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国际法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国际法法学教学方式

魏 华

试论国际法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魏 华

作为高等教育法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国际法学在法学教学内容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国际法学也是历年国家司法考试中的必考课程,因此,无论是国际法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还是社会实践的效果都必须得到重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填鸭式”等教学方法,缺乏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指导原则,难以起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的作用,由于其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急需对国际法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变革。

地方本科院校 国际法教学 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对法学(本)专业的学科区分标准,作为法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一门二级学科,国际法学有着三个分支研究方向: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开设有以上三个分支学科的课程并辅之以相应的教材,本文采用的是法学学术界大部分法学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即通说),对包含有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国际法学课程教学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一、地方本科院校国际法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填鸭式”教学方式

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师大多习惯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国际法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科学合理的分析传统“填鸭式”教育,就会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运用,长远来说,桎梏了学生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职业发展。

(二)师生之间缺少良性互动

在国际法教学中侧重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基础牢固才能谈探索发展,但是目前来看,地方本科院校普遍运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很多学生们感到疑惑的问题的个中缘由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导下,学生们缺乏分析和实践运用能力。课堂之上老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信息反馈情况,由于缺少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导致学生兴致缺缺、无心听讲,对学习渐渐丧失了兴趣,加上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在课堂上做随堂笔记并且课后温习的习惯,导致学生们对一些实事热点问题了解甚少,更别说那些关于国际法学重要事件的案例剖析能力培养了。

(三)开设国际法学课程的院校对此缺少必要重视

除了上述几个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关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调查研究也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是开展国际法学专业教学的外在客观条件不足。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数量缺失,师资条件也有所欠缺,出现无人可用、找人代替的尴尬局面,国际法学课程在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法学(本)专业课程当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其二是国际法教材选用方面没有结合当地情况。因为地域差异的存在,地方本科院校在选用国际法教材时,既要避免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而存在的实践运用方面错误,也要尽量突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使编写的教材适合本地教学需求。其三是考核形式单一,这也是造成“填鸭式”教育普遍存在的诱因,考核分数以期末测评,闭卷考试为主,包括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的试卷形式促使学生机械化记忆课本内容应付考试而面对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测评感到不知所措。

二、对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国际法学课程改革建议

(一)丰富教学内容,侧重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情况

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专业人才,而与之相应的,近些年来对职业性法律人才需求量在增长,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法学专业人才时更多考虑日后踏入社会的发展条件。作为国际法学这一专业必修课来说,更是要紧追理论基础部分,即国际法学总论部分的教学。在国际法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结合国家建设工作和国际形势变化,这样可以丰富国际法学课程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国际法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氛围,推动师生互动环节的顺利进行;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关心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了解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和社会制度不同,对诸如公法和私法、国内法和国际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之间的区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等加深理解;可以教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表面思想,启发学生多进行逻辑性思考。

(二)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1、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实践证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和实践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消极影响,学生们难以从课堂之上获得能力的提升。对此,需要做出教学方式的改变,笔者在这里首推的是启发式教育方式。启发式教育方式以“启”为核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方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在课堂之上,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综合案例分析等方法逐步带领学生剖析所学知识的本质问题,加深学生对国际法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课堂讲解时引用一些实事热点问题,先是采取学生之间讨论后交换意见的方法,然后教师对这些事件深刻分析,在讲解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带动学生理性分析能力的提高,这也会使得学生们对国际关系的变化充满兴趣,更多关心国际局势。启发式教育还有一个重要运用就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思维发散的能力,通过对一系列同一类别和属性的案件的比较,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法学体系内容存在的相互关联性,从而加深对国际法学课程的理解。除了启发式教学方式之外,还有着其他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相结合的能力,常见的有:开设模拟法庭,模拟庭审环节和审判环节;模拟合同谈判,设置多种情形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观察能力;开展读书报告会,交流学习国际法学的心得体会;模拟起草司法文书,规范司法审判环节.......

2、采用多媒体教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带动多媒体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工作在地方本科院校渐渐普及。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的将图片、影像、文字信息表达出来并给人直观的视觉印象,通过构建模型、刻画图表等方式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教学工作。在国际法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多媒体的优点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既可以采用播放纪录片的形式讲解国家发展状况;也可以构建人物关系模型,帮助学生了解案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还可以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加深学生对国际法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3、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

因为国际法学是一门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运用的法学专业,因此在扎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在国际法学教学工作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在讲解国际关系变化和实时发生的热点事件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加深对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生动性的了解,这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带动学生关心国际形势变化也能够更多的结合课本基础理论,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语

不同于以往国际法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新式教学方式更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在国际法学学习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对国际法学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作用。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上教师们不能恪守传统的总在前、分在后的观念,而应该以国际法学的总论为基础,利用分论的例证来围绕总论进行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例证表现的更加生动丰满,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加深对国际法学理论基础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们需要更多考虑国际形势变化,树立大局观念,掌握事态发展的最新动向,努力提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的能力。

[1]李岚红.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论国际法教学内容的改革[J].法制与经济旬刊,2010(7):136~137. [2]冯汉桥.国际法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J].学理论,2009(29):49~51.

[3]廖丽.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法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15(23).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魏华(1985-),女,河南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国际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国际法法学教学方式
论陈顾远之先秦国际法研究及启示——基于《中国国际法溯源》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法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