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胡演奏的情感表现和审美

2017-11-25郑璇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二胡演奏情感表现审美

郑璇

摘 要:二胡演奏本身是一项综合性音乐乐器,其涉及文学、哲学、音乐以及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表演,其对二胡演奏者的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二胡演奏的情感表现和审美展开了探讨,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二胡演奏;情感表现;审美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85-01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典型的拉弦乐器。随着我国的发展,二胡凭借其富有特色的音乐音乐旋律和曲调,越来越深受大众的喜爱。在二胡的演奏中,如何将情感表现,让听众们感受到二胡演奏的美感,对二胡演奏的创作有着极大帮助。二胡演奏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与心理审美体验,其核心在于通过这些情感与审美思想表达音乐内容的同时,为听者呈现出二胡艺术独特的美学光彩。二胡演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门类,其演奏不仅仅是机械地复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思想与风格,更多的也是演奏者其自身个性风格的体现,两者融合之下,传输给听者美的信号,进而去享受二胡艺术精神与心理上的美好,而这也正是音乐的价值所在,同样也是二胡教学实践的核心本质。

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感知

二胡表演艺术给人以美的意境,即美的意念和环境,需要我们运用形象思维来感知,所以形象思维是音乐审美的关键。什么叫形象思维呢?简单地说,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理解二胡艺术的思维和认识,不外乎是我们的生活印象和体验经由技术及许多手法———观察、比较、研究,依着二胡作品而形态化为形象和技术的手法。比如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通过故事的描述,塑造了一位在旧社会中备受压迫的鲜明的女子形象。乐曲中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可谓是“以景入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音乐也是抽象的艺术,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用抽象思维来分析《兰花花叙事曲》,通过对《兰花花叙事曲》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不管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在欣赏二胡演奏艺术时,都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达到对二胡艺术的理解。除了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形态,并且要饱含着感情、发挥着想象,把思想、感情、想象和物象形态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来进行艺术思维,只有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发现二胡演奏的艺术之美。

二、二胡演奏的情感表现和审美

(一)二胡演奏的情感教育

在二胡演奏与教学中,感性、情感、审美、心理等因素始终贯穿于其中,无论是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还是其在演奏中对于音乐思想内涵的表达,这都是演奏与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学习者接受音乐情感、审美、心理等艺术价值的过程。

首先,从情感机制来讲,二胡创作、演奏、教学都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音乐诉说情感的审美活动。音乐通过审美激发演奏者与听者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来带动二胡教学实践的幵展与成效。笔者认为,二胡教育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艺术表现力,而并非演奏技术,而所谓艺术表现力其实就是二胡演奏者全面发展与综合素养的体现,是二胡技与艺的结合体现。若想要实现学习者全面发展,重视学习者的情感教育是需要首要面对的问题。通过情感的激发引导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与激情,通过二胡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来提升学习者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经典的音乐作品为学习者带来情感上的体验与震撼,用音乐的情感去感染与共鸣,唤起他们对于二胡艺术的审美情感与情趣。

如演奏《奔驰在千里草原》时,结合蒙古大草原的景色与风格演奏,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觉。

除此之外,情感教育对于二胡教学的效用还体现在学习者的心理意志上,其目标是实现学习者在演奏与学习中坚持、执着、持续、坚韧的心理意志定向体现,即我们常说的有意识地去调控心理心态的自觉性机制。通过自觉性、积极性、自我调控与积极认知等内在观念的调控去激励学习者演奏与学习的心态,渴求自身的兴趣激发与艺术汲取。同时,这种内在心理意志的作用还体现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教与学之中,实现教与学的默契,为教与学搭建积极主动的沟通桥梁。

(二)审美情感在二胡演奏中的运用

在二胡教学实践中,情感虽然贯穿其中,但其也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更为重要的还是技术与情感的统一与融汇,其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意向去提升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教学的强化,与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意志强度以及审美心理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二胡演奏的效果是十分明晰的,演奏技术的精湛与娴熟与否决定了演奏效果的呈现。对于演奏者而言,二胡演奏是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艺术形式,虽遵循熟能生巧的原则,但其中演奏者心理、意志、审美等因素调适与调控的作用却更不容易忽视。

俗话说,弹琴是需要脑子的,其引申的含义即在此,二胡演奏中不能够过度强调演奏者技术,也就是身体生理上的训练,忽略了演奏者心理、意志、审美等因素的重要性,二胡艺术之所以独具魅力,演奏者身心契合不可或缺。

如:演奏二胡协奏曲《满江红》时,首先要想象到古代作战前,擂鼓助威壮观而生动的场面,将军升帐、将领出战、兵马林立、刀枪相交的场景。准确把握作品的创作意图,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再加上演奏者的二度创造和想象力,设想画面,体会作品意境,注入个人情感,才能使演奏者感到有东西可表现,音乐形象也就显得具体、清晰、鲜明。

说起二胡作品,相信大家首先反映在脑海中的莫过于《二泉映月》,这首作品为什么能够感人肺腑,仅仅是因为创作者所叙述的种种苦难和遭遇吗?在笔者看来并非如此,除了创作者用音乐语言去营造凄楚、沉闷的气氛之外,演奏者如泣如诉地演绎让聆听者体验到了创作者的痛苦与悲惨,从而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不寻常之美。而这也正是二胡的神韵与风格所在,只有演奏者充分地倾注了自己的技术、意志、审美、情绪等,用心去演奏才方得呈现,同时音乐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主题也得以体现,其引起了演奏者、聆听者心境与情感上的共鸣,那么两者都能够在音乐的美中,产生情感体验,形成对音乐美的认识,这样审美体验与情感,也将随之而不断提升与发展。

例如,《听松》一曲就吸取了很多西方音乐因素。演奏者在演奏时将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演奏中,保证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让曲子变得更加丰富。

而在当下的二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传统化的情况普遍存在,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或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仍是较为重视技术、理论等方面的传授,而作为学习者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传授方式。虽然在二胡教学中教师们也在突破教学思维与教学手段,但并未能够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固定的思维模式、定式的思维逻辑,往往让学习者在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过于循规蹈矩,总是以固定的套路去思考、解决问题,而并非是着眼于独立地去分析、解决问题。

当然,笔者在这里谈及传统教学模式并非是完全否决,传统二胡教学对于二胡学习者而言,也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意义,但在当下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状态下,传统教学模式则需要做出改变,应当注重对于二胡学习者演奏、情感、审美、乐感、意志等等因素全方位的培养,让学习者具备足够的独立性、自主性、意志力、审美力。将教学的核心与内容关注到学习者自身而并非是技术、理论的灌输,引导其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对于二胡艺术的认知、理解与诠释,以可持续教学的眼光为学习者搭建優质教学的平台与通道。

三、结语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是比较重视氛围和意境的创造,这也是艺术表演所追求的目标,二胡作为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当然也不例外。把握好二胡演奏的技巧和韵味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素质才能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二胡艺术的魅力,更要关注其情感、审美、意志、意识等方面的调控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才能让人身心愉悦,感受二胡艺术的风采。

参考文献:

[1]李静.二胡演奏中的情感表现探析[J].音乐大观.2011(10).

[2]唐玉林.论二胡演奏的情感表现和审美[J].华人时刊旬刊,2011(10).

猜你喜欢

二胡演奏情感表现审美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融合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