可以接受。在福建省的上述共计40家品牌健身俱乐部门店发放,问卷共200份,回收200份。经检查,所有回收问卷均符合答题标准,回收及有效率均为100%。

1.2.2 就业调查

针对6届学员的就业问题对问卷展开设计。问卷由“就业现状”、“满意度”两部分组成,共设题目22道[2]。发放前经校内专家对问卷信度、效度展开评价,结果显示α=0.78,信度可接受;KMO=0.82,效度良好。分别于课改前和课改后两次投放问卷数量共计100份,回收96份,剔除其中填写不符合规范、存在错漏者,共获得问卷94份。有效率为94%。

1.2.3 量表测评

结合调查统计结果,在健身俱乐部招聘标准的基础上设计测评量表,量表包含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2部分5大项,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分别对课改前实训期学员和入职1个月内的员工展开测评,由学校教师与健身俱乐部高级教练打分。

1.2.4 统计方法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数据以Excel软件收集整理,导入SPSS22.0中做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方法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对记数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第一阶段调查,以课改前学员为对象,针对市场需求、教学状况展开,分析教学现状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情况并制定改革措施。

2.1 市场需求

基于对各大健身俱乐部门店团操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市场对健美操专业人才能力的评价标准侧重于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四方面。并且各健身俱乐部团操部门人才匮乏。

由调查统计结果可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下所培养的健美操专业学员在面对市场用人需求时的表现并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沟通、应变、创新等能力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较弱等问题。而在基本技术方面的评分表现则较好,这与现阶段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教学侧重基本技术教学有关。

2.2 教学状况

对毕业学员和健身俱乐部团操教练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统合学员及健身俱乐部团操教练员的观点看法,结合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认为调查开展阶段健美操专项的教学工作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模式陈旧、考核体系不合理以及教材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阶段调查,以课程改革前的学员和改革后2批次学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学员就业情况,分析课程改革效果,探讨未来改革方向。

2.3 就业结果

通过对课程改革实施前后的两批次学员分别展开就业状况调查,以就业空间、就业率、工作满意度三个维度展开评价。由调查统计结果可知,相比课程改革实施前,课改后学员毕业后所从事的就业空间显著增加,能在行业细分领域内找到自己的定位。从最终的就业情况看,实施改革后毕业学员的就业率显著提升。从工作满意度来看,实施改革后毕业学员更容易适应工作环境,满意度显著高于改革前。

3 结论与建议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专修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后,为各大健身俱乐部及大型健身教练培训机构培养了大批专兼职团操教练,成为省内主要健身俱乐部团操教练集散地,为企业填补了专业岗位人才缺口,有效服务当地经济;而从调查结果中也可看出课改的效果显著。故此,依据成功经验对就业导向下健美操专项课程改革的举措、思路做进一步探索,将建议整理如下:

3.1 转变教学培养模式

在初期阶段的调查中发现,健美操专项培养存在“思维单一”的弊病。教学模式以“示范—讲解—分解—练习”的传统方式展开,过分强调动作的整齐划一,缺乏对学员个性化的培养,虽然强化了集体意识和整体表演能力,限制了学员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学员创新能力不足。反映在调查结果中,即是学员们应变、创新等能力上较弱,以及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较差等现象。而当前的用人单位对创新能力、服务意识要求较高,这无疑限制了学员的就业空间。

针对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这一问题,应促使传统单一化模式向多元化与一体化转变[3]。所谓多元化是指健美操专项培养过程中,依据细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路径,以满足不同的细分岗位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所谓一体化则是“教、学、训、做”一体化,是将课堂场景与职业场景对接,模拟岗位环境,在校内建设仿真式健身俱乐部实训基地,对社会开放,在对社会服务过程中提升学员的工作能力,这也是我们的特色之一。同时,还应与企业展开联合办学,为学员提供实训平台。将学习过程融合到工作场景当中,让自身素质能更加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教学模式及课程组织形式应始终围绕着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进行设置,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提升学员专业素质之余,还要进一步提升学员的工作经验,帮助学员更早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从业技能,养成良好的应变、沟通能力。

3.2 深化课程教学内容

初期阶段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脱节的弊病。当前院校中所教授的健美操动作多为我国健美操协会所编创的成套动作。这套动作侧重于竞技性内容,强度高、节奏快,适用于专业的运动员,但对于以健美操推广作为职业定位的学员们来说,这套动作及训练模式难以向普通爱好者推广。而一些相对简单,侧重于保健性、娱乐性功能的健美操动作却并没有被纳入教学内容框架当中,导致学员的择业空间受限。在调查中体现为学员的就业空间狭窄。

针对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应转变现有的课程设置思路,课程内容设计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实现两个融合。首先是课证融合。既课程内容与健美操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要求内容相融合;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从横向角度设置具有代表性的俱乐部流行团操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从纵向角度设置多层级的课程结构。所谓多层级是指在健美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按照难度、适用性不同划分等级[4]。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拓展课程与选修,让不同等级的课程各有侧重,并留予学员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还应增加模块化课程设计。所谓模块化是指根据细分市场的岗位需求,设置不同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如同模块一样可以拼接组合。

3.3 丰富课程教学材料

初期阶段的调查数据显示,院校教材不够完善、全面。有研究文献统计,目前国内体育类高职院校约有30%都缺乏专门的教材[5]。过分强调运动训练、技术培养,而不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是普遍现象。由于教材资料的缺乏,导致学员对运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领会动作背后的含义。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健美操运动教材常常与本科学校教材共用,还存在陈旧、系统性不足等弊病,加之教材中生硬的理论与现实的职业能力之间缺乏对接,致使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训练和复习,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针对课程教学材料单薄这一问题,应研发、拓展专门的教材,本着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根据“实用、够用”原则,与健身俱乐部团操部门专家、教练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每个章节都注明所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知识要求,与以往教科书不同。在健美操动作训练上,广纳大众型、娱乐型、养生型健美操的运动特点,增加普及性动作的训练,提升学员多方面的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可通过研发《团操教练理论与实操应用》等相关的教材,纳入当前最为先进的运动训练知识和理论,开拓学员眼界、丰富学业内容。在岗位适应方面,应结合最新的行业特点和人们的运动消费观念,编制《健身教练通识课程》等相关教材,让学员在校期间对职业规则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教练能力方面,要增加与健美操运动相配套的教学技巧方面的内容,避免学员只能沿用既往经验,致使思维受限。

3.4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在初期阶段的调查中发现,健美操专项培养存在着考核、评定不合理的弊病。主要表现在考核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脱节,考核范围过窄,评定指标缺乏弹性等方面。从而导致学员的创新能力、运动兴趣严重受限,造成学员自主编排动作的能力下降,对学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严重限制,影响了学员的就业能力。与此同时,考评机制的不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员学习方向产生偏移,在经过长期偏颇的运动训练和理论培养之后,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无法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从而导致学员的工作满意度下降,倦怠感增强。

针对考评机制方面的问题,应调整考核标准,对课程教学的考评系统予以完善。首先,应增加评定考核主体。改变过去由学校单独评价考核的机制,而改用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考核。由学校承担学习期间的过程性考核任务,对学员的课上表现予以评分。由企业进行开放性考核,对学员的职场适应能力、岗位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

其次,在常规考评之外,增加赛事考评机制等弹性考核机制。即将各项大小赛事中取得的成绩作为评分依据,按照设定好的权重来评定学员分值。最后将常规考核得分与赛事考评得分综合起来,用于对学员的素质、技能、潜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导致健美操教学方向偏离市场需求的原因还在于教师的工作经验不足。许多体育教育专业院校毕业的专职教师学习的是如何培养学校体育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经验,难以对学员未来的工作作出有效的指导。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新老师要求进俱乐部团操岗位学习,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同时适当聘请俱乐部团操岗位优秀的教练或管理人员担任学校课程教师,把健身俱乐部最流行时尚的课程引入课堂。引进外聘教师、双师型教师来提升院校的教学能力。确保教师在教育领域的工作经验之外还有丰富的从业经历,从而在师资层面上拉近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此外,由于双师型教师通常还承担着企业管理者的角色,所以引入双师型教师对于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近几年的市场环境下,健美操的竞技属性逐步被健身、娱乐功能所替代。随着现代人对健康问题越加重视,对健身、锻炼的需求更加多元,健美操也将更为广泛的推广和普及。然而,课改前体育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健美操专修学员却有很大一部分无法满足市场上相关岗位的需求,造成人才缺口不见缩小,而学员就业率不见提高的尴尬情况。对此,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指出教学模式、方法、内容的陈旧,所学技术技能没有与就业岗位所需技能素养对接,限制了健美操专修学员的择业范围和就业能力,考评机制疏漏影响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争取与相关企业展开多渠道的合作,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革新考评机制,才能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增强学员就业竞争力,有效服务区域经济。

[1] 刘莹,曲美儒.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5):54-54.

[2] 张小妮.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与教改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9):116-117.

[3] 赖丽新.论高职健美操课程改革推进健身产业社会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126-128.

[4] 邓晞翎.以就业为导向的健美操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96-100.

[5] 彭玉宇.面向就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的教学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3(2):112-114.

猜你喜欢

俱乐部岗位职业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五花八门的职业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