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教学教育
2017-11-25马艳
马 艳
浅谈会计教学教育
马 艳
会计这一热门行业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会计教育的发展则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搞好会计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会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会计行业人才不足,行业发展出现危机,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结构不断变革的背景下,社会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着改变,会计教育行业的改革刻不容缓。如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则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将研究分析会计教育发展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会计教学 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教学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之中获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变动,对会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一尘不变的会计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国际形势也不断变化,随着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不断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经济中的许多行业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也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目前,会计教育在高校、高职高专以及成人教育等方面都蓬勃发展,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会计专业,国家对会计教育事业也相当重视。但是会计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贯的教学模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弊端,阻碍着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会计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模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激增,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相应的教育机构也逐渐丰富,不仅有大学的一本、二本、三本,还有专科院校。人才数量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当前我国的会计教学教育的目标不清晰。我国学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表述模糊,没有对会计教育提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因此会计教育缺乏针对性。目前在我国有许多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都在不同层次上对会计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会计这一职业也千差万别,有较高级别的会计总监、会计主管等,较低级别的会计出纳、材料收发、车间统计等。而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本身内容涉及的知识体系繁杂、内容众多,这就造成了会计教育过程中学生由于学习内容过于繁多而不能将知识学精,再加上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的错位,使得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教学手段和师资力量落后
教育的进步要得益于教学手段和师资力量的不断进步。但我国目前教学手段落后,师资力量也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应的教师资源和教育经费投入却跟不上进度。我国从事于会计教育事业的教师,由于经费不足和条件限制只能局限在课堂之内,没有机会和时间到具体岗位中去进行实践。这样只有理论的课堂无疑会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事会计教育事业的教师相较于在企业中工作的会计人员工资低,因此会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会计教育,也使得师资力量后续不足。
会计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我国的会计教学模式依然是课堂中的书本教学,学生与老师缺乏互动。由于学校经费的缺乏和条件限制,学生不能走入企业当中亲身实践,实践与理论知识脱节,不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往往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如果学生仅仅依赖于课堂之中,便会落后于社会发展,被社会所淘汰。
我国目前的会计教学不能及时跟进社会科技进步的步伐,软件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很少被运用,用于会计实训的实验室建设滞后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会计信息化模拟的场所,使学生对于企业实际运营中如何实现会计工作知之甚少,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三)会计课程安排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得广泛,内容驳杂,种类繁多。这就更加要求学校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目前我国学校会计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科种类设置过多,学科之间存在交叉与重复现象,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使教学失去了针对性。许多学校不能合理地划分会计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导致学习重点出现偏差,本该学习的内容得不到重视。学时设置不合理,各个学科之间不能按照学科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合理分配时间,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日新月异,会计行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会计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会计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不断更新,及时摒弃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才能使知识如同一潭活水。另外,学校教学的课程安排中一般缺乏实践课,使理论与实践脱离,一些设置有实践课的学校实践课课时往往过短,使实践课变成一种形式,而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关于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设定明确的会计教育目标
会计教育目标的设定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应当了解企业岗位所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注重实操性人才培养。会计教育目标的设立绝对不能脱离市场,国家应当鼓励会计职业者加入会计教育的研究,为会计教育研究提供一手资料,从而使教育界实时了解市场动态,根据市场动态不断对自身的目标进行丰富和创新。
从长远角度来说,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学习到专业的会计知识,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各项会计知识,还应当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以及其所需的相应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一般性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职业者。
(二)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师资力量
要改革会计教育,就要从教学手段和师资力量入手。
要改进会计教学手段,首先要对以往陈旧的课堂模式进行改变,教师与学生加强交流,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开拓了视野,有效调动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将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
会计教育的改革还依赖于科技的运用。以往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现代化技术只存在于少数学校。为此,国家应当加大会计教学的扶持力度,让学校有能力置办先进的教学设备,大胆引进和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按照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投影仪和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为了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当主动给学生创造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要提高会计师资力量,就要建立一支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的会计教师队伍。针对会计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低下和由于低薪酬造成后续不足等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教师的实践机会,允许教师在课余时间担任社会企业中的会计职位,以增强实践能力。学校要建立起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和交流,使教师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还要建立相应考核制度,定时对教师的知识能力进行考核以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对于实行课堂创新的教师应当予以鼓励,适当提高会计教师工资报酬,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会计课程
会计课程设置应当明确会计各科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类,不宜过多,也不宜过于笼统。要分清主次,明确哪些是主修课,哪些是选修课。课程时间分配也应当合理。面对不断变幻中的市场,学校应当不断进行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更新,让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学校要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实践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素质教学,加强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业务素质培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要得到提高。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相联系,密切关注当代自然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对会计学科的渗透和影响,淡化专业界限,实现课程融合。
除此之外,对会计人才的再教育也相当重要。会计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环境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他们也需要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但是,我国的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会计人员培训目前主要是靠财政部门承担,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没有聘请专职教师讲解,教育流于形式。要聘请专职教师授课,会计人员才能够真正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企业的负责人也要了解相应的会计知识,才能真正懂得经营之道,避免职务犯罪的发生。
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会计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正视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勇于创新,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建立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教育制度。在会计教学中,结合企业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解,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会计教育理念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的,使会计教育能适应整体经济市场发展。
三、结语
会计教育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基础,当前会计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教育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手段落后,课堂单一乏味,课堂与实践脱节,科技力量薄弱,师资力量落后,课程安排不合理,成为教育发展的桎梏。为此会计教育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清晰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立课堂与实际中的联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还要大力推进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合理安排课程,注重素质教育发展,创造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会计人才。
[1]秦红霞.浅谈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9):149~150.
[2]曲芳.浅谈会计教学理念改革会计教学模式[J].民营科技,2010(12):117.
[3]何存花.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4(01):34~37.
[4]苏彩霞.多媒体辅助会计教学的局限及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1(03):113~115.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