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17-11-25杨伟兰
杨伟兰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杨伟兰
在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成为当前高职教学的主方向。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采用以就业为导向完善课内外实践教学、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师型思政教学团队、强化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联系的方式,有利于培育出顺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导向 高职 思政课 实践教学
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职教学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基于就业导向,选择适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以期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目标。基于就业导向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内外实践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构建优质的教师团队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支持,强化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实际岗位的工作要求,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今后的就业需求。
一、以就业为导向完善课内外实践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做好课内及课外的实践教学工作。在高职思政课上,课内实践教学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主题,开展情境模拟、讨论等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以就业为教学活动话题,模拟出企业面试的情境,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计面试问题和合理回答,活动结束后,全班一起总结,帮助全体学生掌握面试的技巧。通过一系列的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锻炼能力,通过思想交流促进全面发展。基于实训和实习内容展开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课外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尽早掌握实际岗位的行业规范,以扎实的基本能力应对今后岗位中出现的问题。高职思政课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训和实习工作,了解社会的实际就业情况,以此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高职院校加大整合思政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多种形式的保障机制,促使学生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观。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以就业为导向完善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离不开全校与专业部门的支持,各单位共同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思政实践教学环境。
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师型思政教学团队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师型思政教学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院校中,培养一批专业和职业思维兼具的思政教师。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中都提高了对专业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但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师型思政教学团队,需要聘请具有专业技能和行业经验的人员加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来,建立一批企业兼职的思政课教学团队,为学生讲授更多的职业技能知识,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高职在校教师积极的参与到企业和行业的社会实践中去,以此培养出具有双师技能的高职思政教师。高职院校内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意识多由思政教师辅助形成,因此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师型思政教学团队对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作用。双师型高职思政课教师兼具职业思维和专业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顺利的适应社会大环境。
三、强化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联系
强化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联系,是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形式,构建开放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此培养出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家教育部门加大促进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上,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也逐渐形成,但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未建立,以至于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并未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专业优势和就业能力。强化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联系是从实际出发,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目标,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建立专业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专业的技能授课,高职学生基本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帮助高职毕业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强化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联系,不仅让学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通过感受企业文化,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责任意识,高职院校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兼具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大环境中占据优势。高职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主要课程,为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基于就业导向研究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以不断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强大就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1]胡大伟.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1):88~91.
[2]徐红.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J].价值工程,2010(5):165.
(作者单位:冀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