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推优入党”工作现状探析
——以GY大学为例

2017-11-25叶展航郑伟旭吴紫莹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团支部团干部团组织

叶展航郑伟旭吴紫莹

高校“推优入党”工作现状探析
——以GY大学为例

叶展航1郑伟旭1吴紫莹2

推优入党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是高校共青团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高校的推优工作存在基层团干部工作水平不足、推优对象素质参差不齐、推优标准不明、团员反应平淡等问题。通过对GY大学各级团组织进行调研,提出应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党建带团建的组织形式和明确推优标准,以优化高校推优入党工作。

推优入党 基层团干部 共青团队伍建设 第二课堂成绩单

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发展对象(以下简称“推优”)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高校汇聚了大批优秀的共青团员,通过开展推优工作为党员队伍输送着新鲜的血液。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基层团员和团组织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然而,团员素质出现分化、学生团干部工作水平不足等问题正制约着高校推优入党工作的开展。面对当代大学生团员对推优入党的工作的“不了解”、“不重视”的现状,有必要对此进行剖析探讨。

一、背景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第五章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团的基层组织的任务,即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积极做好这项工作,是党对共青团提出的要求,也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指示。可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切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探索、深化高校基层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问题。这对于团学工作进一步紧扣学校的中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一)团干部频繁交替,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高校基层团干部是各项团工作的落实者,是“推优”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他们对“推优”工作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推优”工作的成效,影响到广大团员对推优结果的认可度。然而团支部干部的更替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优”工作的实效。以GY大学基层团支部为例,团支委(包括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实行每年一换制度,当团支委通过一年的摸索熟悉了“推优”工作后,在普遍缺乏工作交接或交接不充分、校院两级团委缺乏后续培训的情况下,新的一任团支委又在摸索中学习“推优”的相关工作。每年的人员更迭、缺乏必要的工作培训和锻炼、对“推优”工作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基层团干部的团务工作水平难以保障。

(二)推优对象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的二级学院会根据学校团委的管理办法细化推优要求,以GY大学为例,各学院根据《GY大学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实施办法》的基本要求,细化学院团支部实用工作手册,将“推优”条件具体要求为:①年满18周岁;②入党申请书在一个月前已经上交;③上学期没有挂科;④上学年综合测评在班上前40%(下学期推优时如果不满足该条件,但满足上学期绩点前40%,给予证明者可以参与推优);⑤这学期已是团员;⑥已进行党章学习。

由此可见所推选的“优”,是指学习成绩中上、参加过党章学习小组的团员。基层团干部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往往只关注以上操作层面的要求,而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则有所忽视。通过对GY大学几个二级学院基层团组织的走访及调研发现,不少推优对象已经忘记甚至没有参加过党章学习小组,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存在着错误的入党动机,政治意识淡薄。这类形式上符合条件、思想素质上未达标准的“半合格”推优对象通过了团支部的民主推选,为日后党组织的发展培养工作留下了难题。

(三)“推优”标准不明,团员反应平淡

对GY大学的团员访谈发现,总体上团员对“推优入党对象”是有所关注的,能够参与“推优入党”会议并认为“推优”工作的开展过程是公平民主的。然而大部分团员不知道“推优”的标准是什么,在他们看来,“推优”跟“选成绩优等生”没有什么差别,而且不清楚推优的目的意义何在,这些团员在“推优”会议上往往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参与民主推荐,要么不发表意见,要么人云亦云,使得“推优”会议变成走过场[1]。同时,不少基层团干部会把“推优”会议安排在班级会议的间隙或结尾处,组织形式上也难以引起团员的足够重视。大部分情况下,学习成绩好、交际能力强的团员比较容易被推选上,但其政治立场和道德修养水平,则无从考究。标准不明、形式随意,使得广大团员对“推优”反应冷淡,一个50人的团支部,推优往往只有1至3名团员申请参加,在几乎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推优对象即能产生。

三、对策分析

(一)加强青年团员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高校各级团组织应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校报、广播、宣传栏等各种传播手段,紧密结合青年特点,组织开展各种党团活动,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为主题,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学习研讨会,为广大青年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广大青年团员应努力学习团的知识、深刻学习团史,并广泛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内先进典型教育等,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增进对党的认识,加深对党的了解,培养对党的感情。通过学习教育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增强党在他们心目中的光荣感和神圣感,让加入党组织、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真正成为广大青年一生追求的目标[2]。

(二)强化团干部队伍的建设

高校部分基层团干部理论水平不高的,大部分情况下都会依赖个人经验开展工作,工作技能和知识掌握不足。因此,亟需加强基层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1)采用“结对子制度”。在每年新生入学选出新的团干部之后,立即将新生团干部与高年级的团干部结成“对子”在一起,由学院团委牵头,开展经验交流会、工作技能分享会等,由高年级团支部带新生团支部开展工作,并以新生团支部的团务工作开展情况来考核新老两个团支部的评优、奖惩等。如出现干部换届等人员变动,新上任的团干部则需参与学院团委组织的“基层团干部工作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由上一届的团干部详细介绍、跟踪指导新任团干部的工作,传承优秀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2)召开支部交流会。在每一次“推优”工作结束之后,“结对团支部”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会,针对本次“推优”过程中优点与不足展开讨论,总结出经验并添加至学院团委建立的电子平台“推优榜样库”和“推优反例库”,供各个团支部借鉴学习。

(3)完善督导机制。每个团支部的“推优”会议须由学院团委两名负责干部在场督导开展,监督团干部工作是否到位以及会议是否存在随意性等,以此保证“推优”会议的顺利进行,并对该支部团干部进行考核,作为其年度考核评优的参考。

(三)优化党建带团建的组织形式

共青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作为党在高校工作中的助手,一切工作要以服务、服从党在高校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对团组织来说,一方面,推荐的优秀团员还是团员,理应受到团组织的约束、教育;另一方面,推荐的优秀团员是有希望发展成党员的,从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个层面出发,团组织应该自觉地培养他们,向党组织靠近。要对团员青年进行充分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奠定他们的思想基础。要充分组织团员青年自觉学习党章、团章等党团基本理论知识,在思想上促进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将团组织“推优入党”跟党组织发展党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目标,党团组织要密切合作,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共同肩负起培养考察的重任[1]。

(四)明确推优标准,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高校应努力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真实、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事团学工作等情况和取得的各类成绩,为避免推荐“半合格”团员提供可能。通过对团员学生党团学工作履历、志愿公益经历、参与团学活动情况、实践活动经历、创新创业创优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明确、完善团员“推优”的标准,为党的人才输送严格把关。

[1]李阳.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2):172~173.

[2]孙晶.浅谈现阶段基层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J].学理论,2010(28):44~45.

(作者单位:1.广东工业大学;2.南方医科大学)

本文系2016年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区域协同背景下的高校双创教育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ZS0018)阶段性成果;2017年广东工业大学团委项目——团改革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团干部队伍建设探析阶段性成果。

叶展航,男,硕士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与心理教育;郑伟旭,男,本科,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吴紫莹,女,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团支部团干部团组织
新时代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探究通过基层团组织提升青工工作状态的方法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百名专业团干成才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