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庾岭诗歌的文化意蕴研究

2017-11-25胡泰斌唐孝慧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梅岭驿道岭南

胡泰斌 唐孝慧

大庾岭诗歌的文化意蕴研究

胡泰斌 唐孝慧

大庾岭古时是中原与岭南的屏障,大庾岭古驿道是通向海外的必经之路,历代不同经历的文人在这条古驿道上留下许多精美诗篇。本文从题大庾岭诗的文化意蕴中,分析古驿道的时代变迁带给文人的共同心理感受和诗中蕴含的共同情感。

大庾岭 古驿道 诗歌 文化品位

古时岭南有“春、循、梅、新,与死为邻;高、窦、雷、化,说着也怕”①的民谚,大庾岭是中原与岭南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分水岭,唐宋时期更是官员贬谪南迁和北归的必经之路。历代途径大庾岭的文人因经历各不相同,人生道路和理想抱负也相距甚远。有被贬南迁及北归的,南下任职的,为国奔走的,把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溶于诗歌中,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远大抱负。

一、庾岭梅花作为描写意象

梅花具有高洁清雅、坚贞孤傲、风骨奇峭的特点,是古往今来文人追求的气质与品格,深受文人官宦的讴歌和赞赏,多借梅花盛景,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问候。王安石《梅花》,王冕《白梅》等。

大庾岭又名梅岭,以“庾岭红梅”著称于世,“在大庾岭下,旧有馆驿庭院甚整,知军赵孟适为曰:“梅花国”,自此而上岭,曲皆梅。”②故有“梅国”之美誉。“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独特盛景,更是赢得世人的盛赞。寒冬腊月,踏上梅岭,顷刻会被绵延夹道傲霜凌雪的梅花所折服。过岭折梅,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和岭南的留恋,已成一时风气。宋张道洽《梅岭》,“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可见梅花绽放的盛况。古今咏梅岭梅花诗篇数百,自南朝陆凯经大庾岭时,折梅赠友,并作《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寥寥20字道尽对好友的分别思念之情。其后文人经于此,多借庾岭梅花抒发自己的遭遇和感慨,诗中的“一枝春”、“驿路梅花”为后来常用的典故。唐宋之问第二次被贬岭南,经岭时作《题大庾岭北驿》,以庾岭梅花为寄托,借岭上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思乡盼归的心情,只要能亲眼看见岭上梅花,归期就不远了。

公元1101年,六十六岁的苏轼遇赦北归,怀着归心似箭的心情登上梅岭,至岭才觉旅途的疲劳,半山腰客店一老翁得知是苏东坡后,“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祐善人也。”③知晓老翁也是被贬流落于此,同病相怜之感油然而生,题《赠岭上老人》以谢老翁,“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④在岭上回首往事,南迁与北归时梅花均已凋谢,在黄州咏过描写梅花四季风姿如旧;在杭州写过梅花的神韵色彩刻画得非常逼真;在惠州写过以梅花的“玉骨”、“冰姿”象征家人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品性。对无缘与“梅花”著称的“庾岭梅花”相会感到惋惜与无奈,遂作《赠岭上梅》,“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⑤希望在梅子青青的三月,能够品尝青梅煮酒的韵味,或是五月梅雨天,亲临梅岭细看黄梅成熟的盛况,事与愿违,此次离开梅岭之后再也没有机会赏梅花、品梅花酒,这首诗成了与梅岭的诀别之作。

黄庭坚作《戏赠南安倅柳朝散》,“洞庭归客有佳句,庾岭梅花如小棠。乘兴高帆少相待,淮湖秋月要传觞。”春风得意,借梅花点缀升平。造化弄人,诗人绝对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也没逃脱被贬的厄运,最后客死岭南贬所,再也没有踏上梅岭欣赏梅花风姿的机会。张九成《十二月二十四日夜赋梅花》,“我来岭下已七年,梅花日日斗鲜妍”,借梅花以淡泊明志;文天祥《赠南安黄梅峰》,“岭头更有高寒处,却是江南第一枝”,描写大庾岭梅花的高雅;刘敞《梅花》“芳菲恐易失,愁思乱悲笳”,借大庾岭梅花的独特来表达对边防将士的思念;张弼《红梅赠翁俭事》“庾岭小红梅,风标天下绝。”借梅花的高洁赞扬志同道合的好友;黄仲昭《南安行台赋古梅》“独怜不改坚贞操,依旧寒花冒雪开”,以梅花的不畏严寒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丘浚《题大庾岭红梅》以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聂古柏《梅岭题知事手卷》借梅花做比喻,点缀风雅。李如筠《忆梅绝句四首》“遥怜稚子应门处,扫雪留花待客还”,借梅花来表达对好友的思念。吴廷举《庾岭》“梅岭无梅已百年,暗香疏影阁吟笺”;吴百朋《度庾岭》“即令陇头逢驿使,相思那得有梅传”;章绪《庾岭红梅》“重关春色故依然,偃蹇红尘不记年”;杨宗岱《玉梅花下》“萧森沾竹露,湿透碧琅玕”,借梅花的惨败凋零衬托大庾岭已失去昔日繁华等。

二、抒发抑郁感伤之情

古之岭南乃是地远山高偏僻之地,南方偏远之处多是岭南,因罪遭贬的官员多是经大庾岭入岭南,大庾岭也就成了官员政治生涯的晴雨表,苏轼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所,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⑥古时对文人最重的处罚不是处死,而是将他们贬为落后地区,与流民野兽为伍,从精神上摧垮他们的意志。每到此地诗人们思乡思友的郁闷酸楚之情无比强烈,只能把喜怒哀怨寄托在诗中聊以慰藉,这就形成了独特的感伤忧怀的诗歌风格。

公元1094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一路被贬,踏上南迁征途,从此与大庾岭结下不解之缘。度岭后前往龙泉寺参观,得到盛情款待,与长老谈经说佛,被贬以来的阴霾心情化之殆尽,遂题《过大庾岭》,“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⑦,带着超脱的心境,以正气立于天地之间,在普通百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坦然面对被贬谪的困境。正是这种坦率豁达的心胸、清旷超然的气度,七年后从岭南北归,恋恋不舍地与海南黎民道别,心中无限感慨,在返大庾岭时作《过岭》,“剑光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⑧想到北归和远在千里的家乡,多年的颠沛流离,感慨万千,就向神仙一样游乐一番,抒发思乡和北归的喜悦,当再次来到龙泉寺,念及被贬岭南的七年生活,作《余昔过岭而南,题诗龙泉钟上,今复过而北,次前韵》,“下岭独徐行,艰险未能忘。遥知叔孙子,以致鲁诸生。”⑨倾诉北归心情同时又哀叹命运多舛,真是喜忧参半。当知道元祐被贬大臣多重新起用,联想此次北归,借西汉叔孙通表达对自己政治前途充满了期待。想到因受牵连仍贬谪筠州的弟弟苏辙,提笔寄诗《度梅岭寄子由》,“谁谴山鸡忽惊起,半林花雨落毵毵。”、“此后西风庾梅谢,却迎谁与落毵毵。”、“赖有祖师清净水,尘埃一洗落毵毵。”⑩三个“落毵毵”借用毛毛细雨来洗刷七年被贬的抑郁,长达七年岭南生活支撑他的不再是对皇帝的期望和幻想,而是热爱他的才华、敬仰他人格的岭南人民。“三年瘴海上,越峤真我家”11,在岭海人民中间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以自己之经历勉励其弟保持好的心境,只要无愧于天地良心,总有一天能够沉冤得雪,得到世人的认同,字里行间透出对生存的自信。张九成《三月晦到大庾》“归路复如何,江声寒玉碎。”因反对议和,被秦桧诬陷贬谪南安军十四年,直到秦桧死后才得以还朝。吕思诚《大庾岭留题二首》,“西风百里南雄道,绿树丹枫满意香”,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海南,在漫漫古驿道上,流放的郁闷被深秋红叶和驿路梅花的芳香所掩盖。

三、感叹盛世之音难再

大庾岭既是一条军事之路,又是一条经济之路,还是一条朝贡之路,自唐张九龄开凿梅岭古驿道后,内通京师,外通海外,驿道两旁沿章江两岸货栈、戏园、酒楼、船行等星罗棋布,曾留下“商贾如云,货物如雨,冬无寒土,万足践履”的辉煌。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如下:“旅客骑马或者乘轿越岭,货物用兽驮或挑夫运送,好像整天不计其数,往来得队伍每天窦不绝于途。”络绎不绝的商旅给大余岭的发展和繁华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南来北往的名士谪臣途经此地,更是增添了诗书和儒雅之风,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清乾嘉年间曾出现“一门四进士,叔侄两状元”的辉煌,尤其是汤显祖《牡丹亭》,更是让南安府风光无限,“一曲《牡丹亭》,几令西厢减价”(沈德潜语)。清乾隆时期闭关自守,仅开放广州对外通商,梅岭古驿道成了中原与海上主要的陆上通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长江对外通航和“五口通商”,对外贸易从北向南改向东南,由赣江经大庾岭的商贩日益减少,大庾岭成为“僻处一隅,富商巨贾绝迹不至”12,宣告了梅关驿道作为交通要道的终止,享誉华夏的南安府也从繁华都邑沦落为偏隅小县。“自宋以来,文明顿进,风气大开……庾当江广之卫,商业繁盛至前清,海禁尽撤,舶来品及,各省土货之由庾渡岭者,悉改道海,而南商务一落,至今不振”13,从清以后文人咏大庾岭诗中就可看出。

王士祯《归度大庾岭》“峤水流言海,榕萌数驿亭。今宵望南斗,渐远使群星。”诗中描写了昔日大庾岭的繁荣,如今只剩下驿站客馆和满天的群星;陆袤《南安道中》“负耒新民终是客,佩刀久戍部位农。”昔日大庾岭都是驻边战士,他们肩负边境安全,为了生存自力更生,如今中原与岭南融为一体,往日边境紧张已一去不在,不变的是黄天浮云,留下的是繁华记忆和前人足迹;朱彝尊《度大庾岭》“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梅关依旧孤单矗立在岭头,驿道梅花年复一年盛开和凋谢,张丞相的祠堂和南越王的城郭依稀还在,回首望乡,满目疮痍,看见的是西山落日和迷茫征途;史大壮《过梅岭》“插天一关殊险恶,一夫握刃万人却”写出了梅岭的险峻和险要的地势;赵开雍《登梅岭》“山灵须拥护,万里绝烽烟。”写的也是梅岭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郎廷极《出岭抵南安》“曲江祠庙在,犹仰昔时颜”过去的繁荣一去不复返,只能在张丞相中才能寻找到一点昔日的盛况;还有惠士奇《张文献公祠》、杭世骏《梅岭》、德保《过梅关谒张文献祠》、袁枚《过梅岭》、胡定《曲江祠》、《度大庾岭》、李绂《大庾岭》、胡会恩《庾岭》、余光璧《梅岭隘》等描写多是昔日大庾岭的险要和重要性;迟维玺《登梅关》、游绍安《台岭》、杨宗岱《岭路》、李如筠《朝汉台》、吴嵩梁《庾岭梅花大开,文献公祠红梅尤盛,手折一枝而去》、尚镕《过大庾岭》、廖寅《游庾岭张文献公祠壁间原韵》、陈荫昌《祭贤良祠重修云封寺》、刘厚庵《游庾岭张文献公祠,用壁间原韵》等,描写的是为大庾岭开发和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赵佗、梅鋗、张九龄及夫人、蔡挺兄弟、张弼等,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梅花依旧,人面全非,往日的繁华只能在诗中或文中才能寻找一丝迹象,昔日驿道上一里之内数间的茶肆酒馆,成群结队、日以万计的商旅,现在只是零星的商贩在此惨淡经营,大庾岭失去南北交通咽喉的作用,一度废置,流露出对往日繁华的眷恋和向往,对世事变化感到无奈,和对往日繁盛一去不复返的感伤。

注释:

①《和陶九日闲居》,《苏轼诗集》卷四十一.

②本社编.《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民国大庾县志》卷之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③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M].1186.

④王文诰.赠岭上老人,苏轼诗集卷四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⑤王文诰.赠岭上梅,苏轼诗集卷四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⑥王文诰.《与程秀才三首》之一,《苏轼诗集》卷五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⑦王文诰.过大庾岭,《苏轼诗集》卷三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⑧王文诰.过岭之一,《苏轼诗集》卷四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⑨王文诰.《余昔过岭而南,题诗龙泉钟上,今复过而北,次前韵》,《苏轼诗集》卷四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⑩王文诰.《过岭寄子由》,《苏轼诗集》卷四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1王文诰.《丙子重九二首》之一,《苏轼诗集》卷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明·余文龙修.谢诏纂同治版《赣州府志卷二十舆地志风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84.

13本社编.《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民国大庾县志》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1.南昌大学科技学院;2.闽南师范大学)

本文系江西省“十一五”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0YJ9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2015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GW1512。

胡泰斌(1975-)男,江西彭泽人,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闽南师范大学201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山水文学、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唐孝慧(1991-),女,四川广安人,南昌大学,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梅岭驿道岭南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读陈毅元帅《梅岭三章》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雨岭南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不辞长作岭南人
南昌梅岭风景区旅游开发策划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