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考热”有关社会问题的思考

2017-11-25孙永刚

长江丛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艺术文化教育

孙永刚

“艺考热”有关社会问题的思考

孙永刚

近几年来,“艺考热”持续升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客观来讲,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艺术教育事业质量的提升。然而当前对“艺考热”现象的分析多数集中于其对艺术教育的影响等表面问题,对其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的还不够透彻。从根本上对“艺考热”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和探究,对于建立理性的艺术教育机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艺考热 社会问题 分析思考

一、“艺考热”的形成原因

(1)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了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艺术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并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从事艺术行业的人自然增多,这也是造成“艺考热”现象的根本所在。

(2)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且艺术类考试门槛低,有些文化课成绩偏差的同学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将学艺术视为通往大学的捷径,这是“艺考热”形成的直接原因。

(3)当今时期,选秀节目盛行,让许多人一夜之间成为“明星”,在这些“造星运动”的推动和蛊惑下,许多年轻人在尚未明确“娱乐”与“艺术”的区别的情况下便选择了从事艺术行业,这是当今艺术专业火热的重要原因。

二、“艺考热”中折射出的教育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的艺术教育普及程度较低,高等艺术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都不达标。而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艺术专业的招生数量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令人担忧。关键问题在于,部分高校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经验等方面根本不具备开展艺术专业的资格,而是受到当前艺术专业收费高、生源多这一现状的诱惑而盲目开办。一直以来,重视专业成绩,对文化成绩要求低,是我国高校艺术专业招生的普遍状况。这就导致艺术生在大学学习中过分专注于专业技能的修炼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严重阻碍了其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这一现象也为高校教育带来了困难,由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部分学校不得不降低文化课程的教学难度和考试标准。不难想象,这种教育环境下培育出的学生,其文化和精神修养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准,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工作者。而实际上,真正的艺术家不仅需要艺术技能的修炼,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不仅在于招生体制中存在弊端,也与艺术的普及程度较低有关。

三、“艺考热”中包含的经济问题

意识由物质所决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在艺术生活中的投入提高。而就目前缓慢增长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艺术市场的严重饱和,将会使艺术投资的结构趋于畸形,难以形成长远的平民化市场。艺术学习的投资在这一市场环境下,衍生出新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艺术学习的投入严重超出艺术生的经济承受能力。“艺考热”反映的另一问题则是由大量的艺考生所催生出的艺考培训机构,以及所衍生出的为考生提供服务的租房、餐饮、学习用品等“艺考经济市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可以认为“艺考热”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为考生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这种市场中也存在许多隐患,其主要体现在教育水平和服务质量普遍较低。这些问题都将会对艺考生的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艺考热”带来的文化问题

艺术市场的需求正是艺考兴起的根源。近几年来,艺术市场格外兴旺,音乐与表演等艺术中,赛事众多,成名迅速,利益颇丰;书画艺术中,展览众多,为许多人提供了成名的途径。如果这些活动单纯的是为了艺术的展现,则是值得提倡的,然而存在很大一部分人,他们参与活动的目的和途径过于功利。具体体现在:一是以获奖和出名为目的,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和感情投资;二是创作的作品缺乏艺术精神,例如在书画作品的创作中以评委的喜好为出发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反复套用同一主题。由此可见,部分人已经完全将比赛与展览视为成名的捷径。除此之外,炒作和包装也是艺术市场中的一大显著趋势和特点。艺术市场中的市场效应和明星效应严重影响了年轻艺术爱好者的艺术思想,对年轻艺术爱好者的艺术修炼手段的选择造成误导,使很大一部分人热衷于明星艺术风格的效仿,却难以对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幻想“一夜成名”。另一方面,艺术市场中的不良风气歪曲了年轻艺术爱好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迫切渴望通过成名获得声望及利益,却受到能力的限制而不得不通过炒作等不良手段来达到目的。艺术市场化的真正目的在于使艺术爱好者的从业环境得到拓宽和改善,使艺术品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从而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生活的消费水平。但这些不正当的市场行为方式却破坏了艺术行业的规范准则,严重扰乱了艺术市场的行业秩序,造成艺术市场过于商业化的局面。

五、结语

在当前复杂的艺术市场下,“艺考热”不再是单纯的艺术追求,而是掺杂了功利性的个人追求,“艺考热”也不是一种教育趋势,而是一种反映出教育、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问题的社会现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同时制定科学的制度,并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促进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1]王振先.“艺考热”与“高扩招”彰显艺术院校诸多问题[J].艺术教育,2007(11).

[2]田军,陈雪华.我国当代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J].美术大观,2007(10).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