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2017-11-25彭文涛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教育

彭文涛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彭文涛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使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背景,思考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提升大学生生命品质。

大学生 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教育首先是指对生命自身的关注,包括他人与自己的生命,以及扩展到所有自然生命。其次,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类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爱,而且包括生命价值的提升和生存能力的培养。生命教育是一种倡导了解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赢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社会对他们寄予无限厚望,高校必须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生命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珍重生命、理性关注生命,构筑美好的生命家园,实现生命的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手段,是保证大学生成就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伤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如2008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教授在课前,被一名大四学生手持菜刀冲入教室砍倒,随后不治身亡。2007年5月,成都锦江区的香江花园内,一女大学生金某跳楼自尽,原因是多次找工作未成,被职介骗钱。2006年4月,绵阳某高校大四学生因失恋,残忍杀害女友,经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其死刑[2]。

这些恶性事件说明大学生的生命观存在着误区,生命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抗挫折能力,不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它应当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校生命教育使大学生真正了解生命,珍重生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生命教育的研究最早源于人们对死亡的探讨,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究死亡学,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出版了《死亡的意义》,引发社会各界对死亡问题的研究热潮。随后,美国开始在学校开展死亡教育课程,并逐渐形成一个教育分支科学,发展成为生死教育。生命教育一词于1974年由澳大利亚的诺夫针对青少年死于吸毒这一问题而最早使用,1979年,诺夫在澳洲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旨在“预防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生命教育中心,预防吸毒和酗酒,以及将各种伤害减至最低。通过全力培养青少年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创设健康生活环境,传达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生命教育逐步引起大陆学者们的关注,生命教育开始不断发展,1997年,叶澜发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文章,最先对教育与生命的关系进行研究,引发大量大陆专家学者关注生命教育的探索与研讨。2003年,上海市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工作,确定一部分生命教育试点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生命教育试用读本。2004年刘济良先生的《生命教育论》出版,系统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基本思想、理念及价值取向。2010年4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

大学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生命观,具备积极生命意识,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尊重他人的生命,建立乐观自信的阳光心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自我肯定,使生命得以蓬勃发展。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高校应积极实施生命教育,确立以大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大学生自然生命,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帮助大学生尊重生命、追求生命品质,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不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同时必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伟大,保护、热爱一切生命,主动追求积极的生活态度,全力找寻生命的意义,促进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只有实现人对生命的和谐,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在高校生命教育实践中,大学应着眼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尊重和爱惜生命的态度,唤醒大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生命意识,使大学生学会维护心理平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从容应对生活危机和摆脱生命困境,在人格上得到健全发展,进而支持推动大学生生命的成长、发展和完善。

总之,教育与生命相连,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因教育而延续,敬重、珍爱生命是全部教育的核心。大学生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探求生命的价值、激发生命的活力、获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大学阶段是个体逐步迈入成人社会的重要的发展转折期。在大学阶段实施生命教育,让大学生感触到生命的可贵,从而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对于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郑梓南.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和保障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孟媛媛.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计划编号NJZC16221),项目名称:内蒙古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彭文涛(1974-),女,副教授,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