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岛由纪夫体育思想探骊

2017-11-27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武士道由纪夫文武

张 雷

(蚌埠医学院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 233000)

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是近代日本著名的文学家,凭借卓越才华两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称为日本的海明威。三岛由纪夫的成功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同时他对体育和人体美学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岛由纪夫深谙儒家阳明理学,秉承“知行合一”的人生哲学,致力于保护、推广日本传统文化。自称二十岁的他“可以是日本美的传统最后的年轻人”[1]。他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其暴烈的美学理念和捍卫传统文化的决心。对三岛由纪夫体育思想的探索有助于我们了解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对生命的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更有助于我们反思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三岛由纪夫生平简介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岗公威,1925年出生于日本一个落魄的贵族家庭。他出生时体重仅2538克,体弱多病,出生49天就被祖母抱养。祖母过分溺爱与管教导致他幼年期体质孱弱。长大后的三岛孤独、女性化、阴柔[2]。他在学校被同学嘲讽为“青葫芦”、“小白脸”。但他天资聪颖,在5岁时就能写字、读书,很早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并展露头角。可以说少年时期的三岛处于体智发展严重失衡的状态。三岛30岁时在文学领域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此时的他形成了独特的男性审美价值观。1955年,三岛被早稻田大学举重俱乐部玉利的健身照片吸引。玉利雄健的胸部肌肉令他颇为着迷,为此他开始了每周三次的健身练习[3]。他以体育为手段开展所谓的“肉体改造”行动,目的是将身体塑造成古希腊雕像般的唯美外形。年少时期体弱和雄性元素的缺失让青年时期的三岛愈发决定要把自己打造成为雄健的武士。三岛由纪夫不满美国的统治和西方文化的入侵,深陷其构建的国粹文化、武士文化、天皇文化体制中。他通过军事政变这一极端的方式来呼吁民众从西方物质化的浸淫中苏醒。最终在民众的嘲讽声中三岛由纪夫以最暴烈、最日本、最武士的切腹形式“殉道”。

三岛由纪夫的一生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孱弱阴柔,体智失衡的少年时期;第二阶段,体智均衡,文武兼备的青壮年阶段;第三阶段,痴迷雄性美与传统文化不能自拔阶段。从体育层面上分析,三岛生动地向世人阐释了体育对塑造、健全个体的积极作用。是体育让他从一个柔弱不堪、唇红齿白,贾宝玉般的东方“美男子”蜕变为肌肉发达、充满雄性气息的强者。在这样的蜕变过程中他综合了东西方体育文化,将西方体育的强大塑体功能与日本武道的精神教化作用合二为一,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不同侧重正好契合了他的体育价值观和审美观。三岛由纪夫执着地践行着由中国传至日本的“文武两道”思想,追求肉体与精神平衡,体力与智力的和谐。此外,三岛由纪夫凭借敏锐的视角和前卫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思想和身体美学,积极推崇古老武士道德细目“文武两道”思想,也反思弱势传统文化面临外域文化冲击下的生存课题。

2 三岛由纪夫体育价值观剖析

2.1 秉承传统武士文化之文武两道理念

文武兼备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儒家教义中提及的“礼、乐、射、御、书、数”被认为是君子必修项目,其中大多都是与武相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乱世尚武、治世尚文”的思想开始占据上风,文武兼备的“六艺”也逐渐被“诗、书、礼、易、乐、春秋”,即“六经”所取代。到了“重文教、轻武事”的宋代以后,重文抑武的思潮愈演愈烈,周敦颐甚而喊出了“文以载道”的口号。时至今日,我国依旧未能从“重文轻武”的深远影响中走出来。日本武士阶级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提倡文武兼备[4]。传至日本的“文武两道”思想得到了很好地传承与发展。日本史书《东鉴》中这样描述文武两道:“文武兼备之士,殊至要之旨”。战国时代的日本社会是建立在“武”上的,大名均要求其家臣做到“文武兼备”。北条早云认为:“文武弓马之道乃常然之道也”。幕府时期的日本儒学家中江藤树把儒家思想嫁接进来,对文武两道进行了系统化发展。日本一直重视“武”的地位,将其视为国之魂,提倡文武两极的和谐发展。而这也正是近代日本在面对内忧外患仍能坚韧前进的原因。

西方的哲学先贤将“人”定义为精神与肉体的组合,灵与肉的叠加。对于人的成长、发展、教育的研究也大多基于这两个领域。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了文武两道的思想,并将其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构成。日本很早就引入了文武两道思想,并做了相应的改良与调和。到了江户时期日本的文武两道已经成为武士阶层的核心价值观,将“文”释义为对君主的忠诚;而对“武”定义为身体强健、精通武道。三岛由纪夫经历了二战时期日本疯狂尚武和战后武道被严重阉割的时代,巨大的落差让其愈发感到迷茫。于是他开始寻求传统的“文武两道”思想,重提被排除在日本文化中“武”的概念。但是,他所指的“武”或者“武道”并不是二战中被军方利用的政治化的“武士道”。其实三岛在提出“文武两道”的时候就批评了战争期间政治势力利用了武士道文化精神“作出了政治性的解释”,从而提倡恢复文化概念的“武”的要素[5]。三岛由纪夫还身体力行地实施了所谓的“肉体改造”的“武化”过程,将自己由肉体孱弱、智力高超的少年塑成了身体如同大理石雕像般完美兼具文学才华的“文武全才”。他以行动证明了文武两道理念的深奥內义。他着迷于古希腊的肉体美,推崇肉体的重要性,赞美青春、活力、健康、生命,而对年老、颓废、虚弱则嗤之以鼻。

在黑船事件以前日本社会文化是以中国儒家文化为核心,辅以传统武士文化的“中才和魂”型。但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全面转向西方文明,福泽谕吉提出了日本要走向科学与现代化,要将日本打造成“洋才和魂”,甚而抛出了“脱亚入欧”的口号。在上述历史阶段中,日本文化中的“和魂”一直占据核心位置。二战后,美国驻军日本并对其实施了战后改造,重点是消除和军国主义纠缠于一体的武士道文化。在此背景下日本所谓的传统与国粹不断沦陷、消失。在生于战乱、长于战后的三岛看来,日本文化所谓的“和魂”已经被阉割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三岛由纪夫开始倡导保护发扬武士道文化,重拾“文武两道”思想,摆脱西方物质文化的羁绊,让日本重新找回自我。三岛在《文化防卫论》中谈到菊与刀的绝迹和连续时,特别强调菊的“风雅”要素发展不平衡,刀的“尚武”要素被排除在文化概念之外,所以必须运用刀的原理。保持“菊与刀”的连续[6]。近代国内很多研究仍认为三岛是极右军国主义分子,实则非也。毛利斯·邦盖(Maurice Pinget)在《自死的日本史》中认为:三岛由纪夫的死是忧国至极的表现,希望藉死来唤醒国人对国家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当今日本社会,“文武两道”的思想并未像三岛担忧的那般消失殆尽。“文武两道”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日本教育以西方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为主要手段来践行“武”的真谛,以科学、民主、儒家思想等来彰显“文”的价值。日本的教育目标可以简单概述为:男孩“文武两道”;女孩“才艺双全”。而反观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和学校教育的应试化发展让个体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文武失衡”。源于我国的“文武两道”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我国文武偏重发展的教育思维下迫切需要这样的理念,学生体质逐年下降,伪娘现象愈发严重。这与“武”的缺失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对于三岛由纪夫体育思想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给我们的体育教育带来思考。

2.2 以希腊古典美为核心锻造雄健的肉体

1951年,三岛由纪夫在游历希腊时深深地被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所折服。三岛由纪夫认为古希腊没有真正的思想与精神,只有肉体和理性的均衡,即精神与肉体两者完美的和谐。是基督教导致了古希腊美学精神与肉体的失衡,精神开始主导肉体,而后者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三岛认为肉体要高于精神与思想,并在深层衍生和管理思想。与此相反,要在谁都能看见的表面创造并管理表面的思想,就必须在思考之前进行肉体的训练。他认为由海水、阳光、军事等因素自然塑成的古希腊的肉体是纯粹的,而当下人类的肉体已经无法在天然的环境中自然生成那般。现在人们只能被动地采用人工的方式——体育锻炼来实现肉体强健。健壮的肉体也逐渐失去了起初的积极意义,智力开始占据上风,乃至形成了“发达的肌肉和古典的教养都是不必要的”怪异的理念。对三岛而言,健壮的肉体代表坚强的意志、果敢的斗志、冷静的判断[8]。他在《太阳与铁》中这样论述肉体与自我的关系:“我把自我当做房屋时,我的肉体就仿佛成为围绕这座房屋的果园。[9]”他拒绝放任果园无人打理,杂草丛生,而是要用太阳与铁来辛勤耕耘他。三岛心目中的男性美就是“生”与“青春”的叠加,而肉体就是这两者的代名词。

二战加剧了男性对肉体的崇拜,强壮且轮廓清晰的肌肉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西方的审美主流,这正是健美发展的“黄金时期”。恰处于这一时期的的三岛由纪夫形成了他独特、杂合的美学思想。在古代希腊的“肉体和才智均衡”思想、古典主义中治愈孤独的三岛,发现了“创造美丽的作品,与自我的美隶属同一伦理标准”[10]。一方面,希腊古典主义美学对肉体的追求令三岛着迷。“大理石般健壮的肌肉”、“海风蚀刻的肤色”是他向往的男性形象,也是他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桥段。另一方面,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达到的高度也影响了三岛。被誉为西方文化发源地的古希腊涌现出了大批杰出思想家,衍生了诸多哲学思想。可以认为古希腊在精神和肉体两个层面的和谐与平衡状态与三岛所憧憬的“文武两道”完美地一致。三岛还阐释了“精神”与“肉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精神可以被视作肉体的牢笼与桎梏,让肉体腐化孱弱;反之也可以评价坚韧的精神锻造雄健的肉体,达到“肉体教养”的目的。这一调和过程也会纠正他在精神领域的偏差。在这一精神与肉体相辅相成的理论基础上,三岛开始了改造自我的行动。

三岛由纪夫采用了器械健身、拳击、游泳等西方体育项目来进行所谓的自我改造,其带来的效果也是极其显著的。1955年,三岛遇到了原海军体操教官铃木智雄,3月在其所开设的健身房中从事体育锻炼[11]。同年9月,在铃木智雄的介绍,日本大学拳斗社的关照下,三岛开始了为期8个月的拳击训练。通过不懈的锻炼,孱弱消瘦的三岛变得雄健伟岸,并改变了他胃弱的毛病[12]。他的胸围增加到了一米,健身也成为了其毕生的追求[13]。此时的三岛不再是柔弱不堪的白面书生,而变成了伟岸健硕的武士。在《镜子之家》也能够看出三岛的健身思想,主人公执着于健身和拳击,这很明显是三岛将自己思想上的变化以及自身的行动融入到了小说之中。希腊古典美指导了三岛的行动轨迹,也让其在肉体改造领域达成了预定的目标。通过西方体育为主的锻炼模式,三岛由纪夫蜕变成了梦寐以求的强者武士形象,实现了肉体发达的“武”的目标。

2.3 以日本武士道支撑身体之内核

日本有句俗语“花推樱花,人数武士”。武士的世界、武士的精神、武士的切腹对三岛而言是如此崇高与熟悉[14]。这也是他将武士道文化的核心思想“文武两道”如此看重的主要原因。他多次向人阐释宣扬武士道的《叶隐入门》一书对他的影响,忠君勇猛和以死殉道的武士文化一直被三岛所推崇。三岛由纪夫用古希腊体育塑造强健的肉体,以西式体育来实现“武”的外在,而“武”的内核则需要以武士道精神来构建。在武士道的规定下,武士们往往用“忠”、“勇”、“风雅”来诠释这种武士道的最高道德[15]。三岛的自我改造决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副强健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用武士道精神来支撑起这样的体魄。单纯依靠西方体育是无法汲取武士道精神的。为此,三岛由纪夫还系统学习了剑道、空手道等传统武道,借助这样的平台来感悟、体验传统武士道文化。

鲁斯·本尼迪克特将日本生动地形容为“菊与刀”的综合体,其中“刀”最能代表日本文化“武”的一面。三岛由纪夫认为要实现文与武的两翼齐飞,必须要将刀提升到新的高度。他强调刀的要素被排除在文化概念之外,所以“必须恢复刀的原理”,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文武两道’的古老道德的细目”,以及进行希腊古典式的“肉体训练”的设想,作为其行动的原理[16]。1966年,三岛开始在碑文谷警署剑道场练习。他与剑道家舩坂良雄及其哥哥舩坂弘也相识,并相互交流剑术[17]。他一度达到了剑道五段的水平。他在希腊古典主义的力量美和酒神精神的不羁、日神精神的浪漫中找到了西方和日本的交汇点,将希腊的男性力量之美注入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中,他的文学和人生融为一个强烈的意象,那就是钢刀[18]。剑道中的“剑”其实就是代表武士文化本质的“刀”。剑道训练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坚韧、自信、果断、无畏的意志品质。剑道固然强调礼仪,但一旦开始则变成了血腥的角斗,这也印证了《菊与刀》中对日本人文与武对立矛盾的论述。现代剑道虽然已经从血腥的杀戮中剥离出来,但是其追求的一击必杀、勇敢无畏仍能窥探武士文化的含义。事实上三岛由纪夫在其身体孱弱的青少年时期对刀剑是很抵触的。幼时长期生活在女性化的氛围中,三岛与刀剑枪棒等男孩游戏无缘,取而代之的则是洋娃娃、过家家等女孩子的游戏。成年后的三岛审美思想朝向“武”的一面转变,剑道成为了他强健体魄的重要方式。而剑道所包含的传统武士文化和对精神的历练更是贴合了三岛追求武士文化的潜意识。他不惜重金购买了名刀“关孙六”,并最终借此结束自己的生命。三岛也将剑道文化和习练剑道的经历带到了文学创作中,《奔马》中主人公饭沼勋就是一名剑道高手。

三岛由纪夫还从事空手道训练,二战后空手道曾因其武士道背景而被废止,这样的做法重创了日本传统“文武两道”的一极。三岛不仅呼吁保护传统“武”的文化,还身体力行参与到空手道练习中,师从日本空手道首席师范中山正敏先生。三岛由纪夫大概从1967年开始练习空手道,还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准。三岛习练空手道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以此感悟传统武士道文化。武士不仅仅需要的是健壮的体型,忠诚、坚韧、不屈的意念更为重要。对天皇的忠诚;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对剖腹殉死的渴望无不彰显了盘踞在三岛内心的武士思想。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三岛由纪夫诚然对传统武士道文化极度痴迷,但绝不能将其等同于军国主义者。可见他所倡导的武士道文化是非政治性的。目前国外的主流研究也已趋向将其定位成日本传统文化的极端捍卫者,是日本文化领域“最后的武士”。武士道不能同军国主义划等号,同西方的骑士精神一样,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积极正面的形象展示给世人的,其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推崇的是忠诚、仁义、忍耐、克己等优良品性。三岛如此痴迷于武士道文化,因为这是日本民族性格的根基,战后被阉割的日本文化显然是让三岛异常痛苦的。

3 三岛由纪夫体育价值观的启示

3.1 改变文武失衡的局面,宣扬正确的身体美学观

“所谓文武之道就是落花和不落的花兼而有之,这是人性最相反的两种欲求,以及为实现这种欲求的两个梦,把这两个梦兼于一身。”[19]文武两道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理念,其目的是培育体质与精神健全的社会个体。这与西方教育界所宣扬的精神肉体二元哲学是类同的。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文武两道”文化逐渐没落。反观日本却将这一思想引入并发扬光大,一直沿用至今。文武两道思想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教育领域。一方面,以文化、科学教育手段提升国民“文”的一面,造就了日本科技、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以体育为主要手段来提高个体“武”的一面。使日本成为世界上身体健康水平、体育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日本社会整体而言也践行了“文武两道”的思想。

我国的教育在此领域则是失衡发展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群体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学校体育发展滞后,受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造就了一批重文轻武、身体孱弱,基于应试平台打造的“残疾”社会个体。那么整个社会也形成了这样的文武偏重的发展状态。而国家层面为了平衡这一局面构建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力图以竞技体育为突破口实现体育强国的愿望。举国体制的确让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跻身体育大国之列。然而外强中干的体制促成了这样的荒诞景象:体制内运动员身体发达,文化缺失;体制外的个体则文化发达,体质孱弱。作为一名阳明学者的三岛由纪夫是“文武两道”思想的践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三岛由纪夫以实际行动来达到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补偿心理让缺失强健肉体的三岛极度迷恋雄性肉体,当他在“文”的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后愈发感受这种灵肉失衡发展的痛楚。三岛实施了所谓的肉体改造行动,其目的一方面是将自身打造成为肌肉强健的完美武士形象。另一方面则是满足他对于强健雄性美的渴求。由于少年时期生活在男性缺失的环境中,三岛对于雄性元素是极度渴望的。穿紧身裤的挑粪工、散发着汗味的士兵是他少年时性幻想的对象。作为男性的他希望自己也能够达到心目中完美的男性形象,如同圣塞巴斯蒂安那般。后来的三岛对男性美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在《假面的告白》中他表达了对自己完美男性形象的自恋,希望一直保持这样完美的形象的愿望。阅读他的众多作品,不难发现,他心中雄伟的男体便是他自己。他爱恋的其实是他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说,他是自恋的偏执狂[20]。

三岛由纪夫通过体育锻炼实现了他的肉体改造梦想,是体育让原本虚弱的三岛变得强壮、健康、完美。他构建了独特的身体美学思想,认为男性就应该像古希腊雕塑展示的那样青春、强大、阳光,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那样苍白、虚弱、颓废。他本来就认为表现精神怠惰的便便大腹,和表现精神过度发达的、露出肋骨的单薄胸脯等的肉体的个性是最丑陋的[21]。体育还是三岛由纪夫保持完美身材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身材像大理石雕像那样保持永恒,才能配平他青春+永恒=美的美学工程式。但这也最终让其苦恼不堪,严重陷入自恋的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难以保持这样的体型。然而当下我国的学生群体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身体美学观,追求娱乐而非体育让他们形成了阴柔为特征的错误美学观念。三岛由纪夫的男性身体美学观正是我们当下教育领域所缺失的,强者文化应当在学校体育中得到升华。

3.2 合理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正视与异域文化的融合

二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更是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遭受了严重打击。传统武道因其蕴含的武士道元素而被禁止,国外文化大肆入侵蚕食着日本传统文化。本来以强势东方文化自居的日本沦为任人宰割的境地。另一方面,作为异质文化的传统文化如何与外来主流文化融合更是让日本社会感到茫然。三岛由纪夫在这样的局面下开始为恢复、发扬传统文化而奔走疾呼。

三岛由纪夫对于传统文化持有两种观念,第一,文化防卫论。日本应当保持纯粹的传统文化,抛弃外来异种文化对其殖民与侵略。二战的失败让日本在文化层面全面处于弱势地位,三岛对此深感痛心。所以他提出了文化防卫论,力图激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另外也是对外来文化殖民与高压的控诉和抗争。第二,文化概念的天皇制。三岛的出生和少年在皇宫的生活经历让其对天皇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积极推行非政治化的天皇制,实质也是对日本最传统文化的坚持。1946年天皇向国民发布《人间宣言》的诏书把天皇从神位拉回到人间。当身高悬殊的天皇与麦克阿瑟合影时,这让诸多三岛式的民众难以接受。三岛甚至认为,天皇乃是体现了“抵抗欧化的最后一块堡垒的悲剧性意志”[22]。三岛由纪夫认为西方外来文化的入侵严重腐蚀了日本传统文化,民众唯利是图,军人视死为畏途,更别谈忠义与牺牲精神了。三岛担心这种风潮如果继续持续下去,日本的未来将会出现莫大的隐忧,甚至还会有亡国之虞[23]。笃信“知行合一”阳明思想的三岛由纪夫一直以武士自居,对武士道文化难以释怀,以致最后头缠“七生报国”的白布切腹自杀。对三岛由纪夫的死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日本国内和中国的学者大多对此持批判态度,而国外学者大多认为是积极的。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三岛由纪夫忧国至极的一种表现,希望自己藉由武士道德切腹殉死来唤醒国人对天皇文化制与国家的重视。

在西方文化大行其道的今日,东方传统文化无疑处于劣势,现实中一切都在沿用西方文化的范式。在国内,国学和传统文化虽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如何继承与发展,如何与西方文化的和谐共生仍旧没能找到正确的途径。而日本的传统文化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曾经令三岛由纪夫着迷的“文武两道”思想在当今日本社会仍旧发挥重要的作用;武士道精神的载体——传统武道也从军国主义阴影下走出;阳明学也指导日本社会良性化发展。日本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一方面,日本将传统文化置身于历史的动态变化中看待。并未将其与守旧主义混为一谈,而是将传统与现代和未来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日本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与外来文化调和的基础上的。许多日本传统文化都源自中国,但是并非是完整翻刻,而是合理扬弃。在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异种文化的兼容问题。就体育文化而言,日本的武道已经超越了其母体中国武术,其浓厚的东方底蕴让其受到不同文化群体的爱好。柔道、空手道风靡全球,跻身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个问题上,三岛由纪夫的视角是封闭的,眼光是长远的,做法是极端的。可以将其视为国粹主义者,他认为要保持纯粹的传统文化。他敏锐地洞察到了传统文化对于日本社会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而用剖腹的手段来呼吁民族保护传统文化则是极端的。

4 结语

三岛由纪夫的精神结构是以他的“文化概念的天皇制”为基础的(三岛的行动模式和后期文学作品都是以此为轴心);其行动学是以“文武两道”为核心的[24]。三岛由纪夫出生在战乱时期,成长在和平年代,却死于盛世,战争、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让其成为了鬼才。

1)从身体层面来看,原生家庭问题造就了其阴柔孱弱、性倒错的病态形象。三岛在青年时期审美思想转变实施肉体改造并成为体格强健的武士形象。三岛由阴柔孱弱的美少年形象演变为强壮雄健的武士形象,最终沉迷于自身的肉体之美而自杀。在这一点上,三岛向世人生动地阐释了体育对于个体肉体与精神的改造功效。而他所谓的身体改造手段锻炼兼顾了西方体育和日本武道,使“文武两道”理念中武的一极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层面。三岛由纪夫则从对本国文化没落的无奈;为传统文化保护奋起抗争;为唤醒民众暴烈殉道。对于传统文化的流逝,三岛是痛苦的。他践行剑道、空手道这些被当时美国视为武士道文化残毒的传统项目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身体的强健程度,更重要的意义是对外来文化侵略的抗议。三岛由纪夫在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虽然出现了武士道的狂热描述,对天皇制度的崇拜。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对于战败后日本处境的不满与抗诉。

3)三岛由纪夫的美学是在日本和古希腊古典美学基础上杂合而成。日本的物哀美学追求短暂绚烂的生命历程,而古希腊则充分赞美阳刚永恒的生命观念。三岛的生命哲学正是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文化,所以他坚持认为人要在肉体最美的时候死去。

4)对“文武两道”思想的追求。文武两道一直被三岛奉为其人生的行动哲学。人不仅仅要在智力上、精神上取得发展,肉体发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同样如此,缺失了“武”的日本社会是不健全的。这也是他最后参与政治政变乃至自杀的重要原因。日本社会并未向三岛所担忧的那般完全沦落为西方文化的附属,相反在其自杀的数十年后日本寻找到了将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方式,甚至已经开始了本位文化的复兴与对外来文化反戈一击。在体育领域,日本的剑道、空手道、柔道等武道风靡全球,吸引数以亿计的西方人习练。在教育领域,日本同样完美地继承与发扬了传统的“文武两道”思想,本国的武道和西方竞技体育一切优秀的元素都被用来为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服务。三岛由纪夫是个文人,但他在体育、美学这两方面同样达到了一定的造诣,他于数十年前提出的部分思想和行动今日看来依旧是很有意义的。三岛由纪夫的一些思想也能够引发我们重新思考我国在学校体育、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领域该如何做。

[1] 三島由紀夫.私の遍歴時代[M].东京:筑摩書房,1995:377.

[2] 陈铭磻.三岛由纪夫文学之旅[M].台北:凯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2012:27.

[3] 三島由紀夫.決定版 三島由紀夫全集[M].东京:新潮社,2003:57-170.

[4] 王志.日本武士阶级的文武合一思想[J],古代文明,2008,10(4):62-69.

[5] 唐月梅.三岛由纪夫之死新析[J].外国文学动态,1994(2):37-41.

[6] 唐月梅.关于三岛由纪夫武道新论[J].日本研究,1994(2):59-64.

[7] 三岛由纪夫.太阳与铁[M].唐月梅译.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0:354.

[8] 三岛由纪夫.太阳与铁[M].唐月梅译.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0:356.

[9] 三岛由纪夫著.太阳与铁[M].唐月梅译.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0:358.

[10] 三島由紀夫.私の遍歴時代[M].东京:筑摩書房,1995:323.

[11] 三島由紀夫.決定版三島由紀夫全集[M].东京:新潮社,2003:157-170.

[12] 三島由紀夫.決定版三島由紀夫全集[M].东京:新潮社,2003:94.

[13] 三島由紀夫.決定版三島由紀夫全集[M].东京:新潮社,2003:506-584.

[14] 王淑蓉.爱之死的构图:三岛由纪夫的《忧国》、电影《忧国》与华格纳的《崔斯坦与伊索德》[J].音乐研究,2013(19):91-115.

[15] 北冥有鱼.叶隐寒刀菊花—日本武士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44.

[16] 叶渭渠.“三岛由纪夫现象”辩析[J].外国文学,1994(2):68-75.

[17] 山内由紀人.三島由紀夫の肉体[M]. 东京:河出書房新社,2014:212-246.

[18] 魏策策.冰菊与钢刀的辉映论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对日本传统美的扬弃[J].理论月刊,2012(11):183-186.

[19] 三岛由纪夫著.太阳与铁[M].唐月梅译.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0:358.

[20] 陈铭磻.三岛由纪夫文学之旅[M].台北:凯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2012:42.

[21] 三岛由纪夫.太阳与铁[M].唐月梅译.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0:350.

[22] 三岛由纪夫.和林房雄的对谈:对话日本人论[M].东京:五月书房,1992:165.

[23] 三岛由纪夫.叶隐入门[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25.

[24] 张文彬.略论三岛由纪夫的男性崇拜——以《假面自由》为中心[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3.

猜你喜欢

武士道由纪夫文武
我的同学吴文武
《哦!爸爸》:希望你一生平安、健康、勇敢有正面力
如是说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三岛由纪夫的心理世界及其文学创作
神秘的代码
论森鸥外历史小说中主从关系的演变
明治初期“立身出世思想”强大影响力管窥
日本动漫文化中的传统元素探究
文武小生姜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