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实现路径探析

2017-11-25赵晓晓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者隐性环境

赵晓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实现路径探析

赵晓晓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多元化。传统单纯“灌输式”的知识传递,“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作用逐渐凸显。隐性教育已然成为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新课题。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将起到深远持久的教育作用。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教育 实践路径

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方式。社会学家杰克逊曾提出“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既包括文化知识的增长也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心理等的成长变化,而对于后一方面知识的传递则是潜在于教育实践中的”。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质之一。而对于隐性教育,往往表现于丰富而多变的教学载体上,如校园的文化氛围、制度建设、物质环境、人际影响、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等等。在显性教育已无法满足信息、教育方式多元化的当今高校,隐性教育的作用则日渐凸显。

一、隐性教育概念界定

隐性教育有别于显性教育,它是一种无意识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接受教育,是教育者采取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指在学校的环境里,除正式课程教育计划之外的各种活动激励、文化熏染、制度约束、人际关系影响等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的一种方式。

二、高校开展隐性教育的重要性

(一)理论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观点为主要依据。隐性教育将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教育内容与各种活动紧密结合,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中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学生作为隐性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学生的思想意识是隐性教育的直接教育对象。人的思想观念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认识和实践的影响,在教育者对受教者进行隐性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受教者对事物的认识发展规律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受教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均得以提高。

(二)隐性教育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被受教者所接受。”因此,促进隐性教育的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方式。大学生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强等性格特点,他们渴望自由,对知识接收的个人选择性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单向性,一味单纯说教,师生之间交流性差,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避免单纯“灌输式”教育,应该力求将目的隐瞒,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者。正如柏拉图所说:“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时,才有可能达到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隐性教育实现路径

(一)校园环境陶冶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巴克指出: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环境。因此,要充分发挥环境在高校隐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高校要通过创设美好的校园环境,把教育目标和内容巧妙融入到可见物质环境中,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又能有效地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人文环境熏陶

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等人文环境也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学校要通过创设健康向上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品格,从而造就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学生。

(三)制度环境规范

制度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是复杂的。校规的制定偏重于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参与性,这样容易削弱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降低了学校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在有关校规制定中,如果学生参与并认同了规章,那么遵守规章也就更容易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

(四)网络环境影响

网络对学生思想认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网络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一些负面扭曲的信息观念也容易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基于此,高校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与管理,发挥网络德育传播的积极作用,积极防范和遏制各类垃圾信息,以实时监控、定期检查等方式提升网络系统安全,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

(五)人际关系促进

人际关系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校园人际关系上,一方面要做好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同,发展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构建平等活泼、和谐共育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师生关系和谐建设,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从传统教育中独奏者的角色逐渐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教化塑造学生转变成帮助引导学生。教师首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政治素质,发挥教师人格魅力,这样,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乐于接受教师“正能量”的洗礼。从而建立起互相理解尊重、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1]刘卓,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20.

[2]陈应琴,文学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赵晓晓(1983-),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锦州医科大学,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青年心理与伦理。

猜你喜欢

教者隐性环境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漫观环境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