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羁縻府州制度对民族关系的促进作用
——以皮尔士“批判的常识主义理论”来论证

2017-11-25马梦雨

长江丛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和亲突厥民族区域

马梦雨

论羁縻府州制度对民族关系的促进作用
——以皮尔士“批判的常识主义理论”来论证

马梦雨

以皮尔士“批判的常识主义思想”来看待我国古代羁縻府州制度的兴盛和衰落,笔者认为,只有在肯定该制度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进行怀疑和反思,才能以史为鉴,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并在实践中检验。

羁縻府州制度 民族关系 主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羁縻府州制度——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兴盛时期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羁縻”之意:“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羁縻制度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主要的民族政策,其思想来源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思想,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拉拢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恩威并施”民族政策。

学术界一般认为,羁縻政策的雏形是夏商周时期的要服荒服制,羁縻制度发展于两汉,成熟于隋唐,衰落于元明清。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有限度的自治,即“因俗而治”,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通过贡赐、互市、和亲、通使、朝聘、盟誓等方面加强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民族间的自然融合,这种和平发展的方式是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唐太宗李世民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种对夷狄“爱之如一”的胸怀,深刻体现在当时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羁縻府州制度中,尤其是以和平方式促进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使得周边少数民族敬慕依附大唐,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出现了“大唐盛世”美好局面。总之,羁縻府州制度是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兴盛时期。

二、羁縻府州制度对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促进作用

羁縻府州制度建立之初,正是唐初中央政府统一中原时,面对突厥侵扰,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同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分别于63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突厥汗国灭亡,其后,东、西突厥所属各部纷纷内附,贞观四年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置府州,各突厥府州的都督、刺史,由突厥酋领担任,唐中央政府对未出任府州官员的突厥上层,均授以官职,妥善安置,形成了唐朝羁縻府州制度。这一制度不同于北魏和北齐时,把鲜卑族视为“国人”,对被统治民族丁零、胡、氐、羌、汉族等当作“奴隶”。羁縻府州制度以开明包容的民族态度,大大提高了唐在各少数民族中的威望,使内附民族日益增多,唐朝先后设立了800多个府州,奠定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1]

在羁縻府州制度的基础上,唐朝中央政府通过贡赐、互市、和亲、通使、朝聘、盟誓等方面,加强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和亲为例进行说明,和亲是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通过和亲政策,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和赤德祖赞都是唐朝对吐番处于优势时的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和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羁縻府州制度有其两面性,一是以和平发展为主,促进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自然融合,一是以武力征服为主的强迫同化,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战争和中原民族的农耕文明和先进文化都促进少数民族逐渐归顺中原王朝,正因为战争后突厥的内附,中央王朝才会绞尽脑汁,采取“两全其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交流、交往和交融。 所以,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而民族间的强迫同化是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支流。

三、以皮尔士“批判的实用主义”来看羁縻府州制度对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启示

皮尔士把研究过程比做走向真理的长征,长征的目的地是真理,真理是长征要到达的无穷遥远的目的地。在长征途中,我们的脚下决不会有坚硬的石板路,我们的脚下是沼泽。皮尔士“在沼泽地上的长征”认为基础是暂时的,不稳定的,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使得人们不断向前寻找新的基础,再动摇,再向前,皮尔士长征比喻体现了他的“批判的常识主义”思想。我们首先肯定羁縻府州制度对促进民族关系发展上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一制度是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缺陷,羁縻府州制度之后,中央王朝的民族政策不断发展,自明后期改土归流后走向衰落,这是封建社会的阶级性造成的。当今,从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民族政策正是基于古代民族政策的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得来的,当代我国民族政策的主题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我们按皮尔士批判的常识主义思想来看,肯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实行以来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使其进一步完善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羁縻府州制度对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启示如下:第一,在民族自治地方任用该民族干部作为该地方的主要领导者。使该自治地区的人民有归属感和凝聚力,从民族属性上更加认同该领导者,这样有利于工作开展;第二,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实行民族优惠政策,力求不让任何一个民族感到受歧视,也防治一些投机分子利用优惠政策谋利;第三,应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国家意识,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坚决同一切分裂分子划清界限。

[1]唐启淮.试论唐代的羁縻府州[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4).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

猜你喜欢

和亲突厥民族区域
唐代和亲综合考证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范式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社会主义的视角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Or.8212/76突厥鲁尼文文书译注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唐代涉蕃诗中的和亲联姻
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湖北五峰:民族区域自治30年实现『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