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芡实叶斑病、叶瘤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2017-11-25徐建方潘复生黄洁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苏州地区芡实叶斑病

徐建方+++潘复生+++黄洁

特约栏目主持:刘义满

男,1963年,现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从事科研与推广,推广研究员(专技二级岗),研究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蔬菜分会副理事长。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40多项,选育蔬菜品种10余个,赴10多個省市技术讲座近100场,在中央及地方广播电台技术讲座和咨询200多次,主编书籍6部,副主编或参编书籍22部,发表文章100多篇,译文25万字,负责制修订行业及地方标准50多部,协助申报地理标志产品7个,参与国际交流20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次被湖北省三家省级媒体联合评为“热心公益优秀咨询专家”。

导读:芡实是一种特色水生蔬菜,芡米俗称“鸡头米”,性糯,味佳,且含丰富营养成分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有“水中人参”之誉。笔者针对近年来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发生普遍且呈不断加重的趋势,从品种选用、培育壮苗、茬口安排、肥水管理、药剂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探明了芡实叶斑病、叶瘤病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控技术,为当地芡实生产实现安全高效和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芡实是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草本水生蔬菜,芡米含丰富营养成分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有“水中人参”之誉。近年来,芡实种植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仅江苏栽培面积己近1.3万hm2。随着芡实种植发展速度的加快,囿于有限的耕地资源制约,稻田种植、重茬现象日益普遍。由于稻田水位浅、有机质含量偏低,加上管理失当,常常导致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严重发生,成为优质、高产和高效的重要制约因素。经过多年调查观察和试验,探明了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病害发生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品种选用、栽管措施优化、防治策略和方法改进,集成了一套以农业措施为基础,药剂预防为关键的安全高效综合防控技术,经示范推广,不仅有效减轻了病害损失,而且改善了品质,增加了效益。

1 病害发生特点

1.1 病原菌与侵染传播

①叶瘤病 属担子菌亚门实球黑粉菌属的真菌,以厚垣孢子团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温度达18℃以上,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雨水、田水传播侵染健康叶引起发病,病部产生担孢子进行再侵染。

②叶斑病 为角卷霉、卷喙旋孢霉或睡莲拟叉梗霉侵染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靠水流、气流和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可引起全田发病。

1.2 发生期与症状

①叶瘤病 常于植株生长前中期开始发生,早的年份在定植后即发病,迟的年份在将“封行”时发病。苏州地区常年在入梅时即6月下旬始发病,个别年份6月中旬发病,晚的年份在6月底7月初始见病,至果实采收前期(9月中旬)均可发病。一般来说,发病越早,病害发生越重。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淡绿色黄斑,然后渐渐隆起膨大形成不规则黄色瘤,后期开裂或腐烂下沉,使芡花不能出水开放,对产量影响极大。大发生年每叶最多病瘤数可达6~7个,最大病瘤直径可达30 cm左右,单瘤质量可达1 000~

1 500 g,轻发生年病瘤少而小,病瘤的直径仅1~2 cm。

②叶斑病 俗称“麸皮瘟”,又称芡实黑斑病,为生长中后期主要病害。苏州地区常年在7月中旬发病,一直到果实采收后期。发病初期芡叶外缘有许多暗绿色圆形病斑,后转为深褐色,有时具轮纹,直径在3~4 mm,严重时病斑连片,使整片叶腐烂,对产量影响较大。此病最大的特点是暴发性、流行速度快,当病原菌积累到一定基数时,遇到“台风”或大风暴雨,造成芡叶破损,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快速传播,短短几天内即可全田发病。

2 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

2.1 气候

由于芡实是浅水栽种植物,叶片紧贴水面,因此与病害发生、发展最为密切的是气温和大风暴雨,6月中旬入梅以后气温高,病害发生早,7~8月气温高于35℃的天数多,也就是水温高于30℃的天数多,病害发展快,9月气温偏高的年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7~8月台风、大风暴雨天气多,加速病害的流行。2009年苏州地区7~9月高温天数多,大风暴雨频繁,叶斑病、叶瘤病大发生。

2.2 品种

据大面积调查和比较试验表明,品种间对叶斑病、叶瘤病存在明显抗性差异。通常以刺芡的抗病性好于苏芡,苏芡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由苏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优良品种姑苏芡2号、4号以及黄籽紫花苏芡,抗病性明显优于宝应刺芡,其中尤以姑苏芡2号抗病性为好(表1)。

2.3 生境状况

包括茬口、水、土质。20世纪80-90年代,苏州地区多利用低洼的太湖围垦地种植芡实,并以传统水生作物茭白为前茬,席草、灯草为后作,一年一茬,病害发生较少。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利用粮田栽种的面积不断增多,病害发生逐年加重,且重茬田发病重于轮作田。从土质来说,土层深、污泥层厚、有机质含量偏低的田块,不但发病早,而且发病重。水,包括田间水量及水质。水位过深(高于80 cm),造成水温低,不利芡实生长,抗逆性差;水位过浅(低于30 cm),造成水温偏高,有利病害发生发展,一般以60~70 cm为宜,水体不清,流动性差、腐叶多,受污严重,有利病害发生。

2.4 田间管理

移栽基础、肥水管理等措施对病害发生发展也有较大影响。弱苗定植、栽植密度不当(过少影响产量,过多不利生长)、偏施氮肥都会加重病害发生。不同农药防病效果差异显著。

3 综合防控措施

根据叶瘤病、叶斑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对策,药剂防治应坚持“防早治小,治前保后”的策略。

3.1 农业措施endprint

①选用抗病良种 经过多年多地生产实践,姑苏芡2号、姑苏芡4号杂交品种不但病害轻,且产量高、品质优,十分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栽种。

②合理安排茬口 可与其他水生蔬菜轮作,如藕莲、水芹、菱、茭白等;也可与旱生蔬菜或粮油作物轮作换茬,以有效降低发病基数、推迟病害发生期。

③坚持适期播种 盲目提早育苗,不但秧苗生长发育差,而且易导致病害发生重。合适的播种时间原则上以定植时秧苗达到圆叶3~4张、大叶直径20~

25 cm、叶柄长40~50 cm、粗1.0~1.5 cm的壮苗标准即可。苏州地区露地播种以4月上中旬为宜,采用薄膜覆盖育苗的可适当提前5~10天,最早于3月底播种。

④科学施用肥料 在肥料运筹上,以常规肥与微量元素肥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速效与迟效相结合为原则;在肥料结构上,做到氮、磷、钾与微量元量合理搭配。苏州地区的施肥方法是:施好基肥,

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00 kg左右,施后耕翻耙平。定植后10~15天,每株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0.15 kg;施后15~20天,每株追施三元复合肥0.15 kg;封行前,每株再追施三元复合肥0.3 kg和硫酸钾0.1 kg。此外,开花结果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和0.1%硼酸液叶面肥,有利促进生长,减轻病害,提高结果率。

⑤合理调节水位 合理的灌溉,要做到随着芡实植株生长,田间水位由低到高逐步加深,定植初期水位控制在10 cm左右,以后逐渐增至30~

60 cm,果实采收期水位不低于35 cm。

⑥及时摘除残叶 病残叶是病害再侵染的重要菌源,而且病叶浮于水面,十分有利病菌通过水流传播。为此,及时摘除能有效减轻病害发展。

3.2 药剂防治

根据田间药效防治数据(未发表)发现,不同农药防病效果差异显著,药剂防治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①选择高效药剂 防治叶瘤病可选用10%腈菌唑乳油350倍液,75%科博(波尔·锰锌)可溶性粉剂3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防治叶斑病可选用10%腈菌唑乳油350倍液,65%代森锌可溶性粉剂300倍液,20%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750倍液或30%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

②掌握防治策略 根據“两病”的发生规律,在药剂防治时要坚持“选准药剂,两病兼治,适时用药”的策略,根据病害实际发生情况用好2~3次药。具体来说,第1次用药在定植活棵后封行前,常年一般在7月上中旬,主治叶瘤病,兼治叶斑病;第2次用药在7月下旬,主治叶斑病,兼治叶瘤病;8月上旬视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用好第3次药。

③科学选配药种 由于叶斑病、叶瘤病常常混发,为此要按不同时期的主攻对象,科学选配农药,同时要注意药剂的交替混合使用,延缓抗性产生。

④注重用药方法 坚持适期用药,以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药效果最好。此外,鉴于芡实叶片浮生在水面,因此要做到细雾滴、均匀、针对性喷雾,用药时每桶(12.5~15.0 kg)加入卫农助剂2 mL,可提高药液在叶面的展布黏着力,提高防效。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无人机低空喷雾,省工节本。

⑤加强螺害防治 椎实螺、扁卷螺啃食植株造成伤口,加重病害发生,因此在螺害发生重的田块,要及时用药防治。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探明了苏州地区芡实叶斑病、叶瘤病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用药预防为核心的综防技术。应用于生产,有效地提高了防效,增加了产量,改善了品质,让芡农获得更好、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促进芡实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人工摘除病叶虽对控制病害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摘除病叶会相应推迟采收期和降低产量。

参考文献

[1] 鲍忠洲.芡实.苏州水生蔬菜实用大全[J].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潘复生.苏芡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5(5):54-55.

[3] 鲍忠洲,谢贻格,潘蓉蓉,等.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病因调查及其防治对策[J].长江蔬菜,2010(14):106-107.

[4] 巢海忠,沈生元,潘复生,等.苏州芡实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4(4):58-60.

[5] 马火敏,薛建芳,谢贻格,等.苏州地区芡实叶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2010(6):42-43.

[6] 魏林,梁志怀,成燕清,等.湖南芡实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J].蔬菜,2013(4):40-43.

[7] 朱纪谷.芡实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59-60.

[8] 李青松.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15-117.

[9] 张宝林.广东芡实病虫螺鼠害初步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1997(1):32-33.

[10] 王迪轩.芡实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药市场信息,2013,25(15):42.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州地区芡实叶斑病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秋风送来芡实香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
秋补食疗话芡实
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办学典型特征分析
芡实组培快繁无菌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冬季芡实助养脾胃
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苏州地区高校为中心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