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7-11-26王爽韩天锐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高职教育

王爽 韩天锐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上一些需要的技术操作人员,因此高职教育在改革过程当中必须要适应好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产业转移变化,因此,在高职教育改革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到专业结构的调整,创新模式的培养,以及内涵建设等几方面,通过对这几方面进行专业化的调整,以达到高职院校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 改革创新 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02-01

高职院校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高职院校发展呈现出非常多的问题,就比如说人们在选择专业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选择自己认为当前热门的专业,或者依靠家里面的人脉关系选择所需的专业,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发现,三年之后,学生所学的专业与社会产业的转变无法承接,鉴于这一问题,高职教育只有积极应对,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使社会经济与高职教育相互融合,彰显高职教育的价值。

一、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就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势头较好,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人群,为这里经济发展创造了优势,但这几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逐渐上涨,迫于形势,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优势较好,国家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这对于东北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须要加快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才能够适应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当前,家电信息产业,化工产业,非金属矿深加工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又一次向东北重工业基地转移,因此东北地区的高职技术院校必须要对这些专业的转移提供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很多的高职院校,原有的一些专业本身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方案、规模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有着非常足够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保留高职院校现有专业和招生规模,另外还需要扩大招生规模,这次机会至少还需要新增一些新的专业,逐步扩大新增专业的招生规模,尤其铁路院校男生就业率较高,女生就业率低这种情况,必须要增设女子岗位对应的职业,文案设计专业,资料管理专业等,这样能有效增加女子在铁路行业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培养方案的确立以就业为导向

我国设立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目标在于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管理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一直以来的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这一情况,东北铁路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求高职院校与各大企业深化合作,就当前来说,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但由于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合作程度也有所差异。就比如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ICT创新基地”,他们的合作方式是订单培养,校企互育的方式。这种方式培养人才有着非常多的优势,第一,学校和企业联系非常紧密,第二企业所培养的人才非常有效,能够实行多赢合作。面对新的形势,各大高职院校,应该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榜样,深化与各大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和专业群建设为纽带,大家互利共赢和自愿合作的原则,在与各大企业合作的过程当中,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标准,共同设立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要加大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根据承接产业对技能型人才能力的要求为标准,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重视课程结构的培养,课程标准的设立,课程体系的完成。再次,必须要做到强化技能训练,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拥有熟练技能的学生非常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对学生的技能要加大培养力度。在课程设置过程当中,阶段性的实施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的开展,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成才的重要经历。现在辽宁省的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设立技能大赛制度,对于这一制度,辽宁省教育厅要求各大高职院校将其覆盖在每所职业院校,每个专业,每位教师,每位学生的身上,并为此设立专项的经费。就目前来看,这一制度已经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应该以此作为榜样,将这一制度落实到省内的各大高职院校当中,能够积极有效的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就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另外,为了能够培养有用的社会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双证书制度的执行力度,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还需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拥有过硬的技术才能。

三、服务区域发展,加强内涵建设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高职院校是有力的推进器,在面对社会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加强内涵建设,需要由以下几部分完成。第一,要加强实习实训体系的建设,实习实训体系的建设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关键所在,所以,高职院校在此方面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第二,必须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名师出高徒,因此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办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产业转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把好教师的入口关,根据学校和企业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向全社会招聘选拔优秀的教师。其次还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另外要建设强有力的刚性制度,要求所招聘的教师,能够拥有实战经验,为此这些教师不需要立即上岗,而是先在企业实习,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后才正式教课,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好的学生。再次还要打造专业的教学团队,在教学的岗位当中,培养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名师,让学生在上课过程当中,能够轻松愉快的掌握专业知识。最后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任务,加强力度,培养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学校要为教师自主创新技能提供专业的奖金设置,以加大教师的自主创新动力。

结束语:

高职教育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高职教育必须要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观察社会发展的动向,通过社会发展的动向,来强化自身的改革。在教育改革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到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相衔接,以培养学生能够快速就业为导向,让学生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人才,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加大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一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他们在学校当中掌握真实的技术,第二,要加强师资隊伍建设,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智力来源,成为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郑立梅,赵景芬,刘占军.高职院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以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2:65-68.

[2]陈斌.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83-84.

[3]杨贤超.从零开始的探索——高职院校“专接本”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36+126.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高职教育
经管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