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三转化 提升学生运动参与水平
2017-11-26于文明,周广平
教学策略三转化 提升学生运动参与水平
案例1:教师在上课前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整节课采取的是“示范——讲解——分解练习——纠错”的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不断强化练习持球部位、击球位置、脚步如何超越等技术要领。学生的练习兴趣渐无,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下降。
分析:在球场上只要有2个人在,很少看到2个人一起练习运球、传球等技术,一般都是在练习投球或直接进行比赛。本节课教师采取以技术为主的教学方法,忽略了球类运动受到大家普遍欢迎的原因。
策略:将球类技术教学“竞技化”。将学生分成4~8个小组,将6个障碍物间隔1.5m摆放,进行运球过障碍物比赛,在最短的时间内全组成员全部完成为优胜组。各组为了取胜积极参与,一些学优生在前面带领,其他组员在后面模仿练习。在练习中,如出现错误动作时,教师及时提示、引导;当较多的学生出现同一错误动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观察学优生是怎样做的,学优生现场归纳动作要领,与其他学生一起练习,学生们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案例2:小学《山羊分腿腾越》第1课时,体育教师布置好场地,并进行了1次示范后,讲解了要领和保护方法等一些常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山羊”上进行练习,除了几名男生敢于尝试,其他学生纷纷后退,无论教师怎样鼓励,还是出现了冷场,导致教学中断。
分析:在小学生眼里,“山羊”就是1个庞大的“怪物”,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越过这个“怪物”,对“跳山羊”产生了消极情绪和畏惧心理,导致教学中断。
策略:用小体操垫进行组合代替“山羊”,能够使教学更加安全。在热身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围绕“山羊”跑动,在“山羊”前,用手摸一摸、拍一拍“山羊”的支撑面,并问学生:“‘山羊’的身体硬不硬?”学生经过实际接触,知道“山羊”其实挺“温顺”的,大大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将1张小垫子折叠平放,学生在小垫子上做双手支撑、平面分腿并腿的练习;再将4张小垫子折叠平放进行双手支撑、跳起提臀分腿腾越落地的练习;最后,过渡到6~8张小垫子折叠平放,有保护与帮助、无保护与帮助的分腿腾越练习,逐步引导学生到“山羊”上练习。这样,用学生不惧怕的小垫子充当学生惧怕的“山羊”,避免了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敢练、想练、能练。
案例3:在学习第2套少年拳时,教师示范完整套路后,将12个动作进行分解教学,每课预计学习4~5个动作。刚开始学习套路时,学生兴趣盎然,整套套路学生掌握后,几名男生两两一组开始用学会的动作模仿对打,教师发现后严厉制止。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的练习兴趣逐渐减退。
分析:按照武术套路一招一式教学过于单调和平淡,学生不太感兴趣。
策略:在教学中,可将套路中蕴藏的脚步、拳法、掌法等基本动作提炼出来,以接近于实战的形式借助辅助器材教学。如,学习冲拳、击掌、马步等动作,可将2名学生分为1组,1名学生双手持小体操垫扮防守者,另1名学生做马步动作,用冲拳或推掌的方式击打小体操垫。有了攻击目标,学生就有练习的动力,会全力出击,强化了冲拳、击掌动作。为激发学生学练积极性,可将小体操垫的位置不断向下移动,同时也提高了马步动作的质量。在教学时,教师要吃透教材,明确每一动的攻击和防守特点,让学生扮防守者,教师演练某一动如何运用,这样,套路演练直观生动,学生也知道了动作的作用。
[本文系威海市十三五规划课题(WHJYMJ001)“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参与水平提升的行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于文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小学,264400);周广平(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小学,2644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