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2017-11-25沈伟
沈 伟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沈 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在新的历史纪元中,我们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简要阐述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力求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能力培养
一、前言
随着21世纪通信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是当前的重要环节和中心内容,关系到每位学生的价值实现与发展,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关系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和培养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大学校园开展创新教育工作,可以使院校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下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应对国际激烈的竞争局势。因此,在大学学校中加强相关课程体系的建构,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操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融合与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一直倡导的主流思想,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各学科也可以开拓视野、丰富思想,两者相互融合,正符合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创新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阶段,不可能一开始就取得成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创新需要大学生群体有着强大的信念与勇气,并为之不断付出辛劳与汗水。创新精神的发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它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激发出创作者的热情与潜力,使当代大学生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斗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提点,决定的大学生必然遵循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追求严谨务实的科学理论,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敢为人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的研究
(一)设立专项基金,健全鼓励机制
针对很多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的情况,国家和院校要采取奖励机制,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再缺乏资金,都应当拿出一部分经费设立创新的奖学金,对有突出创新能力的学生和老师进行奖励,激励更多的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奖励之余,院校也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社会上和学校中的创新能力的比赛,让他们开拓视野、树立意识。当然首要问题是健全相关体制,体制的完善才会有规章制度可循,才能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创新的队伍中来。社会会不断转型,文化不断碰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时代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摆在时代发展前端,把握时代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课程的研究,建立完整的创新课程体系
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师的传授,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增设相关的专业课程,教授更多的理论知识,因为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同时实践也能够检验理论。因此在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应该开设相关实践课程,开展模拟创新实践,让学生可以真正动手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增强会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相关方面教师的培育力度,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只有培育出一批具备强大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才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应该将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因此建立完善创新的实践课程体系十分必要。
(三)注重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个体,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都过于常人,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可以减少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他更多的深入实践,以此来取得更快的发展。而有些学生各项能力都不是很强,因此对于他们应该先加强理论学习,进而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实践培养其创新能力。对于不同的学生,一定要因材施教,切忌一锅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更应改进单一的培育模式,切忌片面将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指标,注重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指标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育人模式。
[1]杨建超.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04).
[2]陈伟.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
[3]吴新业.以人为本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01).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沈伟(1980-),男,汉族,江苏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