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大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阶段强制体育冷思考

2017-11-26许小平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层面时代体育

周 银,许小平

(长治学院体育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强制体育的实施由来已久,强制体育不是强迫体育,而是一定范围内的规定性,分为法定性、规律性、规范性3个层面的强制性表现形式,其中法定性的强制形式是教育权力机构所颁布实施的法律、政策条例规定;规律性的强制形式是体育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过程和要求;规范性的强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法等提出要求[1],大学强制体育的实施也不例外,从检索的cssci期刊来看,学者普遍认为实施强制体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基于学生体质的下降,而这种体质下降的论断则主要是以体质测试的大数据为前提。刘阳、何劲鹏指出:2013年教育部在全国20多万青少年进行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耐力素质以及男生上肢力量的水平下降不少[2];钟明宝、张雪琳、王瑛3人提到面对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学校强制体育问题[3]。张洪潭教授曾指出,学生耐力素质持续下降并非体质薄弱所致,而纯属于学生的思想问题[4]。强制体育实施的出发点不能只局限在所谓的学生体质下降上,更应该从大学体育教学的本质出发,审视其内涵,从而实现其可持续推进。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大学作为输出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的“体”毫无疑问、不可或缺,但是由于长期重文轻体的思想存在,使体育这项学生的基本权利没有合理发挥,体育教学的系统化较薄弱、学生的体质状况不稳定等现象频出现,这就要求要从国家层面上实施强制体育,现在无数的事实证明强制体育作为一种顶层设计,在中小学实施较好,操作性也较强,但是在大学阶段强制体育实施的内涵式发展以及如何迎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更值得思考。强制体育不能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工具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其实施的内涵识别体系、理念、过程、手段,这些将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结果,并最终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本文以“强制体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共查阅相关学术文献20篇,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阶段强制体育的实施

1.1 实施的新内涵识别体系

1.1.1 大学阶段强制体育的实施应注重其经济性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与经济紧密相关的便是上层建筑。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设施,在阶级社会里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由此不难看出,经济强大了,人们的意识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理应体现在强制体育的内涵里,即强制体育的实施也应考虑其经济性。由于每个地方高校招生生源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绝对存在的,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消费、体育运动参与,因此在强制体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应“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推行切实可行的强制体育形式,确保强制体育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1.1.2 大学阶段强制体育的实施应凸显其文化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从其结构而言其一般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首先是文化的外层,马克思所说的第二自然,或称为对象化了的劳动;其次是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各种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等;再者是文化的里层(核心部层次),指的是文化心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等[1]。社会主义新时代指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那文化自信从哪儿来又到哪里去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这种文化自信也许正是从不同地方的文化融合而来,毋庸置疑这时的文化心态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强制体育作为一种强制性体育的实施方案,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体现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大学阶段强制体育的实施更应注重其文化性。大学是一个大熔炉,来自各个地方的学生都是带着其独特的地方文化而来,这也就造就了其对体育认知的不同,这种不同会影响其对体育运动方式、价值的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强制体育的实施应在尊重地域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开展独具特色的强制体育实施措施,丰富强制体育的内涵,实现人文关怀。

1.2 实施的新理念理念一词在辞海里被解释为看法、思想或者观念,其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种理念,其具有划时代的引领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强制体育实施也应顺应这种理念,因此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理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实施理念的好坏或直接会影响到高校的体育环境、体育文化,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再者社会主义新时代再次提出和谐发展,这种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大学生也不例外,强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是顺应了人全面发展的需求而诞生的,更应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这就要求其实施的理念首先要考虑到其实施的对象是人,而且是大学生,要实现他们的身心发展或许要更多地根据他们对精神需求、自我追求、实现价值层面的实施,那就是用信念引导动机和行为,进而追求体育效益的最大化,毕竟信念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相信通过这种引导,大学阶段的强制体育会散发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通过这种创新理念的实施,强制体育会创造新的体育需求而不只是创造一种有生命会运动的产品个体,同时通过这种理念的实施学生会在体育兴趣的带动下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效能感,完成强制体育从有形到无形的过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3 实施的新策略

1.3.1 法定性层面上,强制体育的实施过程应注重引导人性化监管体系的建立而不是只注重生硬数据的收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法制会更健全,更符合人的发展需求,强制体育也不例外,其法定层面上的实施也应彰显人性的光芒,不能一蹴而就。再者从体育的功能上讲,其功能的凸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要不间断才能看到最终的效益,因此在此过程中应注重监督体系的建立,而且应从上而下层层监管,确保大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大学阶段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提供平台和资金支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不是只注重生硬数据的收集,通过数据的收集来决定强制体育的实施,如通过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来衡量,众所周知数据的采集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体质测试的过程中,由于测试的手段、场地的不同可能测试结果误差很大,再者测试者的责任心和被测试者的态度也同样会使测试结果千差万别,尤其是大学生这点则体现更明显,所以通过数据反映的学生体质下降可能是主观层面上被下降,而不是真的就是事实的真相,这就更加要求大学阶段的强制体育在法律层面实施人性化的监管体系,让体育的价值观和学生的价值观相融合,促使其乐于运动,乐在其中。

1.3.2 规律性层面上,强制体育的实施应注意目标可以强制,但过程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人为本规律是哲学里的常识性问题,其是指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生活,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大学阶段强制体育的实施其实也是用规律解决当前一种矛盾的主要体现,恩格斯说过,任何事情都是一种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一种结果的集合体,强制体育的实施过程是一种遵循规律的过程,过程把握好了,自然就会有好的结果,因此结果是我们的理想,可以强制达到,但过程应注重提供达到目的的途径而不是必须要怎么走,毕竟处在相仿年龄段的大学生身心发展不一样,个人的喜好也不一样,体育运动需求也不一样,这些因素在大学阶段的强制体育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而不能只把其看作一个单纯的实施对象通过运动软件来把控其运动量,运动软件控制的是操作工具而不是人,而反过来一个人可以代替很多人来完成所谓的操作任务,结果便可想而知,预期的锻炼效果可能很难达到或者根本达不到。因此这种方式从短期来看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其运动项目相对单一,学生就会因缺乏激情而敷衍,最终投机取巧地完成所谓的运动量,而不会实现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强制体育实施的规律性层面上需要以人为本,实现强制体育的强大功能。

1.3.3 规范性层面上,强制体育的实施过程应注重体育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从源头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6]。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均可以体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工匠精神也尤为重要,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因此从这些层面上作为理论践行者的教师有必要培育工匠精神,而强制体育的实施无疑提供了契机,那就是通过规范性层面上的强制体育的实施,培育体育教师的工匠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使教师真正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做研究,提升上课的质量,改善教学软环境,使每一节课都充满激情、活力、人情味,使每一节课都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身体体验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体味拼搏的快乐、比赛的酣畅、成功的喜悦,最终能激发他们发自内心对体育的热爱,实现强制体育的强而能治、强而不制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健康梦、和谐梦。

1.3.4 经济性层面上,强制体育的实施应把握体育消费动向和消费热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体育锻炼生产力变化使得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越来越重要,因此,体育随生产力的变革而发展是一种历史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需求和欲望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7]。每个高校的招生都有其区域性,而每个区域都有着不同生产力水平,这也就决定不同区域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向和消费热点是不同的,例如沿海地区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体育人口较多,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度也较高,因此他们的体育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然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更关注的是生活领域的一些必须消费品,体育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减少,而且即使参与体育运动,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他们的运动场地设施和他们接触到的体育项目也相对单一,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是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勇气,因此通过大数据调查我们可以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地设置被大家喜爱的运动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理念引导行动,价值引导取向,行动践行法律,并最终实现强制体育的有形向无形转变,真正凸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特质。

1.3.5 文化性层面上,强制体育的实施应采用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呈现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参与与体育分享,促进共融共进每个时代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殊的物质生产方式,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文化也具有特殊的时代性质[7]。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更多地来源于不同地区文化碰撞后所产生的融合,体育文化也不应例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载体就是人,在大学里其载体则是各具文化特质的大学生,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承载的体育文化表现形式不同,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多地会把融合时尚和前卫元素的体育项目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也更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来自农村的孩子则更多的是把朴实的文化融进体育课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学好传统的体育技能,而对于很多有挑战性的体育社团的融入性较低。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交融会越来越明显,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也会随之而推进,因此此种情况下充分利用文化的元素来完成体育的使命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选择,通过融合不同地区和新时代运动项目的开展,学生会主动参与,主动进行体育分享,而且还会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使体育寓强制于强大。

1.4 实施的新手段手段在辞海的意思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将会不断更新,尤其走到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大学阶段的强制体育也应与时俱进。但是作为一种对人实施而且追求回报的方法和措施,不能只考虑其客观性和可执行性,而更应该考虑其适应性和灵活性,也不能只考虑其短期的效果而应更多考虑其长期的收益,更不能只考虑其功利性而不顾其公益性,因此建议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来鼓励学生参与并体验体育运动,如建立创客体育实验室、举办体育赛事、开展体育竞赛欣赏课,使学生沐浴体育文化、体味体育文化,使其看到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魅力进而喜欢体育、参与体育,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2 结 语

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我们提出了新目标、新征程,大学阶段的强制体育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有新的内涵,不能只看到其法定性、规律性、规范性而更应该注重其经济性、文化性。从实施策略上应注重从不同角度去把握,法定性层面上应注重引导人性化监管体系的建立而不是只注重生硬数据的收集;规律性层面上注意目标可以强制,但过程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人为本;规范性层面上应注重体育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从源头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经济性层面上应把握体育消费动向和消费热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体育锻炼;文化性层面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呈现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参与与体育分享,促进共融共进。最后,从实施手段上应考虑其适应性、灵活性,追求长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项立敏.我国学校实施强制体育的内涵[J].体育学刊,2016(2):107-111.

[2] 刘阳,何劲鹏.我国学校强制体育的合理性探析[J].体育学刊,2015(5):1-6.

[3] 钟明宝,张雪临,王瑛.新时期学校强制体育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13(1):94-98.

[4] 张洪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8(2):81-86.

[5] 关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多维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10.

[6] 论“ 工匠精神 ”.中国文明网[EB/OL].http://www.wenming.cn/ll_p d/ddj s/2 01705/t20170524_4259874.shtml,2017-5-24.

[7] 卢元稹.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6-139.

[8] 祝振军,焦建余.高校体育教育从强制性向诱导性转变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98-500.

[9] 吴剑平,刘强.清华大学新时期的体育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2):104-109.

[10] 李世宏.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7):128-131.

[11] 王有升.论学校教育的强制性——一种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反思[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15-18.

[12] 张维,林琳.学校实施强制体育浅论[J].才智,2010(26):161.

猜你喜欢

层面时代体育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e时代
e时代
我们的“体育梦”
e时代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