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语俗语文化内涵浅析

2017-11-25黄丽萍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维吾尔维吾尔语俗语

黄丽萍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维吾尔语俗语文化内涵浅析

黄丽萍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维吾尔俗语,是维吾尔族智慧的结晶,它以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形式客观地反映出维吾尔族的生活哲理、道德观念、风土人情,真实地记录了维吾尔族的发展历史轨迹。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发表了一些自己对从俗语衍生出的文化现象的浅见。对指导维吾尔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维吾尔族的文化历史根源及思维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维吾尔语;俗语;文化

1 引 言

维吾尔族有着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的民间俗语。最早集中研究维吾尔俗语的人当数11世纪的穆罕默德·喀什噶里。他著成的《突厥语大词典》中就收录了很多维吾尔语俗语。

从目前搜集的资料中关于维吾尔语俗语的研究主要有:廖泽余(1985)《维吾尔谚语中的民族社会文化投影》。以及王德怀先生的一些文章,都探讨了维吾尔俗语所蕴含的维吾尔民族文化的许多侧面。

2 维吾尔俗语文化内涵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丰富世界观的语言形式。维吾尔俗语,它跟本民族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这些俗语总结出了维吾尔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现象。

2.1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指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不同民族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不同,所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

ak taglik-kara taglik bolup katmak.

像白山派和黑山派一样势不两立。俗语中的“白山派”、“黑山派”是伊斯兰教在新疆近代史上的派别,在这两派的控制下,叶尔羌汗国及地方政权之间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沉重的精神枷锁,最后汗国灭于他们的互相残杀中。

layli kurux uqun ,majinonnig kuzi kerak.

直译“只有用麦吉农的眼睛,才看得出莱伊丽的美丽”,这是我们常用的一个俗语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意思。麦吉农和莱伊丽是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的男女主人公。

2.2 饮食文化。饮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amgaknig neni tatlik ,hurunnig jini.

勤劳者的馕香,懒惰者的命香。

pul bar bolsa jaggalda xorpa bar.

有钱能使鬼推磨。

ququra kulda piqarmanta qulda.

煮蛐蛐儿要水多,蒸包子要个少。

对于维吾尔族,馕、蛐蛐儿、包子、肉汤等是他们长期以来最常吃的也是最简单的东西,也属于他们的特色饮食,所以俗语中就会有相关的体现,显得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

2.3 地域文化。地域使得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里却平淡无奇,毫无文化意义。

tuga kanqi ,yegiz xunqa.

骆驼越老,走的商路越多,负载越重,磨的疮疤越深。

骆驼是新疆特有的交通工具,因新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因而耐旱的骆驼成了交通不发达时期的常用交通工具。

su ketidu tax katidu ,osma ketidu kax kalidu.

河水流走石头在,乌斯曼褪了眉毛在。

乌斯曼就是我们常说的“青黛”,是一种十字花科的植物,它是由菘蓝的叶子经水解后生成的靛蓝,维吾尔族女性用它来描眉。

2.4 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维吾尔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因此相关的俗语也很多。

bexi barnig buki bar.

头上要戴帽,不戴帽是对老天不尊重。

paqak atmak

向天扔刀子。

古代维吾尔人信萨满教,崇拜上苍,后信伊斯兰教,也认为造物主是在天上,仍然崇拜上天,故要求男人戴帽子,女人戴头巾或帽子,否则视为不敬,认为不戴帽子或头巾会触怒上天并受到惩罚。向天扔刀子也是对老天不敬的表现。

salla degan yuk ,sakal degan tuk.

无知识的人缠上散蓝,只能成负担。没尊严的嘴上留长须,只能算毛发。

伊斯兰教宗教人士头上都缠有白布——散蓝,缠得越多,表示越有知识和身份,留长须往往代表一个人的尊严,而只有散蓝而无知识的人,散蓝对他来说只是压在头上的重量而已,只有长须却无尊严的人,长须对他来说只能算是毛发。

rozini man tutsam ,aeytnhi baxkilar oynaptu.

我封了斋,他人却过了节。

yatta yugurki axka ,egiz yugurki baxka.

开滚七遍的水是清真的。

alar barmiganni molla biralmas.

安拉给的,毛拉不会给。

上述俗语中的“封斋、清真、毛拉、安拉”等词,都体现了浓郁的伊斯兰教文化。

3 结语

在如今新疆的快速发展之下,语言间的相互渗透日趋增多。但是对于俗语这一由历史沉淀累积下来的语言形式,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更要具有思想性、实践性和科学性。选择具有表现人民生活经验跟美好愿望的俗语,摒弃那些具有陈腐、愚昧、封建观念的俗语。语言是十分丰富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除了通晓其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深刻理解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文化意义上的等值,也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1] 汉维常用俗语词典[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德怀.从熟语看维吾尔族的园艺文化相[J].语言与翻译.1996.

[3] 王德怀.从熟语看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J].语言与翻译.1991.

[4] 王德怀.从熟语看维吾尔族的服饰文化及其质点[J].语言与翻译.1998.

[5] 廖泽余.维吾尔谚语中的民族社会文化投影[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

黄丽萍(1992-),女,汉族,新疆阿克苏人,研究生在读,新疆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

H215

A

1672-5832(2017)11-0231-01

猜你喜欢

维吾尔维吾尔语俗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与人名有关的英语俗语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客家俗语巧诵读
维吾尔语数词历时演变发展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探析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数字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