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动态与进展
2017-11-26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26651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实现清洁低碳发展,煤炭能源的消耗比例有所回落。但是我国的“富煤、少油、贫气”的资源禀赋,以及我国经济处于发展期和能源消耗高峰期的现状,决定了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消耗主体地位将长期不变。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国煤炭能源的消耗总量为41亿吨左右,煤炭消耗占比将由现在的64%降低58%以下。无疑,煤炭消耗占比将持续下降,但其能源消费霸主地位仍旧不会动摇。由此可见,煤炭能源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的支柱能源,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
煤炭行业初始资金需求大和投资回收期长,这一特点致使煤炭企业在生产运营期间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尤其在我国启动了以煤炭、钢铁两个行业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的当下,煤炭市场面临的挑战巨大,煤炭企业为应对环境变化必须加强自身管理,而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煤炭企业全面有效管理风险提供了可能,因而也就尤为重要。本文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主要内容及成因分析、控制研究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求介绍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现状,为煤炭企业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供思路,促进煤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概念
郭云、李红梅(2005)认为,财务风险伴随煤炭企业债权融资额度的增加产生,是债务到期无法偿还,进而引发煤炭企业财务运营的失败甚至是破产的不确定性。显而易见,该定义侧重的是筹资风险,也就是现今我们所说的狭义的财务风险。张景义(2006)指出,风险是指最终结果的预期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则是指企业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此概念简单明晰,但是因为仅仅考虑了损失发生而不够全面准确。严虹(2008)认为,财务风险是煤炭企业在生产运营期间的投筹资活动,受到企业内外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使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明显,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进一步指出了财务风险发生的空间和引发原因。刘彦青(2011)认为,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具有综合性,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具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仅是指煤炭企业的筹资风险;而广义财务风险包含筹资风险在内,是指任何因为不确定事项带给煤炭企业损失发生的可能和程度。王淑英(2014)认为,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煤炭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营期间,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由于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导致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取得的实际财务成果偏离之前预期的经营目标,进而导致企业的资产遭受损失或影响企业取得更大的收益。该定义比较全面地考虑到了最终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和风险发生的时间空间范围。
可见,对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由筹资风险拓展到各项财务活动风险,再到认识到实际财务成果与企业预期经营目标的偏离,逐步将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上升到与企业的预期经营目标相结合的层面,越来越全面准确,科学的概念界定有助于煤炭企业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现有研究为财务风险控制奠定了基础。
三、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及成因分析
(一)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张建军(2007)认为,财务风险贯穿财务活动始末,因而应依据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相应划分,具体可分为筹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仅仅是初略的介绍,并没有给出每种风险的具体阐述。严虹(2008)依据煤炭企业主要财务活动进一步指出,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具体而言,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回收策略不规范、投资科学性欠缺以及收益分配政策不当这几个方面。很明显,这较之前学者的差别在于认为资金回收属于资金营运的一部分,因而将资金回收风险一并归入了资金营运风险。赵晓萌(2009)认为,煤炭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三个方面,并指出,资金回收风险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可见,这一分类认为煤炭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回收风险,并且将投资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放在一起,认为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导致收益无法实现预期分配,这有一定的合理性。
显然,以上研究的共同特点是基于财务风险贯穿于财务活动整个过程的认识,根据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和财务活动识别划分相应的财务风险,符合人们对于财务风险的一般认识,但是存在一定的笼统弊端。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具有综合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郭云、李红梅(2005)认为,高度举债经营是产生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源,而形成风险的直接原因是现金流转困难。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因是投资失误、经营失败,外因则是源于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这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对其他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张建军(2007)认为,形成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既有外部影响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并且财务风险不同,其形成原因也不尽一致。外部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和资源环境等。他指出,环境因素发生改变而企业的财务策略没有随之做出相应变化,极有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内部因素主要指企业风险意识缺乏,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营运资金政策不当等。他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成因是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营能力较差、举债过高或负债结构不当这些内部因素。这从内外部诱因分别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但是未考虑企业风险意识的主观因素。马爱兵(2012)经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领导往往只注重财务预期达成而轻视财务风险管理;缺乏运用财务信息指导企业经营的能力,只重视实际产量,而不重视研究企业投入产出比的经济模式,缺乏进行信息分析的意识,财务信息的传递不及时;资金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不高;忽视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很显然,这强调了风险意识,认为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以及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具有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以上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从企业内外部两个角度探讨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强调了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外部因素。
由明珠(2008)分析认为,资金需求大、返本期长,日常生产营运成本居高不下,产业分散,委托代理关系契约不完善,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是国有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在前述学者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控体系缺失也是诱发原因之一,这是对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曹振江(2011)分析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不集中、监控力度不够且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本结构不当、过度举债,企业财务负担沉重;生产运营活动本身的固有风险;资产的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不强。孙长峰(2014)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如下: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风险意识淡薄且风险评估能力不强;控制活动不当且措施不到位;沟通渠道不畅通,信息系统落后;缺乏监督评价且职业胜任能力不强。很显然,上述研究考虑到了内部控制因素,认为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也是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之一,这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又向前了一大步,提醒煤炭企业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为其控制财务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并没有详述可操作性建设内控体系的具体做法。
四、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张建军(2007)指出财务风险的防范方法有风险预防法、风险分散法、风险回避法和风险转移法等,认为企业要根据财务风险的不同及风险所处的阶段不同选取适当的技术方法。并使用描述性案例研究方法,介绍了徐矿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这种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实施风险防范的思路值得借鉴,但是提出的防范措施过于笼统。严虹(2008)认为,为预防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应主要做好如下工作: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预警机制;针对企业客观现实选取合适的风险策略,并指出主要的策略包括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加强风险管理,对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四个环节的财务活动分别进行管理。刘彦青(2011)提出煤炭企业应提高防范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资本结构,减少煤炭企业资金运营风险;加强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的总体周转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树立科学的经营观发展观念;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责任追查。陶珺(2012)在分析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和特征、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认识,积极引导;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控制;注重财管班子建设;内外部审计相结合。王淑英(2014)梳理了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收集财务风险管理的数据信息、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提出财务风险应对策略、制定财务风险解决方案以及实施考核落实责任,并采用案例研究法对每一流程环节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分别提出了应对获利能力下降和应对资产周转率下降的三个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强调了加强主观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和实行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属于行之有效的损失预防策略。
张咏梅等(2007)认为,建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需要一系列原则指导,包括成本效益原则、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分级分权管理原则和为保证控制有效的衡量财务信息原则。并遵循这些原则设计了煤炭企业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就组织结构体系、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预警机制体系、控制方法体系和分析处理机制的建立开展了研究。赵晓萌(2009)借助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将财务风险与客户风险、内部经营风险、员工风险放在一起,从这四个维度对风险进行统筹管理、综合平衡,也就是把风险因素融入煤炭企业的战略管理框架之中,设计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的平衡计分卡,并将其应用于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不单独考虑财务风险,而是从企业战略管理框架出发,与企业其他风险相结合进行综合考量,这为煤炭企业提供全新的风险管理思路。赵春荣(2011)提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机制,二是转变风险目标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宏观政策把握机制。孙长峰(2014)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提出了煤炭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包括: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具体包括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制度、重视人才建立有效的内控授权制度、优化董事会决策机制;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完善控制活动;建立信息与沟通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很显然,无论是建立财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和方法,还是基于内部控制视角,设计风险控制体系,都是基于自身理解,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煤炭企业进行财务成本控制的思路和方法。李童玲(2016)结合低碳背景,在构建我国上市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定量研究,认为煤炭企业应当通过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及时察觉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和前述学者的区别是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不难看出,我国学者对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控制思路主要有:一是分别针对各种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各个方面全方位实施风险防范的思路;二是指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强调提高主观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和实行审计制度的重要性的损失预防策略思路;三是指出防范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应做好的主要工作,提出更为具体的防范手段;四是提出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新思路,包括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平衡积分卡、基于内控视角、设计风险控制体系,等等。但是目前的研究基本都属于损失预防策略的范畴,而对风险回避、风险抵消、损失抑制策略的研究较少或者不深,另外,对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阶段的研究也很少,且少数的研究里面应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更是寥寥。可见,通过大数据,对全行业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应该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对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对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主要内容及成因分析的研究较为成熟,对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控制思路。但是,目前的研究基本都属于损失预防策略的范畴,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侧重于对风险回避、风险抵消的研究,以及对风险评价阶段的研究,会有更多的学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控制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风险控制理念和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和发展目标进行积极探索,找到适用于本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控制道路,以此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促进煤炭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