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对孩子说“不”
2017-11-25王云梅
王云梅
别轻易对孩子说“不”
王云梅
当下,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特别的放松,而且对孩子的事情并不是特别的看中,也有部分家长或者教师会对孩子的很多处事和决定进行否决。本文以家长以及教师对孩子的否决问题为基点,并分析现状,来告诫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作出肯定,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
家长和教师 孩子 教育 “不”
一、前言
有人把学校比作创造人才的“机器”,教师则是这部“机器”的操作员。与其他生产方式所不同的是教师的言行将会成为决定这些产品优劣的关键。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历史赋予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加工知识型的人才,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想做到这一点,就绝不能忽视以下几点:
二、别轻易对孩子说“不许”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几乎成了不允许学生犯错的教育。许多教师把对学生的本应轻松、活泼的教育变得机械,冷漠甚至是残酷了,他们常常习惯性地用“不许”这一简单的否定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在个体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这个带有“训斥”味道的字眼曾引起了多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了多少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酿成了多少不可思议的惨剧发生……这,从侧面反映了现代教育的不足与落后。如果我们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别再用那些呆板的教条来约束学生,允许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教师只是引导他们怎样做才更完善,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很自然地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乐于接受的心理环境下积极努力的接受教育。
三、别轻易对孩子说“不对”
曾有杂志报导:某幼儿园的老师让小朋友做“我家”的游戏。黑板上画了一块草地、一条小河,讲台上放着一只玩具小鸡、一只小鸭。一位平时机伶活泼的小男孩上台将小鸡放在了河里,小鸭放在了草地上。在老师的摇头和小朋友们的哄笑声中,小男孩大声抗议:“我看到一只小鸡吃饱了虫子在河边散步,当它看见小鸭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时,非常羡慕。于是,小鸡‘扑通’一声跳下河,没想到一下子沉了下去。小鸭救不了小鸡,就爬到岸上拼命地喊‘救命’……”老师由惊愕转为赞许,最后奖励了小男孩一朵小红花。儿童的想象像放飞的翅膀,他们的思想往往不受旧有经验和表面的内容所束缚,他们观察、分析事物时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因此,他们判断事物的答案往往会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一旦他们的表现得到肯定,那么这种成功带来的喜悦与自信,会成为对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一种更高的奖励,会促使他们在更多的问题上去大胆思考,不断创新。作为老师,不能用简单的“对”与“不对”来评价孩子判断事物的能力,而应当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们的智慧。否则,也行就会在你不经意的“不对”声中扼杀一个有一个天才的萌芽。
四、别轻易对孩子说“不行”
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例: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某班一位队员因突然生病而不能上场。班主任正焦急地思考该派谁上,一位身材矮小的男孩鼓足勇气,怯生生地来到老师面前,请求让他去。那老师打量了他一眼,不假思索地说:“你,不行!”孩子满脸羞愧地回到座位上,默默地呆坐,教室外面惊天动地的呼声也充耳不闻。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个场景、这个“不行”的声音时时出现在这位孩子的脑海中。多少次想挺身而出的念头都因这个记忆而打消;多少次期盼的机会也因此而消失。这种状况直到他成年才有所改变……心理学家早就说过:自信是成功的基础。孩子的自信是在人们的鼓励与赞扬声中逐步形成的。教师一句粗暴的“你不行”也许会摧毁一个孩子一生的信心。多少英雄、发明家、科学家也许就会在这样的“不行”声中默默埋葬。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牢牢记住:别轻易对孩子说:“你,不行!”
五、结语
总之,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多学习一些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便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轻轻松松学知识、快快乐乐学做人。从而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1]马拉古奇.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M].张军红,等,译.台湾: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
[2]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J].湖南教育,2003(20).
[3]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4]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5]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衡阳市祁东县玉合街道办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