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对明星出轨问题的探讨
2017-11-25顾烨烨
顾烨烨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4)
新媒体环境下对明星出轨问题的探讨
顾烨烨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4)
近年来,明星出轨事件一旦曝出,必将引发受众围观,各大媒体为博取眼球对此类事件大肆宣扬。新媒体时期,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受众应如何理性看待明星及娱乐新闻泛滥的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媒体;明星出轨;娱乐新闻泛滥
2016年8月,某著名影星发布离婚声明,迅速占据热搜头条,引发大量网友围观,每篇相关新闻点击量高达10万。本文对近年来明星出轨事件引发围观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并探讨了应如何理性看待明星及娱乐新闻泛滥的问题。
1 明星出轨事件引发持续关注的原因
1.1 事件本身具有新闻要素
第一,趣味性。与有板有眼的社会新闻或政治新闻相比,娱乐事件更具趣味性,加之事件本身颇具转折性,更加激发受众的围观心理。
第二,冲突性。当事人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加上娱乐圈各位明星似有似无的各站阵营,双方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事情的下一步发展会如何,事情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都不得而知,而这种冲突性使得事件具有了可观赏性与戏剧性。
1.2 受众的本能及窥私欲
一个新闻事件引发如此巨大的关注,必然与受众有关,而受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人的本能,即好奇心。这些事件本质上具有一种娱乐性,而人是具有好奇心的社会生物,天生便会关注具有冲突性和戏剧性的事件。
其次,人的窥私欲。明星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大众本就对他的私生活充满兴趣。离婚作为明星的私事,被曝光本身就是对他私生活的一种披露。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窥私欲,想要探究别人的秘密。离婚案件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契机,打着看热闹的旗号,实质上满足的是对明星私生活的窥私欲。
1.3 媒体报道的脱序
作为娱乐事件,明星出轨事件本身并不具有多大的社会意义。这种情况下,媒体对明星出轨事件大肆报道,甚至遮蔽了同期的一些重要事件,这是一种脱序行为。媒体报道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首先应该满足社会需要,其次才是满足个体的低级需要。
而这种脱序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媒体为博大众眼球,过分追逐经济效益。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为追求经济利益,媒体更倾向于报道能夺人眼球的娱乐新闻,以满足受众的窥私欲,甚至捏造虚假新闻混淆视听,促进事件进一步发酵,以吸引更多目光。
2 对待明星的理性态度
2.1 正视人的复杂性,拒绝“职业神化”
人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生物,具有社会性,其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多样甚至易变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一个职业本身的神圣化而把置身于其中的人也神圣化。
同样,我们也不应该将其获得的成就看作评判他的所有标准。就像看待林丹,他所取得的体育成就万众瞩目,但这并不是衡量他的所有标准,职业只是他人生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不一定能够像在职业中的那样尽如人意。
因此,看待明星时,不要把一个职业“神化”,更不能把明星本身“神化”,每个人都是相异但平等的个体,无论作出何种选择,这也只是他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应该以衡量其职业的标准来衡量他所有方面。
2.2 理性看待,避免“道德一元化”
对一个明星的认同,并不需要事无巨细,你可以认同他某一方面的成就,但在其他方面大可不必。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成就突出,而要求其在道德上也做到相应地步。对待明星时尤其如此,我们因为某些作品或者成就而膜拜他,但这种膜拜绝不是道德上的。如果这个明星是一个演员,那我们有权要求他改进演技而为我们呈现更好的作品,但我们无权要求他在道德上做出何种表现。因此,看待明星时,我们应该理性思考,避免道德一元化。
3 新媒体环境下对娱乐新闻泛滥的新理解
3.1 媒体充分发展的体现
娱乐新闻的泛滥,表面上看它是当今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但另一个方面,它也是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发展相对充分的一种体现。把一件大众所感兴趣的事事无巨细地表述出来,使得受众对事件的知晓权得到充分满足,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事件的进展和发展变化公之于众,这种行为本身就能证明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
3.2 增强媒体竞争力
对媒体人而言,利用已有的工具快速并及时地获取信息并传达给受众,这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对媒体亦如此,一个媒体要想在竞争中脱引而出,充分和及时的报道必不可少。
3.3 对受众自主选择的推动
媒体发展的越充分,越能推动受众的个人选择。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速度更加迅捷,选择空间更加广泛,相应的,受众的自主选择性和个人辨识能力也会提高。
因此,我们不妨将娱乐新闻的泛滥看作媒体充分发展的体现,与其急不可耐地批判它,不如为其喝彩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对新闻信息的自主选择性和辨识度,这样,才能在信息泛滥的新媒体时代迅速便捷地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1] 付玉. 浅析自媒体语境下人际传播的潜变[A]. 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
[2] 胡一峰. “虚拟现实”之人际传播:浪漫ICQ[A]. 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 2002
[3] 张彬. 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J]. 今传媒. 2008(08)
[4] 潘英.比较视角下的网络新闻评论[J].《当代传播》.2004(3)
顾烨烨(1993-),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学生,传播学硕士,南京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传播学。
G211
A
1672-5832(2017)11-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